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淑艳 《贵州教育》2010,(16):24-25
2010年5月19至20日,贵州省第二届小学语文优质课展示活动在遵义市文化小学举行。九位来自不同地、州、市的教师在展示活动上做课。做课教师准备充分,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等方面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九节课中,有的课水平较高,本色、鲜活、高效,但也有些课差强人意。  相似文献   

2.
最近听了一节高三立体几何课,内容是复习“棱柱”。教师问:“什么叫棱柱?”学生被一一指名作答,“夹在两个平行平面中间的几何体。”“侧棱平行。”“各个面都是平行四边形。”……教师无可奈何,感到实在不能再拖下去了,便改变方式,自己讲了起来.这堂课共复习了十四个概念,三条性质,一个定理,两个公式,接着还讲了两道题,有一定的难度。联想平时所听的复习课,不少都有类似的情况。这样的复习课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呢?这么多的内容,平时要上五六节课,学生概念尚且模糊,如今压缩在一节课里复述一遍,这样蜻蜓点水,浮  相似文献   

3.
黄雄华 《广西教育》2008,(13):55-55
近几年来,我曾经多次听过周桂红老师的课,每一节课听后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她的课既没有亲切甜蜜的导语,也没有意境优美、生动逼真的课件展示,既没有唱、跳、演的课文戏环节,也没有时分时合教学方式多重变换等五艺俱全的热热闹闹的课堂场面,却真正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课堂教学理念,课堂教学自然、简单、扎实、开放。  相似文献   

4.
台前·幕后     
作为一名成长在通师二附情境数学团队中的老师,我是其中比较特别的一员。因为课件制作的特长,让我全程参与了团队几乎所有的竞赛课、展示课的磨课过程。在为他人倾心付出的同时,我自身也得到了持续的积累与提升,并于2004年代表南通市获得了江苏省小学数学优课评比一等奖。"放下包袱,在学生面前展现最精彩的自己就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语文课的阅读教学中,作了多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改革试验。这些改革,名目繁多,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从阅读教学改革的情况来看,似乎可以概括成这样三种类型: 第一种,讲读课。讲读课就是以教师的讲读为主,讲一讲,练一练,有讲有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字词语句,文章写法,思想内容,讲解比较周到,强调处处落实,一板一眼,按部就班地教下去。这种“以讲解为务”的课型,由来已久,发展到现在,虽有一些改革,但从根本上说来,变化不是太大,改革的步子走得慢了一点。然而,因为大家对这种课型比较熟  相似文献   

6.
复习课好上,一本复习资料、随便找几道题目就能应对.果真如此吗?这样的课学生喜欢吗?这样的教学有效吗?答案不言而喻.怎样较好地体现“遵循数学复习课的显著特点、理解学生复习数学的认知心理、把握数学知识的内在结构”这几个最基本的原则呢?本文笔者结合张宏政老师的课例谈几点看法,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在数学教学中,采用了“精讲、精练、精留、精批”的教学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杨讲一是精通教材。我教了22年的数学课,深刻地体会到,教师不仅要深入钻研教材,而且要因班而异、因课而异,了解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定好教学起点,安排好本节课知识系统、教学层次布局,甚至于用词、停顿、声调和板书,都要在课前有一个简单的轮廓。不能“离题三千里,即兴一课时”。二是语言精炼。教学语言不一定“语不惊人死不休”,却也要洗练动听。那种翻来覆去地重复名词、术语、旧知识,甚至告诫,会使学生感到厌倦,视为说教,造成逆反心理。教…  相似文献   

