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五四运动影响下,1919年秋,《浙江新潮》刊载《非孝》一文,向“封建式家庭”开了一炮,由此激起轩然大波,并很快传遍全国。一时间,不仅浙江新潮社被封,成了中国新闻史上著名报案之一,而且作为一个导火线,引发了一场民主进步思潮同封建官僚势力的对抗斗争。  相似文献   

2.
《新潮》是五四时期北京大学的学生刊物,它受《新青年》影响而创办,在五四时期推动了新文化思想的传播,成为新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不仅扩大了新文学运动的实绩,而且践行了新文学的主张;其办刊模式也被各地学生纷纷效仿,催生了一批进步刊物。  相似文献   

3.
名人手迹     
《档案与史学》2009,(12):3-3
傅斯年(1896—1950),江西永丰人,生于山东聊城。字孟真。一九。五年入东昌府立小学堂。一九。九年入天津府立中学堂。一九一三年入北京大学预科。一几一七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在北大时与罗家伦等组织新潮社,出版《新潮》杂志,提倡新文学,参加“五四”爱国运动。一九一九年毕业后赴英留学,先后入伦敦大学、柏林大学攻读历史与哲学。一九二六年回同后,曾任中山大学教授、国文及历史系主任、文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4.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倡议和积极参与,他参与创办的《苏报》、《俄事警闻》(后政名《警钟》日报)等报都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报刊,其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助成了《新潮》、《国民》、《新青年》等杂志,发起成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相似文献   

5.
唐豫 《湖北档案》2012,(7):43-46
刘半农与傅斯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颇有名气的两个人物。刘半农是先生,编辑《新青年》,傅斯年是学生,创办并主编《新潮》杂志,他们有师生之名而无师生之实,在促进新文化运动中结下了深厚友谊,  相似文献   

6.
安雅 《大观周刊》2012,(25):36-36
“85美术新潮”动摇了中国过去三十多年来的主流艺术观念,第一次把中国艺术纳入到国际背景下.重新思考艺术的基本问题,中回艺术从此不可逆转地跨入了另一个时代。自此之后的中国当代艺术,它的基本结构在“85新潮”时期已经形成。今天我们对这重要的一段历史,了解的方式却十分有限。只能通过对大量资料书籍的分析和理解.来阐述“85新潮”对我国油画走向当代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安雅 《大观周刊》2012,(21):286-286,250
“85美术新潮”动摇了中国过去三十多年来的主流艺术观念,第一次把中国艺术纳入到国际背景下,重新思考艺术的基本问题,中国艺术从此不可逆转地跨入了另一个时代。自此之后的中国当代艺术,它的基本结构在“85新潮”时期已经形成.今天我们对这重要的一段历史,了解的方式却十分有限。只能通过对大量资料书籍的分析和理解,来阐述“85新潮”对我国油画走向当代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说起北新书局,不能不从北京大学新潮社讲起,因为两者之间在历史渊源上,有着前接后续的关系。这种继承关系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其一,书局名称上的继承。北新书局的“北新”二字,是北京大学和新潮社各取首字后的缩写。这种取名,不是偶然的。显然,北新书局有意要打着新潮社的牌子,借用新潮社在学术界、文化界的号召力,借用新潮社以前所出书刊在读者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1919年5月4日上午10点钟,北京大学外文系学生罗家伦刚从城外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回到北京大学新潮社,准备和大家一道去天安门游行,同学狄福鼎推门进来,说:“今天的运动不能没有宣言,北京八校同学推我们北大起稿,你来执笔罢!”罗家伦见时间紧迫,  相似文献   

10.
吴永贵  王静 《出版史料》2004,(3):98-101
说起北新书局,不能不从北京大学新潮社讲起,因为两者之间在历史渊源上,有着前接后续的关系。这种继承关系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五四运动前夕,罗家伦在《新潮》杂志上发表《今日中国之杂志界》一文,批评矛头直指商务印书馆旗下的《东方杂志》等著名刊物。《东方杂志》内部被迫实行改革,最大的变革就是更换了杂志主编。《东方杂志》新主编陶惺存化名景藏,发表文章回应罗家伦,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办刊观念。本文试将论争中的两个不同办刊观念进行梳理,并结合当时的时代特点对两个阵营的办刊观念进行分析,以期获得更为全面、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徐雁 《中国编辑》2006,(4):74-76
我发现,大凡喜欢书话的人,在图书美学观上,由启蒙而自觉,或先或后地都认同了书籍的“毛边”之美,最后几乎都自动皈依了以鲁迅为首的“毛边党”。鲁迅对“毛边书”情有独钟,曾经积极倡导,并自称“毛边党党员”。我国早期的新潮社、未名社、创造社、希望社和北新书局等,都有“毛边书”问世,只是能够流传至今的,实在是不多了。  相似文献   

