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方法论的演变和教育现象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教育研究方法的多元化。而教育研究对象、教育研究目的、教育研究的过程、教育研究结果的期待、教育研究者等是造成教育研究多元化的原因。各种教育研究方法都基于一定的哲学观,而这些哲学观反映了人类对世界的各个侧面和层次的认识,不存在优劣之分,在某种程度上都具有合理性。基于不同哲学观的教育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的侧面和层次有不同的关注,也都有各自特定的适用范围。可以说,教育研究方法多元化存在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行动研究与女童教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动研究就是质的研究,通过实践在自然情境下对自身的实践进行研究,以合作、参与、互动、反思为特征,行动研究非常适合研究女童教育问题,也非常适合教育实践——校长、教师、社区群众研究女童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中得到深入而有效的应用.从而促进了教育信息化进程。文章从教育研究的视角,探讨了信息技术对教育研究的影响,提出教育研究信息化的命题,并从教育研究主体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视阈信息化、教育研究过程信息化和教育研究环境的信息化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最后以基于教育博客的叙事研究作为案例论证教育研究信息化命题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叙事研究 从讲述的故事开始,以对故事进行阐释为其主要任务。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的几位课程学将叙事研究作为教师的研究方法运用于教育领域,从而出现了教育叙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是将叙事研究法运用来研究教育问题,即研究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从而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教育的行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的教育研究存在着片面追求“一般知识”和“普遍规律”、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等问题。行动研究的引入将有利于我国教育研究的发展与繁荣。行动研究在研究主体、研究过程和研究目的上与以往的教育研究不同,它使教师成为研究,使教育研究成为一种教育理论工作与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平等对话和共同促进的过程,一种改善教师教育行为和提高教育实践活动质量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教育研究者所确定的“研究问题”,可从教育理论发展或教育实践改善是否迫切需要及研究者本人有无研究的欲望和热情这两个维度大致区分为“异己的问题”、“私己的问题”、“炮制的问题”及“联通的问题”四种类型。一个真正“好的”研究问题,无论对教育理论发展或教育实践改善来说,还是对研究者自身发展来说,都应当是“真”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反思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入手,指出我国教育研究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与在应用客观化、科学化范式上的有限性这两个突出问题,为此,行动研究的引入成为教育科研的必然趋势。通过分析行动研究的内涵,文章认为行动研究在研究主体、研究过程和研究目的上不同于以往的教育研究,它使教师成为研究者,研究成为教师与研究者之间合作、对话和理解的过程,研究目的在于提高行动的质量。为此,它给现代教育教学研究带来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8.
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是教育研究者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以及自己教育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9.
关于教育本质研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教育本质基本问题的研究与其说是教育问题的研究不如说更多的是哲学问题的研究。这根源于“本质”本就是一个哲学概念。从教育本质研究的行为事实演变到教育本质研究的研究,这既符合科学研究的内在发展逻辑,也表明我国目前教育本质的研究正在深化和发展。 一、教育本质的“有”与“无” 在教育本质的诸多研究中,一直是以教育本质的“有”为前提,甚至在教育本质开始的讨论中大家都没有怀疑或提出过这样的问题。随着众多研究者多年的一以贯之的教育本质的苦苦求索,但均没有寻觅到理想的、并为众多人基本认可的答案牙是教育本质的存在与…  相似文献   

10.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链接—行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教育研究处于一个比较繁荣的阶段,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然而长期困扰学术界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仍然存在。“行动研究”是“行动”与“研究”共同参与研究并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的一种方法。行动研究自产生以来,受到国内外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极大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研究观念的转变,也对我国当前的教育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带来了一些重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教育研究之生命意识探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研究之生命意识,是对教育研究存在自身的思寻,是对教育研究自身作为一项有生命活动的思寻。教育研究之生命意识为教育研究者自身生命之意识,是教育研究者之个性的自我意识;教育研究之生命意识在于以整个生命的方式进行教育研究,要求以对生命的敏感性和理性关切来进行教育研究,让感官和人心都活跃起来;教育研究之生命意识表现为对生命和教育研究的一种精神担当,是对生命和教育的不断追问和困惑,而非给生命和教育提供技术方案,在于对教育和生命之赤子情怀和真性情;教育研究之生命意识蕴含于对生命和教育的宽恕,在于对教育研究的一种多元追求和关注。  相似文献   

