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情分析:⒈学生从生活中和本单元其他关于秋天的课文中已经对秋天有了一定的认识。⒉本班的朗读能力较好,学生表演欲望强,许多同学爱画画,平常喜欢用彩笔画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⒊本班人数较多,差异性较大,中等学生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析:这是一首描写秋天庄稼、水果、蔬菜收获景象的诗歌。有三小节,结构相似,语言浅显易懂,音律明快、活泼,读起来琅琅上口。已经完成第一课时全文初读感受,以及第一小节的学习。现在设计第二课时二、三小节的学习。教学目标:⒈感受秋天庄稼、水果、蔬菜丰收的景象。⒉体会画面的色彩美,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2.
本班学生郑某,1997年出生,读小学一年级.郑某智力正常,生性好动,喜欢帮老师做事,喜欢参加各种课内外活动.  相似文献   

3.
“六一”前夕.五年级一班学生刘小华因患感冒请假,.班干部们自发组织到刘小华家里慰问。第二天,班里的黑板报登出了一篇《本班新闻》.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4.
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把本班的学生培养成为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热爱劳动、艰苦奋斗、团结友爱的坚强集体;统一协调本班的教导工作,全面关心学生的品德、学习、劳动、生活和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班学生共有12人,年龄为13—15岁,其中男生6人,女生6人。轻度智障7人,中度5人。本班学生在课堂上不够活跃,需要老师不断引导、鼓励,增强自信心。  相似文献   

6.
王燕敏 《教师博览》2005,(12):37-37
那天中午,为配合一位同事在学生中搞调查,我急急召集本班学生端坐教室。在征得同事同意后,我一边在教室内干自己的活,一边听他们谈话。  相似文献   

7.
徐素梅 《江苏教育》2006,(3B):11-11
目前语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不喜欢阅读。其原因是教师讲得过多,用参考书上的标准答案代替学生的思考,用理性分析代替学生的感性体验.牵制了学生的思维。这样的课堂教学培养的学生。怎么可能喜欢阅读呢?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让他们独立自主地进行阅读。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体验和感悟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获取知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寂寞     
在有点凉意的秋天里,想起了很喜欢的小说《鬼恋》。  相似文献   

9.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作为一名教师,我喜欢看学生们的眼睛,因为从他们的眼睛里我看到了纯真。我也喜欢看学生们的笑脸,因为我可以从他们的笑脸中感受到快乐。教育学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不仅需要教师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还需要教师的爱心和赏识。因为,我们是一群与心灵打交道的人,面对的是几十个活生生、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孩子。2009年我担任了五年级2班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开学第一周我发现本班的孙钦龙同学上课总是低着头,无精打采,一点也提不起学  相似文献   

10.
案例:这是二年级下册中《统计》一课的教学,为了使学生对统计有更深的体验,笔者打算结合教学实际,让学生对本班男、女生喜欢的科目情况进行了统计,并组织学生对统计表进行分析交流与评价。课堂在按着笔者预定的思路进行,就在笔者暗自  相似文献   

11.
一、反思自己与本班学生的关系 1.班干部 有些班主任总是怀疑学生的工作能力,不敢放手让他们大胆工作。时间长了,班干部就会在心中产生不被信任的感觉,由此班主任与班干部之间会产生隔阂,班干部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放手让他们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一、紧密联系本班实际 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会议上,学校学生科已指出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班主任开班会时没有必要照搬,应根据本班的情况有重点有选择地传达,并且要特别注意表扬近期学生做得好的方面,这样学生才能听得进去。若班内由于某些事情军心不稳,那么班会的重点应放在统一全体学生的思想上。总之,班会应以本班实际情况为主,其他内容少讲或不讲。  相似文献   

13.
孙晋胜 《辅导员》2014,(14):109-109
去年秋天,又迎来了新一届的学生。在这群孩子中,一个叫小智(化名)的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像只敏感的刺猬,喜欢与所有人对立,经常吹着口哨,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据前任班主任介绍,他的成绩十分糟糕,又不听话,真拿他没辙!  相似文献   

14.
平时我喜欢找学生谈心。面对面的方式,固然很好,但学生还是不太敢说真心话.尤其是关于老师的缺点或不足。这时,我总是鼓励学生:“你大胆说.老师不会计较.老师就喜欢听你们对我的评价.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只要是你们的真心话.尽管说!”在我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怂恿”下.学生就会怯怯地说:“最不喜欢的是你喜欢拖堂.我们特烦!”一个人是这样说,三个五个也是这样说:男同学是这个意见,女同学还是这个意见;上届学生这样说,这届学生才开始教.就这样说了!  相似文献   

15.
期待     
记得刚工作时的我,对教育事业充满了无限的热忱。那时,我是学生真正的大朋友:在学校常被学生围个水泄不通不说,一到周末,一群又一群的学生往我家跑,通常是一批没走,另一批又来了。我教给学生自己喜欢的书法、绘画;带着学生上山寻找春天、秋天,采花剥笋;领着学生在田野里追逐嬉戏……那样的生活充实丰富、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16.
《我爱秋天》是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中的第一篇课文,意在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与周围的环境中去认识秋季的特征,体验秋天的美丽,感受秋天诗一股的旋律。不断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与热爱之情,让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把美丽的秋天留在手指间和心寓里。  相似文献   

17.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班主任在带班的过程中,若能结合本班的实际状况,指导学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既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也有利于健康向上的班集体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秋天到了,可以安排写有关秋天的习作了。今年的秋天并没有凉意,再加上学生单调的生活,学生对秋天的感受更多的可能来自书本,而书本上的一些妙词佳旬可能会禁锢学生的思维,我一直在犹豫着。  相似文献   

19.
一、盲目综合 案例:一位老师在开展题为《儿歌创作大奖赛》的活动时这样进行:1.让学生听一组儿歌;2.让学生观察一组动物活动的场面:3.组织学生交流有关动物的样子、生活习性等;4.小组合作创作儿歌:5.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喜欢画画的为儿歌绘制插图,喜欢唱歌的练习唱儿歌,喜欢跳舞的为儿歌编舞:6.组织交流展示。(其中最后两个环节用去了一大半的时间,整个过程又唱又跳,热闹异常……)  相似文献   

20.
《秋天的雨》是一篇遐想联翩、意境柔美的抒情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以及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