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8年,我开始担任厦门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厦外”)首届钱学森班班主任。三年后,钱学森班取得丰硕的育人成果。回首三年的带班生活,钱学森班开班初期确定的教育思路是正确的——高一高二把班级发展的重心放在基础建设上,致力于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学校大型学生活动,提升全方位的能力与素养。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的“钱学森班”于2005年4月成立。在新班级成立之初,作为班主任,我制定了周密而严格的管理计划,力争形成“钱学森班”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针对“钱学森创新拓展班”的物理实验教学问题进行思考,简单介绍了PASCO实验教学系统的基本特性,着重讨论了PASCO教学实验系统在“钱学森创新拓展班”的应用的必要性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超 《广东教育》2010,(4):60-60
钱学森,一代科学大师已离我们而去,但大师留下的“钱学森之问”却振聋发聩,令人深思:“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代表了众多有识之士的焦虑和期盼。  相似文献   

5.
《中国德育》2007,2(6):F0003-F0003
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拥有现代化初、高中教学楼、实验楼、图书科技楼、学生宿舍楼、体育馆、塑胶跑道运动场、电子阅览室、机器人实验室和研究性学习专用教室。学校还建有校园网、电视台、广播站。学校还创办了初、高中英语实验班和高中“钱学森班”。学生在市区及全国学科竞赛中屡屡获奖。  相似文献   

6.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走了.逝世前提出的“钱学森之问”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脑海里。“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来共同破解。当前,需要我们思考的是:小学数学与破解“钱学森之问”有关系吗?  相似文献   

7.
2005年3月,当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把学校即将命名我们高一(1)班为"钱学森班"的喜讯告诉同学们时,"谁是钱学森"的询问,使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相似文献   

8.
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迄今为止答案找到了吗?问题解决了吗?没有!类似于网上“聪明伶俐进来,呆若木鸡出去”的社会抱怨声倒是不少!“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的确是学校教育出了大问题。笔者20多年来一直从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近年来通过观察、分析、研究,发现当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存在“钱学森之问”问题链上很大的症结,连锁反应导致“钱学森之问”的产生。这个“症结”究竟是什么呢?又该如何  相似文献   

9.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去世后,“钱学森之问”成为中国教育界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钱老提出的一个问题震撼了所有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被称为“钱学森之问”的问题,引起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学生的深思。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  相似文献   

10.
“钱学森之问”被人称为是“教育之问”,其实“钱学森之问”的关键,不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而是拷问高等教育“为什么不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钱学森之问”是一个自问自答的问,只要回归高等教育的本真,回归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本位,杰出人才就“冒”出来了.  相似文献   

11.
罗华明 《师道》2010,(2):20-20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2009年11月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这个被称为“钱学森之问”的问题,已引起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学生的深思。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被称为“钱学森之问”的问题,随着大师的远去,似乎一下子成为整个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沉重的话题。其实,“钱学森之问”同样也是“温家宝总理之忧”。温家宝总理曾在多种场合表示:“学生在增多,学校规模也在扩大,但是如何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13.
胡重光 《湖南教育》2009,(12):18-20
钱学森去世了!科学巨星陨落,国人同悲。钱学森的离去,让人慨叹:什么时候我们能够看到第二个“钱学森”?钱学森是老一辈科学家的典范,在他身上有一个科学大师的所有美好品质。他的学养和人品,他的探索和创新,他的爱国和奉献,堪称楷模。很多人追问钱学森反复思考提出的问题(舆论称为“钱学森之间”):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怎样培养杰出人才?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我们策划了这一次讨论。  相似文献   

14.
<正>2008年10月11日,河西学院"钱学森沙产业奖学金班"开展了专业学习考察活动。学校党委书记、"钱学森沙产业奖学金班"管理委员会主任周永革以及学生处、农学系负责同志和"钱学森沙产业奖学金班"的全体同学共同参加了此次考察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成了教育界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2009年10月31日于北京辞世前留下的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其实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疑问,是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的疑问,也是一个伟大民族必须直面的疑问。  相似文献   

17.
2005年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归国五十周年纪念.为了纪念,更是为了学习,2005年3月我们在高中各年级命名"钱学森班",组织"钱学森班"的全体师生参观了航天城,会见了航天英雄杨利伟,观看了正在组装和调试的神舟六号飞船,钱学森亲属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专家为师生们做了关于钱学森和中国航天的生动报告.  相似文献   

18.
一、“钱学森之问”的由来 所谓的“钱学森之问”.实际来自钱老逝世之后,安徽11位高校教师写给袁贵仁部长和全国教育界同仁的信,信中说:“‘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面对前来探望的温家宝总理,钱学森多次提出这样一个刻骨铭心的疑问。我们认为,钱老的疑问,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疑问,是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的疑问。是一个伟大民族必须直面的疑问。”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我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生前不止一次地向国人发出的拷问.“钱学森之问对我们是个很大的刺痛,也是很大的鞭策.”(温家宝总理语)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相似文献   

20.
端木美 《留学生》2010,(12):40-41
敬爱的钱学森先生离开我们一年了。那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一直苦苦萦绕在中国人民心头.成为一种可以称为民族伤痛的国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