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现实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应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历史源头应追溯至“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最早提倡现实主义的是陈独秀.鲁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文学家和思想家.文学研究会的首席理论批评家沈雁冰为现实主义在中国的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对长达五、六年之久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进行科学的分期,是研究“五四”新文化运动首先碰到和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文化大革命前,在中国近、现代文化思想史的研究中曾涉及到这个问题,并初步开展了一些讨论,但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分期问题的讨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意见:一是三分法,即把“五四”新文化运动划分为一九一五年——一九一七年;一九一七年——  相似文献   

3.
“五四”既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也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以“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特征的文学革命,是它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划时代的运动,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东北,也不例外。“五四”运动播下了新文化的种子,在东北荒芜的文坛上开始萌发起来。“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如何对东北沦陷区文学发生影响的呢?  相似文献   

4.
“五四”文学革命,是“五四”时期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化革命运动的一翼。它同“五四”文化革命一样,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立下了伟大的功劳。毛泽东同志曾对这个革命运动,有过精辟的阐述,他说:“在‘五四’以前,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中国的文化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他们还有领导作用。在‘五四’以后,这个阶级的文化思想却比较它的政治上的东西还要落后,就绝无领导作用,至多在革命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一个盟员,至于盟长资格,就不得不落在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肩上。这是铁一般的事实,谁也否认不了的。”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五四”运动80周年。“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次运动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弘扬民主、科学精神,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和组织上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周作人是一个汉奸,这是众所周知的,是无庸置疑的。但他在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中却是一位杰出的文化战士,这一点应当予以肯定。半个世纪以前,文艺理论家冯雪峰就说过, “周作人是中国第一流的文学家。”近年来,舒芜也认为“周作人的身上,就有中国新文学史和新文化运动史的一半,不了解周作人,就不可能了解一部完整的中国新文学史和新文化运动史。”可是一些文学史著作,因为他后期的叛国附逆,以致对他在五四文学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功绩也一笔抹煞。这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公正态度。  相似文献   

7.
王啸 《中国教师》2009,(9):11-14
发生在90年前的那场波澜壮阔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念、文明意识、思维方式乃至行为习惯,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五四”新文化运动一方面具有反帝反封建反专制的正当性,一方面又把培养现代公民作为努力的方向,开启了对中华民族崭新国民形象的诉求。  相似文献   

8.
一九一九年发生在天安门前的“五四”运动,犹如惊雷,犹如闪电,打破了中国隆冬般的寂寞,撕裂了浓重的黑暗,震撼了东方,震撼了世界。“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我国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迎来了中国人民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伟大革命的新时代。伴随着“五四”运动而进行的新文化运动,高举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两大旗帜,成为“五四”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紧密地配合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为我国的革命新文化,造成了一个伟大的开端和战斗的传统。在这个新文化运  相似文献   

9.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现代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历史性变动的关键。历史上的"五四"包含几个层次的运动:一个是文化革命意义上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它实现了中国同西方文化的接轨;与之相关的还有一个文学上的"五四"新文学革命,它诞生了中国新文学;当然还有一个从北京的学生运动开始发展为全国性的"五四"爱国运动,不但迎来了中国伟大的社会变革,也诞生了"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并导致一个政党的建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对于这样伟大的运动,是无论如何也否定不了的。但是,如何评价"五四"新文化运动,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文化艺术的革新与人民斗志的昂扬是密不可分的。十五世纪开始的欧洲“文艺复兴”,十八、九世纪法俄等国的“启蒙运动”,都是显著的先例。中国的新文学运动,由于是在伟大的“五四”革命运动中开展和深入的,因此它更具有近代民主革命所未有的彻底性,战斗性及其划时代的意义。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任务,毛泽东同志早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  相似文献   

