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来,心因性疾患的比例,逐渐增长。这对人们的健康存在严重的威胁。心因性疾患,药物治疗,疗效不显著,只有剔除心理因素,才可能得到根本的治疗。这就是佛家所倡导的“以心制心”的心,喜攀外缘,如平原走马,易放难收“。制心”就要收心,也即“修心养性”。不修心,杂念纷繁,最消耗能量。能量消耗,正气削弱,邪气自然乘虚而入。各种心理上、生理上的疾患就会应势而生。心因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烦恼。“愁思有意天天发,烦恼无根日日生。”常人很难摆脱烦恼。佛家说,人的烦恼最少有108种。烦恼的隐患,每个人多少已有体会,勿庸多叙。主要是扰乱心神不…  相似文献   

2.
吴延明 《钓鱼》2009,(20):1-1
人们常说,钓鱼可以让人修身养性,心如止水,做到忘我之地步。其实,这只是指垂钓之时的平静。君不知,一年四季,钓鱼人的心是不平静的,春夏秋冬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3.
切忌随他觅     
洞山良介  默知 《健身科学》2009,(6):F0002-F0002
“切忌随他觅”。此处的他,指人的心意思想所起的负而作用,即追逐利欲之心、功利心,跟随盲从此心,则人们会处处以自我的好恶为中心,以满足自我的私欲为目标,不能全然投入于当下的生活,是烦恼产生的根源。因此切忌随此心去寻觅幸福和真理。  相似文献   

4.
有位农夫曾经到佛陀跟前倾诉他的烦恼。他告诉佛陀作为一名农人生活有多么的不容易,烦恼如何的多,他问佛陀要如何解除他的烦恼。佛陀答道:"很抱歉,我无法帮助你。""这活是什么意思?""你不是一名伟大的导师吗!"农夫如此质问佛陀。佛陀答曰:"先生,事情是这样的,所有的人都有八十三种烦恼。其中有些烦恼也许偶尔会突然不见  相似文献   

5.
《乒乓世界》2008,(6):142-144
饭馆里,李楠菜单都不看就给自己点好了一份套餐,开始聊的时候人有点儿严肃,直到说起“张怡宁”这个话题,她的幽默才“暴露”出来,滔滔不绝后自己总结“我是喜欢她才会总挤兑她”,于是李楠、张怡宁,以及两个人的关系就这么清晰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其实李楠挤兑起自己来也毫不含糊:“我懒得动脑子,也什么烦恼都没有,就剩‘乐观’这‘傻’优点了。”  相似文献   

6.
申昌明 《精武》2009,(5):41-41
武术的抱拳礼是武德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而向人施礼宜以心施礼,诚心则能使人产生被尊重的感觉,做到礼仪有嘉、礼尚往来。《内经》说:心藏神,心主神志,心为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主宰。而藏象学说认为,凡是肌体表现于外的征象,都是内脏生命活动的外在反应。这与中医学十分重视的“望神、得神、失神”的所谓广义之神的基础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正>概括而言,道教养生理论道家养生思想以及老庄魏晋玄学,皆以人之自然天性为人之性,其实质即道的自然而然品格。他们所追求的精神生活,在性质上是柔的,在工夫上是静的,在方法上是清静无为、守一养性。儒、释、道各日"存心养性"、"明心见性"、"修心炼性",都重于炼心(意)。即收心习静,把念止于一。一念不起谓之静。念字,"人、之、心"  相似文献   

8.
青年人好像百灵鸟,有他们的晨歌:老年人好比夜莺鸟,有他们的夜曲。河流要保持源头的清澈,就得沿途绿化两岸;人生要永远舞童年的清纯,就得不断地美化心灵。树好不如根好,人好不如心好。接受压力,战胜压力,压力就变成动力;忽视压力,承受不住压力,承受不住压力,压力就变成折寿的助动力。当你抱住烦恼不放,硬要与其争斗并消灭它时,烦恼就会借助你的力量变得更加强大;而当你放下心来,不与其争斗,任其自生自灭时,烦恼便会知趣地溜走。  相似文献   

9.
棋禅一味     
禅宗把人生的烦恼与解悟,都放在一个“心”字上,以平常之心,看世事纷纭。人生如此,棋何尝不是这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烦恼即菩提     
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为了满足自己的某些需求,很多人不断争取,与人竞争、计较,顺利成功了,便会感到快乐、骄傲;不幸碰到挫折和失败,烦'IN便会立刻产生。这时,如何面对烦恼,解决烦恼,便因个人的智慧而有种种不同的结局。年轻的时候曾去过一座寺庙,发现一块大石头上刻着五个红字:烦恼即菩提。当时觉得这五个字说得真好,人生在世,每时每刻都会碰到烦恼不如意的事情,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烦恼也能让人增长智慧。只有经历过苦恼和磨难,我们才能对人生获得启发、有所顿悟(在佛经中,“菩提”就是“智慧”的意思)。  相似文献   

11.
胡西林 《收藏》2009,(9):95-95
孔子云:五十知天命,七十从心所欲。这是千古圣人对人的生命状态的至高观照,然而不是所有人都有福气逾过这道槛,让生命步入从心之年。譬如王铎,这位乱世中命途多舛、命不假年的人,享年仅六十又一,命里就没有从心之福。但是他的书法不为生命所囿,恣意挥洒,意象万千,管毫在握,字字从心,生理寿命不逾从心之槛,艺术生命却早早在四五十岁的时候就进入从心状态了。这是天意,让两种生命互补,并且,一种生命延续另一种生命。  相似文献   

