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管理的走向:超越纯粹的确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性的课堂管理存在许多危害,课堂管理在具有确定性的同时也具有不确定性,课堂管理中的人及管理过程本身都充满了不确定性。超越纯粹的确定性,适度扩张不确定性,实现课堂管理中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辩证统一,是课堂管理过程中主客体的生成本质使然。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品教学要注意教授目标的确定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适时地关注教学目标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在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之后进行目标预设,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思维,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知识具有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特征,指出研究生教学在教学观、课程知识观、教学组织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只是面向确定性知识领域,具有诸多局限性.认为面对知识的不确定性,研究生教学应体现知识增长和生命成长的观点,改变课堂的物理意义和政治意义,使教学成为师生体验生命意义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不确定性的哲学发展历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从拉普拉斯确定性到现代不确定世界观的转变过程。进入20世纪后单纯确定性的哲学观点逐步瓦解,人们认识到不确定性也是世界的本质属性之一。不确定性和确定性是辨证统一的,不确定性是世界发展的动力,确定性是不确定性的近似。现代科学的发展已从各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世界不确定性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试论教学管理过程中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中,不确定性存在于教学管理中人的因素内和教学管理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有着深厚的存在 主义哲学基础和复杂理论基础。研究教学管理中的不确定性,是为了超越现有教学管理中的过度确定性,使教学管 理走向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课堂传播中教学信息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传授,学生由不知到知,是学生确定性信息增加和不确定性信息减少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抛开教学过程的具体形态,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由此,明确课堂传播中的教学信息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知识变迁视野下的教师角色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不同知识观的支配,教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确定性知识观认为知识是确定的,教育教学过程就是确定性知识的传授过程,学生的学习则是对确定性知识的理解、接受和掌握,教师的职责在于传授这种确定的知识,以维持现有秩序。不确定性知识观认为知识不确定,教育教学过程是不确定知识的获得过程,学生的学习在于促进自己的能力提高与心理发展,教师的职责是在帮助学生获得不确定性知识的同时,自己获得不确定性知识,从而推动并引领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在知识观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转变的教育现实中,迫切需要教师实现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个体知识不确定性和群体知识确定性需求的矛盾,要求高校教授学生确定性知识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具有思辨和认知的能力。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从知识不确定性内容和表象的分析入手,总结出知识确定性转化过程的4个步骤,即认知方式转化、知识元件转化、逻辑推理转化和知识网络转化,并提出了高校教学的5种策略,即启发和概括、梳理和强化、讨论和辨析、验证和去伪以及协同和统一。并运用5个策略讨论缓解高校教学中需要克服的知识确定性转化中知识确定性与知识进步、知识确定性与存在差异性、学术自由与组织趋同3个方面矛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不确定性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之一,为众多后现代作家推崇。然而,在阐述不确定性的过程中,往往某种确定的东西又昭然若揭。本文以佩列文的《"百事"一代》为例,通过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辩证关系,试论其隐含的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是文学意义属性的两个相互依存的方面,在对话交流语境下,一个具体文学文本的意义具有无限开放的可能性,因而,文学意义的不确定性是无可辩驳的。文学意义的不确定性成因存在于动态的文学意义生成过程之中,本文旨在讨论文本传意过程中隐喻、象征的使用与文学意义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课堂中师生对话的若干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作为一个语言事件的对话相比,课堂对话具有不平等性、弱对话性以及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特殊性质;课堂对话呈现三元结构、既有显性目标又有隐性目标的结构特征.由此,可区分出三种比较普通的师生对话类型:苏格拉底式的对话;"独白式"对话;伪对话.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生成最大的特点是在教学中介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实现了教学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流和变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甬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程实施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其不确定性表明课程实施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新课标下的学习,已从原来的“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因而应更多地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  相似文献   

14.
西方学者对"中国模式"的解读可谓独具匠心,主要有中国特色资本主义模式说、国家资本主义模式说、第三条道路说、市场社会主义模式说以及后社会主义模式说等。但是,"中国模式"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它有其自身的确定性。中国模式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辩证统一。中国模式的确定性,是指"中国模式"具有自身确定不移的内容、品格、性质和特征,"中国模式"的发明权、所有权、使用权属于中国,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创造"。中国模式的不确定性,意指"中国模式"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不是完美无缺的理想模式,也不是不可移易的封闭模式。必须辩证地看待"中国模式",坚持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在确定性中发现不确定性,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这是关于"中国模式"问题上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5.
浅论教育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的存在以确定性为依据,但教育活动又具有不确定性,教育活动中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教育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是相对的,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边界,如果一方越过边界,那么它们之间的张力将失去平衡,教育将偏离正常的轨道  相似文献   

16.
传统知识论一直是寻求确定性知识并为之辩护的事业,波普-反传统知识论追求确定性知识的思路,认为全部的知识都是猜测性的,具有不确定性,我们必须放弃对确定性以及知识的可靠基础的寻求,在批判的反驳中推进知识的增长。波普知识论中对知识不确定性的接受与对批判理性主义的保留,对我们反思知识中传统理性主义的片面性,当代极端的相对主义和知识的本性都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不确定性是普遍存在的,是现实世界的本质属性。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活动并不仅仅在于追求确定性,更重要的是消除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渗透在人类的思想、行动之中,是各种理论的前提和基础。它根源于客观事物或过程自身和认识主体以及认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复杂关系中,具有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含义。  相似文献   

18.
由于人们理性认识上思维方式的偏差,知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在现实中被人为地割裂。然而知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都是生活中的客观存在,并不遵从非此即彼的原则。为此,我们要探求的知识观应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中间”描述。  相似文献   

19.
沉井施工受地质情况的不确定性、施工环境的多样性、施工管理的复杂性等影响,具有非确定性的特征。本文结合江苏陈家港电厂循环水泵房大型沉井施工的实际情况,着重介绍施工方案的编制及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以期与业内人士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陈春燕 《双语学习》2007,(6M):125-126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是文学意义属性的两个相互依存的方面,在对话交流语境下,一个具体文学文本的意义具有无限开放的可能性,因而,文学意义的不确定性是无可辩驳的。文学意义的不确定性成因存在于动态的文学意义生成过程之中,本文旨在讨论文本传意过程中隐喻、象征的使用与文学意义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