11.
“五四”文学革命又称新文学运动,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伟大开端。几十年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对于“五四”文学革命的性质和起点问题,一直存在分歧和争议。有人认为:“五四”文学革命是胡适一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起和领导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新文学运动。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一文中说“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钱玄同也说:“适之是现在第一个提倡新文学的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教委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的主持下,全国高校纪念“五四”七十周年“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回顾与前瞻”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4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与会的90余名代表就五四运动的历史估价、五四科学与民主精神以及中国当代的文化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一)关于“五四”精神与五四运动的历史估价。大多数与会代表认为,五四运动是中  相似文献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人类社会现代文明在中国迟到的反应,是人类社会自然进化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的“文艺复兴”。“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曾经发生过的文艺复兴运动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首先,这两个运动的宗旨近乎一致,都主张恢复和发扬古典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其次,这两个运动的表现特征近乎一致,呼唤人性的复苏,表现出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极大热情及向神学(儒学)权威的大胆挑战,高举“市俗文学”和“现世艺术”的大旗,开创民众文学艺术的新时代。“五四”新文化运动只是中国社会与文化现代转型的开端,它的真正意义,是向世界昭示中国人现代意识的觉醒和生成,以及告别古典主义时代而向现代社会进化的全面启动,彻底实现现代化的使命,需要经过数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14.
戏剧文学一般可分为话剧文学、新歌剧文学和戏曲文学。话剧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通过借鉴外来艺术形式、结合中国的现实内容而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新歌剧也萌发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既借鉴了西洋歌剧也揉进了民族传统歌舞,是一个年轻、尚未定型的新  相似文献   

15.
随“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开展,涌现了大批进步的新文学作家,为中国的文坛带来新的气息,注入了新的血液,增添了新的色彩。其间,庐隐和冰心是较早地觉醒的女性,这是“五四”时代齐名的女作家,她们在文学研究会“写实主义”旗帜下,形成了各自的创作风格,显示了中国知识妇女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6.
李长之是中国现代文艺批评史上著名的京派文艺批评家,他对于胡适曾经提出的“‘五四’乃是一个文艺复兴”的观点作出反思,认为“五四”是启蒙而非“文艺复兴”。在此基础上,他倡导一种从语言层面体验作家生命情感的文艺批评方法,并积极从中国古代文化中去发掘“完人”人格和充溢着旺盛生命力的审美资源,以此来弥补“五四”新文化运动所造成的“生命力”匮乏的裂痕。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受俄国十月革命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相继流传到国内的各种“新思潮”的影响,中国思想界一度出现了普遍的“平民化”倾向,“平民”一词成为时髦。这一对期“平民”的概念到底包括哪些内容,至今尚没有人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有一种通行的说法是:“当时所谓平民、主要是指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他市民。”这种说法大概是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的一段话引伸出来的。那段话说,(“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了平民文学口号,但是当时的昕谓‘平民’实际上只能限于城市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即所谓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这段话的原意是说:由于当时中国社会的下层人民大多没受过学校教育,既不识字,更不能读书、看报。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也没有深入下层人民群众当中,这样,当时的新文化运动就“只能限于”市民阶级知识分子一层。这是从当时的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所能达到的范围来说,与当时思想界流行的“平民”概念所指的不是一回事。实际上,当时所谓的“平民”在多数场合与古来的“布衣百姓”含义是一致的,即是指社会下层人民。请看下面的例证:  相似文献   

18.
“整理国故”是所有中国现代文学史都关注但却语焉不详的问题,这也成了人们都知道但又印象模糊的一种文学现象。因此,本文立意廓大这种思潮的面目,从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角度描述这种思潮的价值及意义。“整理国故”的思潮,是在一个极为复杂的背景下兴起的。从时间与理论沿革来看,它是五四以后,“问题与主义”之争,“科学与玄学”之辩的延续,从思想史的角度看,它却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五四”高潮过后新文化运动在转折时期出现的精神矛  相似文献   

19.
在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之际,本刊编辑部于3月24日召开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专题学术讨论会。我校所属部分系、所的老、中、青三代学者和在校研究生等十多位同志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由本刊副主编肖汉森(副编审)主持,校党委副书记晏章万同志、党委宣传部部长饶定柯同志出席了会议。会上就“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实质,“五四”与中国现代文化建构的关系,70年来形成的“五四”观,如何发扬“五四”精神,“科学与民主”的现实意义,新权威主义的优长与缺陷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公娼在中国由来已久。相传在春秋时期,齐国管仲“设女闾三百,”中国便有了公娼。辛亥革命前后,在反封建斗争中,妇女运动日渐兴起。在一些出版物中虽有几种略论关于娼妓问题的话,但没有多大反响。直到“五四”运动前后,在新文化运动中,娼妓问题才开始引起社会关注,废娼舆论猛起,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群众性的废娼运动,它对中国的妇女解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