12.
去过雅典的人总会感慨万千地说:“雅典这个神秘的宗教之国,不但有旖旎的自然风光,而且更有诱人的朝天池公园钓鱼场,每年吸引着数十万国内外游客去那里旅游、观光和垂钓。”去年金秋,在雅典访问期间,一天得暇,我们一行随雅典小姐娜娅去了当地最负盛名的宗教圣地——朝天池。朝天池位于德尔菲神山山顶,从山脚绕行到山顶,约需一个半小时。沿途山高林密,曲径通幽,大自然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我们随娜娅去游玩的都是些清一色的垂钓迷。当我们攀上山顶,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泱泱一汪碧池。面积约500多平方米,在峰顶形成一条狭长盆地,这便是朝天…  相似文献   

13.
中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是我们几千年文明古国的宝贵财富。近年来有很多同志为发扬祖国的中医事业而勤奋地钻研,这里我和大家一样也正在为此做着不懈的努力。长期以来,我们所研究的心平健康学,提倡的是心理健康。即病从心起,心理影响生理,因而人的每一种不良情绪、每一个执著的观点和各种不自然的想法,都将导致人体内气血的不良运转,以至于给人的身心造成很大的痛苦,带来病变。由此看来,人体内气血的运行正常与否,会直接影响人的健康。关于这一点,心平健康学理论和中医理论提出的百病皆由心生的观点,颇有相同之处。但在…  相似文献   

14.
《健身科学》2015,(1):37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疑问:现代人关注健康、注重保健,但也为健康问题所扰,那么古人是否也有和现代人一样的健康烦恼呢?如果出现了健康问题,古人又是怎样应对和解决的呢?【古人也得近视眼吗?】总的来说,得近视眼的古人并不多见,这其中,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很多古人的家里很穷,读不起书,用眼不多,当然得近视眼的几率也就降低了;另外,古人对于读书和写字的姿态非常讲究,写字时要坐得端正、挺拔,再加上那时候人们写字用的是比较长的毛笔,眼睛距离纸面的距离通常都较远,懂得用眼卫生,眼睛自然就得到了更多的保  相似文献   

15.
郭女士:您好!我看了您的《想开了死神离我而去》(本刊今年第2期)一文,知道您在当年的挫折中,由于想不开,导致身患10多种病。在生命危在旦夕的关键时候,您毅然把委屈、窝囊的心理抛开,把功名利禄放下,及时转换了观念,做到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打击,这样,你挽救了自己的生命。人最大的弱点就是不能战胜自己,您不但战胜了自己,还把人间最不容易放下的功名利禄都放下了,想开了,才得以重生,能做到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人的心理对疾病的形成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心理的转变对疾病的祛除也同样具有决定性作用。人的心情波动对体内的气…  相似文献   

16.
新爱莲说     
佛经故事中说,人间的莲花不出数十瓣,天上的莲花不出数百瓣,而净土的莲花千瓣以上。莲花表示由烦恼而至清净,因为它生长于污泥、盛开于水面,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深层内涵。同时,莲花在炎热夏季的水中盛开,炎夏表示烦恼,水表示清凉,也就是在烦恼的人间,莲花带来清凉的境界。所以,莲花是从烦恼中解脱而生于净土的圣人的化身。相传,释迦牟尼觉悟成道后,起座向北,绕树而行,当时就是一步一莲花,共有18朵莲花。据说,在圣树———毕波罗树下还以石刻莲花为象征。而我们平时所见的佛像和佛经中所介绍的圣贤都是以莲花为座;或坐、或站,都在莲花台之上,以…  相似文献   

17.
杨剑平 《武当》2015,(3):56-57
"凌空劲"顾名思义就是隔空发功,可以在不接触人身体的前提下将人打倒。古代又称之为"百步神拳",即在百步之内,可以做到手起人倒。这是一种内功外气击人的高级武功。无论少林拳还是武当内家拳都有这方面的文字记载。但因为能达此炉火纯青地步的人非常罕见,所以很多人是少见多怪而给予了否认。可是在武术界前辈中却是首肯的,因为在那个时代有高功夫的人是大有人在的。可惜的是,随着岁月年轮的飞逝,老一辈的武术家也一个个  相似文献   

18.
《乒乓世界》2006,(3):6-6
出现在这期封面上的三个人都是完美主义者,他们三个人事业上,生活上的难题和烦恼都因此而生。  相似文献   

19.
<正>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正值豆蔻年华、青春萌动的中学生,都十分关心自己的外表美,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然而,有些同学由于身材长相不尽人意,或有某些缺点,而感到心事重重、烦恼沮丧。我看这倒大可不必,还是实际一点好,想开一点好。 一个人托上帝的福,长得一表人才,自然值得高兴。然而,世间的一切都是相对的,美貌中更有美貌,遗憾中更有遗憾,谁能把幸福的尺度固定?!你和那些英俊美丽的少男少女相比,似乎觉得自己长得不称心、不如意,埋怨上帝偏心眼。然而,如果你看看那些肢体不全,或双目失明,或先天聋哑的残疾少年,难道  相似文献   

20.
山水寄情     
醉翁之意不在酒,钓史之乐何在鱼;抛却人间烦恼事,心无旁鹜钓小澳;红尘滚滚名与利,怎比绿水寄神怡;晚霞满天炊烟起,归家路上听牧苗。山水寄情@苏承志!银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