8.
在实习中,看课、评课、借鉴这三个环节是少不了的。那么,如何看课、评课、借鉴才能有最佳收益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一般看课,主要看教师的教学艺术、幼儿的学习反应、作业效果等等。近来,特别讲究综合教育,多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后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新的思想,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本人尝试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造活力”的教学模式改革。一、小老师上课有一次国旗下讲话轮到校长,校长提前一周叫我班的一位女同学准备“我是学习的主人”讲话稿,这位女同学求助于我,可我让她和几个同学合作,结果演讲很成功。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语文教学不也可以让一些语文素质较好的同学来帮助上课吗?人教版教材中的课文有讲读课和自读课,一般情况下,讲读课是以老师讲授为主,自读课是以学生自学为主(也有教师越俎代疱的)。那么,我就把比较容易的自读课分配给各小组,让他们自己合作探究,我给他们提供参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 ,工科院校的写作课有了巨大的发展 ,但同时在教材的编写和教学实践上也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针对工科院校写作课的这种现状、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新教学大纲规定 :“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 ,简化头绪 ,突出重点 ;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 ;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悟感 ,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本人尝试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模式———三课型教学模式 :说课、论课、赏课。说课是基础 ,论课是主体 ,赏课是关键。一、说课说课第一步是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 ,从说话的内容与形式上多激发说话兴趣。(一 )说话内容。大有三说 :说社会百相 ,说人生百态 ,说生活百科 ;小有三说 :说学习 ,说交往 ,说课文。一开始学生往往无从下口 ,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 ,或激发…  相似文献   

12.
去年11月初,我校一位物理教师上了一节研究课——滑动摩擦力。在课上,6个学习小组充分展示了"合作、交流、探究"的课堂理念;在课的设计方面,老师把"情感·探究·思维"这"三大"课堂核心元素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堪称为一节典型的新课改探究课。一、课的开头部分利用三个活动,让同学们通过实践探索,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进而总结提炼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活动1:请一名学生上到前台来,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3.
要发挥好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就必须把增强思政课亲和力作为当前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关键举措。增强思政课亲和力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更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应有之义。因此,以亲和力为导向,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不是某一单一因素形成的,而是各要素形成的合力系统。高校应客观认识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顺势而为,更新"配方"、优化"工艺"、美化"包装",构建合力系统,提升思政课亲和力。  相似文献   

14.
一、补充史实,理清历史脉络。本课首句为“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代皇帝”,这与上一课内容之间形成了历史空白。为了解决学生头脑中诸如“唐朝第一代皇帝是谁”之类的疑问,大致理清历史脉络,必须介绍时代背景,补充相应内容,并由此导入新课。第十课讲述的“淝水之战”决定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在南北朝对峙时期,人民渴望统一。北方民族的  相似文献   

15.
如东中学陈唐明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基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模式——"探究·研讨·生成·反思"(以下简称TYSF)型教学模式,并在江苏省南通市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成功开设了该模式的研究课"函数的零点",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笔者参与了该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函数的零点"课例的磨课历程,记述如下,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课程改革对传统思政课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提出新的要求,明确思政课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基本特征,探究思政课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结构和发展路径,对于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和新时代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思政学科特点,本文重点阐述了思政课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结构和发展路径。思政课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包括四个组成部分:思政学科的课程知识、教学内容知识、关于学生理解的知识和教学策略知识。从教师学习的角度来看,思政课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路径包括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并重、浅层学习向深层学习转化、构建开放式的思政课教师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学校教育工作中比较系统、直接地向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一门课程,是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 我校全体思品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有利于向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小学思品课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宗旨,深入进行实验研究,构建了小学思品课"明理"、"激情"、"导行"三种课型的素质教育基本教学模式认识体系。它优化了课堂教学,把明理训练、激情训练、导行训练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具有…  相似文献   

18.
一、给足空间,课前"热身"教材中有两篇课文都是关于"节日"的文章,课前我发动学生去查找中西方一些主要的节日。再次上课之前,我惊喜地发现在教室后黑板的英语园地  相似文献   

19.
一堂优秀的语文课,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而且要有恰到好处的煞尾。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注意研究开讲艺术,较少涉及如何收课。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的收课颇具特色,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学艺术范例。  相似文献   

20.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助于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创新、增强思政课育人的系统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必须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人的认识发展辩证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重要论述及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等理论。站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应着重从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育人共同体、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的循序渐进与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内容的螺旋上升三个向度,进一步开拓创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