13.
李辉 《出版史料》2005,(2):89-92
作为新文化运动一个组成部分的白话文运动,开始于1917年。1918年《新青年》改用白话做文章,随后又有《每周评论》、《新潮》等杂志的配合,到了1919年白话文运动的势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胡适说, “有人估计,这一年(1919年)之中,至少出了四百种白话报”。①郑振铎在《一九一九年的中国出版界》中界定这一年出版界的精神“就在定期出版物……总有一个定向——就是向着平民主义而走。‘劳工神圣’、‘妇女解放’、‘社会改造’的思想,也大家可算得是一致。这真是极可乐观的事!”但对商务印书馆来讲,白话文运动却未必是件极乐观的事。据胡愈之回忆:“当时商务很保守,一切  相似文献   

14.
王晓晶 《青年记者》2020,(11):107-108
五四时期学生联合会、社团创办的《少年中国》《新潮》《南开日刊》等报刊将思想宣传同群众运动、政治斗争相结合,成为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载体.而学生报刊的发刊词,则以简洁的文字体现了报刊的时代背景、宗旨和传播取向,以此看待五四运动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可以发现其何以传播及如何传播的路径体系.  相似文献   

15.
读有关鲁迅的书,经常见到李小峰这个名字。而李小峰(1897—1971,江苏江阴人)又是和北新书局联系在一起的。北新书局的来历,大概和北京大学以及新潮社有关,说是北京大学与新潮社各取第一个字,便成了北新。北新最早是在北京成立的,时间约在1924年,创办者是李志云、李小峰兄弟,地点在翠花胡同的李宅,后来的实际经营者主持人是李小峰,因为李志云与人另做生意去了。书店创办时是集资的,集资者除了李氏兄弟外,还有孙伏园等。那时的志向是出版新文艺书籍。李小峰在新文化兴起之初就参与了相关的活动。1918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参加新潮社,可能还是一个重要角  相似文献   

16.
一九五○年五月二十三日,出版总署副署长叶圣陶驰函北京大学校长,商调在该校中文系当系主任的魏建功到出版总署编审局来筹建主持“新华辞书社”,着手早有计议的《新华字典》编写工作。此项工作,不仅是魏建功、叶圣陶等人计议中要干的事,也是“新形势”的急需。——“新政权”得有自己人弄出的普及性字典,让“新社会”的读者广泛使用。不出一个月,魏建功在北京大学的职务得以暂时减少,被借调来到出版总署编审局组建“新华辞书社”。起初,所谓“新华辞书社”只有魏建功和萧家霖两个人,不久萧家霖的夫人也加入了,再后来杜子劲又加入了。似乎早…  相似文献   

17.
散木 《中国编辑》2006,(3):68-72
一、在五四热潮中成长起来的出版界新秀 许广平曾在《鲁迅和青年们》一文中特别提到了李小峰和他的北新书局。她说,鲁迅和这家书局,历史关系最为深厚。1920年鲁迅应聘到北大授课之时,当时北新书局的源头——北大五四刊物之一的《新潮》月刊和五四新文化团体之一的新潮社已经成立有年了,而北大学生李小峰正是其中的一位弄潮儿。  相似文献   

18.
一代报人成舍我不仅在报业史上成就卓著.其参与的社团活动(如南社、北大新知编译社、新潮社等)也令人关注,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数南社。南社是一个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资产阶级文化团体,于1909年由柳亚子、高旭和陈去病等人在苏州发起成立。成舍我于1916年5月8日在上海加入南社。此后。先后参加了当年6月4日在上海愚园举行的第14次雅集和次年4月15日在徐园举行的第16次雅集。  相似文献   

19.
1994年12月24日是我国现代著名编辑家孙伏园诞生一百周年纪念日。孙伏园是浙江绍兴人,早年就读于绍兴山会初级师范堂学,毕业于北京大学国文系,是鲁迅的学生。在北大求学期间,他就参加了该校的新文学团体“新潮社”,担任干  相似文献   

20.
《出版参考》2006,(9X):35-35
创建于1947年的白杨树社是日本一家颇有名气的少儿出版社,年度出版新书约500种。2005年9月,白杨社社创立“白杨树社小说大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