12.
自然科学研究的目标是发现自然事物的实然秩序,教育研究的目标是探寻应然的教育行为。教育研究的逻辑是通过观测到的“或然映像”推断实然的教育事实,发现某种实然教育行为与受教育者随之发生的实然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根据对实然教育事实的价值判断,设计更加合理的教育行为,最终形成新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教育实证研究离不开理论研究成果指导,教育理论研究需要实证研究提供事实支撑。教育研究应该保持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之间的张力,既要以教育目的与理念为指导开展实证研究,也要开展关注本土现实教育实践的理论研究,从而实现教育研究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主体与实践主体的合一性是教育研究主体与对象关系特殊性的表现。其现实性存在取决于人们把实践性作为教育研究价值的主要取向;其功能特点表现为反思性、解放性与创造性。它是教育理论研究走向本土化和独立化的要求,是教育改革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我国各级教育行政机构所属教研室拥有教研员总数多达十余万人之众,但迄今尚未形成教研员专业,而基础教育学校中各主要学科,因以未成年学生为教育对象,以致在教—学活动中多有无法回避的难题,又缺乏切切实实的研究和必要的指导,故以教学法为研究的课题。其中既以我国特殊的教育行政体制说明设置教研员的必要和缺乏教研员专业的缘由,又论定我国教育行政体系更有理由与条件带动有志于教学法研究的教师开展教学法研究,并对开展接教—学活动地气的研究提出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5.
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冲击着人们的生活,也改变着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一种新的教研模式——虚拟教研随即悄然兴起,它是传统教研的一种延伸。主要介绍了当前虚拟教研的几种方式以及教师该如何参与到虚拟教研当中来。  相似文献   

16.
学校文化是学校研究的重要领域,文化研究进入教育研究领域打开了教育研究的视域,使学校研究中以往量化的科学方法无法顾及的领域可能有所突破。但由于传统的教育研究把文化定位于价值观,因此,学校文化研究并没有给学校研究以强力冲击。其实,价值观层面只是学校文化的一个层面,但不能局限于这样的认识。从方法论之维、内容之维、状态之维和改进之维等多个维度丰富和充盈学校文化研究,对推动学校文化研究向精细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教育总与知识密切相连,但与教育自身相关的知识却并很难通过直接应用于实践来提高教育系统的效益和效果,这是持续困扰国际教育研究界的重大问题.一个国家的教育研究与发展系统可被看作是一种教育类知识管理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构成.改革教育知识管理体系的理念和运行模式同样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梳理和分析了2000年以来国际教育研究界对教育研发体系的新认识和新举措,即转向以实用性为主导的基础性教育研究,希望能对我国教育研究领域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范式是指科学家在特定科学研究领域中形成的共识。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规范性研究范式和实证性研究范式是两个基本研究范式。人们有必要使用规范性研究范式探讨教育现代化的属性、结构、演化、价值取向和创新机制,使用实证性研究范式评价教育现代化水平,进行区域教育现代化案例分析,从而完善教育现代化研究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9.
教育行动研究方式因其在解决教育理论脱离教育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课程改革等方面的作用而受到倡导。这促进了我国教育研究的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表现于"重理轻用"、"低水平重复"、"文不对题"等对教育行动研究的泛化及滥用现象;混淆教育行动与教育行动研究;教育行动研究过程中存在"去理论化"倾向。秉持跨学科研究取向,以问题为中心,正确认识、评价和定位教育行动研究,廓清概念、规避"唯方法主义"倾向、重视理论思维,方有助于我国教育研究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量的研究到质的研究再到量与质相结合的研究,这句话简单地概括了中小学教育科研范式的发展路向。随着研究范式的转向,中小学教师的研究视角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宏观教育现象到微观教育教学问题,从探究事物的本质到探讨如何认识和实现事物,从"方法中心"到"问题中心"。中小学教育科研发展的趋势对中小学校本研究的定位、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及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应注意的问题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