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问题是以数学为内容,或者虽不以数学为内容,但必须运用数学概念、理论或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它来源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来源于人们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科技活动。它有以下特点:一是非常规性;二是重视情境应用,给出一种情境,一种实际需求,以克服一种现实困难为标志;三是探究性。数学问题解决是数学教育的核心,基于数学问题的特点,在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作相应对的教学设计,才能实现其有效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2.
数学问题解决及其教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数学问题是以数学为内容,或者虽不以数学为内容,但必须运用数学概念、理论或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它来源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来源于人们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科技活动。问题解决中的“问题”主要是指那些非常规的,或者条件不充分、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探究性问题,其设计要遵循可行性、渐进性、应用性等原则。问题解决教学要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培养使用数学的意识、探索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一些来源于自然、社会与其他学科中的现象和问题,能够反映一定的数学价值,能够表现出不同内容之间相互联系的中考题,是我们在数学复习中要特别关注的.  相似文献   

4.
一、创设情境,感知数学建模思想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要将教材上的内容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情境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描述数学问题产生的背景。情景的创设要与社会生活实际、时代热点问题、自然、社会文化等与数学问题有关的各种因素相结合,让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可操作,以满足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要求,从而促使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激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把数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整合,找到生活与知识的连接点,并以它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探究数学、运用数学,产生数学有趣、数学有用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6.
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学习内容。方程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它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很有用的数学工具。利用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下面,就如何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行举例分析,供初中数学教学同仁和专家批评。  相似文献   

7.
<正>数学思想较之于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数学方法处于更高层次,它可指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它来源于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的数学方法,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在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及方法处理数学问题时,数学思想具有指导性的作用。一、渗透数学思想的必要性省编教材数学教学新大纲指出,"职高数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是职高数学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可  相似文献   

8.
1.以情创导,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
  1.1创设问题情境,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在讲授新课时,努力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由学生身边的物体导入,创设了学生贴近的生活情景。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了观察、发现的阶段,还较好地体现了数学内容生活化,体现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的新理念。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接受新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和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纯知识的传授,它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越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越容易引起学生共鸣。  相似文献   

9.
数学题目所选择的素材很多来源于自然、社会与科学中的现象和实际问题.与物理知识相关的数学题在近几年中考试题中经常出现.这类题能较好地考查我们的综合发展能力,有利于我们各科之间的均衡发展,遏制偏科现象的发生.它体现了数学是基础学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陈海林 《初中生》2009,(6):42-45
数学题目所选择的素材很多来源于自然、社会与科学中的现象和实际问题.与物理知识相关的数学题在近几年中考试题中经常出现.这类题能较好地考查我们的综合发展能力,有利于我们各科之间的均衡发展,遏制偏科现象的发生.它体现了数学是基础学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正>教育思想决定教育行为,教学理念决定教学方式。数学教育的实践使我得出一个体会:小学数学应该是"快乐数学","快乐教数学,快乐学数学"应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的时代追求。这对当今教育背景下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改变数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使数学教育更趋自然,更具本真,更显生动,更有活力,更能发挥出学科教育应有的教育功能。数学基本内容是生动有趣的小学数学的基本内容大多来源于学生生活,而且随着  相似文献   

12.
1 问题的提出早在 1991年 ,杨之、劳格先生在《中学数学研究问题三议》一文中 ,提出了中学数学研究的方向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应用 .它不仅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根本途径 .“关于数学课本 ,有待于做进一步的改进 ,要丰富一下书中的内容 ,总感觉数学太枯燥 ,提不起兴趣 ,应多与实际结合”;“希望多一些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紧密相关的内容 ,少一些枯燥乏味、对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毫无关系的内容”[见文 1] .上面几段学生的话很具代表性 ,我对此看法深表赞同 .数学来源于生活 ,来源于实践 ,但我们的中…  相似文献   

13.
<正>在小学阶段,应用题的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它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智力的有效途径。怎样培养小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呢?下面我就来谈谈平时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做法和点滴体会。一、培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应从兴趣开始兴趣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只有对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的学习自然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新知由被动接  相似文献   

14.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以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为载体的中考题因它具有的形象生动、可操作性,更能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建摸、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等多种能力而备受青睐.  相似文献   

15.
数学建模是为解决现实问题而形成的一套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一个目标方向。小学数学应用题作为初级阶段的数学建模,在教学时应该达到什么目标要求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思考。一、应用题的解答过程就是数学建模1.应用题的问题来源于现实世界。小学数学应用题所呈现的问题情境,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并可以理解的自然和社会事件。例如小学数学教材中经常出现的求平均数问题、归  相似文献   

16.
<正>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数学学习相对来说是比较枯燥与抽象,如何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形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关键在于学习素材.学习素材应来源于自然、社会与科学中的现象和问题,应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并且能够反映和体现数学内容的本质.在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中,"打折销售"问题,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好素材.本节课让学生经历"问题情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特别强调,“所选择的教材应尽量来源于自然、社会与科学中的现象和实际问题”,因此,以其他学科为素材的跨学科知识渗透成为近几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数学命题的热点,数学与其他学科联系极为紧密,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他学科为数学提供了创设问题的情景。本文专谈物理知识在04年中考数学中的渗透。  相似文献   

18.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我们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它是为我们生活服务的,所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人们对数学内容的本质认识和进一步提炼,是对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的概括和进一步抽象.它来源于数学基础知识,又反过来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并具体地体现在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之中.数学方法是实施有关数学思想的一种方式、途径、手段,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发现、发明的关键和动力.抓住数学思想方法,善于迅速调用数学思想方法,更是提高解题能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还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选取素材时,“所选择的素材应尽量来源于自然、社会与科学中的现象和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