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公共教育体制改革中的伦理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世界范围内的公共教育重建运动使公共教育体制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市场化、民营化的措施改造传统的公共教育体制,试图重构国家与教育、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我国公共教育体制在改革中也出现了若干典型的市场化运作形式,不同程度地把教育与市场结合起来。然而这场改革带给教育的除了正面效应外,还有许多负面影响,从而引发一系列改革伦理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妥善解决,就有可能限制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空间,甚至对我国社会的进程产生消极影响。深入理解教育活动的基本价值,准确把握教育改革的复杂性,才能最终提升教育改革的道德水准和改革决策的伦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教育体制改革与改革伦理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国家的力量建立公立学校,向社会提供公共教育服务,这是世界各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理性选择。公立学校从其产生之日起就在国家权力等级结构和能力分层等级结构的双重控制下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并在20世纪80年代引发了世界性的公共教育重建运动。各国的改革都试图打破政府对教育的垄断,引进竞争机制,最终改善公共教育的绩效,因而具有某种相似性。我国近几十年来的教育改革也具有与国外公立学校改革相似的性质和过程,通过市场对教育的有限介入来向社会提供教育服务,这已经成为改革公立学校运行机制的重要思路。当前教育体制改革正面临两个关乎改革伦理的问题:改革应如何坚守公立学校的公共性,现在教育的种种不公平现象就是源于公立学校也去谋求自己的私利;改革应如何维护简政放权改革所形成的公立学校的自主性,这种自主性在当前正出现某种倒退的倾向。这是两个不同的、有时很难完全兼顾甚至会产生冲突的伦理问题。既要坚持公立学校机构的公共性质,又要坚持公立学校办学的自主性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中的改革伦理问题的要害大概就在这里。深入理解教育活动的基本价值,准确把握教育改革的复杂性,才能最终提升教育改革的道德水准和改革决策的伦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系统总结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提出了"九个坚持"的教育新论断,深化了对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首要的是坚持教育的人民立场。教育的人民立场,是党发展教育事业的初心,是为人民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为每个人人生出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创造条件。落实教育的人民立场,要坚持人民满意与尊重规律相统一、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相统一、为了人民与依靠人民相统一、厚植优势与补齐短板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4.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需要采取务实有效的方法。要立足当代,坚持历史和现实的统一;要以我为主,坚持独特性与普遍性相统一;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坚持自尊教育与忧患教育相统一;要以提升民族素质为依托,坚持科学精神与入文精神相统一。  相似文献   

5.
教师教育大学化已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世界趋势,大学教育之共识是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统一,但是,以往“学术性与艺术性”的分歧、当前“专业化与解制化”的争议,始终牵伴着各国大学的教师教育改革之路,也困扰着教师培养模式的选择,甚至陷入教育伦理困境:一些大学倾向以实习课程来增加职前教师的教学经验,却无法避免其教学行为失误给予中小学生的消极影响。秉承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原则,系统梳理大学介入教师教育的历史,重点考察教育研究与职前教师培养的关系演变,尤其聚焦教师教育大学化进程中的主要矛盾,即教育理论课程与实习课程的割裂问题。作为以培养教师为主责的师范大学,借鉴现象学哲学家胡塞尔开启的“意识-经验”关系新视域,重构大学视域教师教育改革的方法论,关注教育理论与教学经验之间的内在联系,探寻“理论-实验-实习”一体化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诚信教育有效性的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大学生诚信教育本身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四个层面存在的伦理缺失,认为增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性,必须坚持社会功能价值与个人精神价值的统一、坚持规范管理与情感教育的统一、坚持理论灌输与实践转化的统一、坚持结果判断与过程评价的统一,加强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当前,大学生主体意识缺失现状十分严峻。高校应充分重视和发挥人文学科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方面的重要作用和独特优势,在教学中通过人文素质教育与人文精神传承相统一、审美教育与情感教学相渗透、理想信念教育与道德伦理教育相结合来激发、提升和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8.
教育善的求索:实然与应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伦理学作为一门求索教育善的真谛及其实现的学问,在当今中国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的宏观背景下,其研究必须注意以下方面:在教育伦理的规范建设中,不仅要设定教育者行为之应然,而且要昭明这种应然之内在依据;在教育伦理的目标设定上,既要坚持主导道德的一元性,又要承认多元道德取向的现实合理性;在教育伦理的功能向度上,不仅要注重贬抑教育行为之“恶”,又应褒扬教育行为之“善”;在教育伦理的价值追求上,不仅应研究个体如何致善,而且要关注社会善的实现。相信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切实关注和有效解决,将有利于提升教育伦理学的学科价值。  相似文献   

9.
高职“微思政”的实践教学具有理念创新、载体变换、模式转型的创新性要点。“微思政”实践教学的内容具有可开发性,形式具有易接纳性,效果具有可达成性,其教学设计、教育内容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教育主体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教育效果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教师素养坚持“专”与“广”相统一。基于此,须优化高职“微思政”实践教学不同层次的内容,精准教学设计,通过沉浸式实境党课、实战式教学训练、融入式价值输出,不断提升高职“微思政”实践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校园文化是隐性德育的重要载体,具有思想启迪、情感激励、心理塑造等隐性德育功能。在隐性德育视阈下从坚持应用性与学术性相统一、在追求应用技术科学精神基础上加强人文氛围塑造、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应用技术伦理教育相结合、坚持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统一等四个方面探讨加强应用技术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以期创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寓教于景、寓教于心、寓教于乐、寓教于理的应用技术型大学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