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晶 《新闻与写作》2004,(11):40-41
传媒记录历史,传媒影响历史,传媒也汇入历史。关于新闻与史的亲缘关系,“前人之述备矣”。谭嗣同的“报纸,即民史也”的见解,揭示了新闻与历史之间的内在联系;章太炎认为,新闻作品须以事实为本,新闻评论要有独立见解,如此方足以匡国政而为史官取材;李大钊认为,“历史不应  相似文献   

2.
“传媒预警”与“预警新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警新闻"是与传媒的预警功能相伴而生的."传媒预警"是因,"预警新闻"是果;"传媒预警"是里,"预警新闻"是表.  相似文献   

3.
本文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如果没有历史发现者对具有新闻价值的历史事实的"发现",历史活用为新闻就很难实现;在"历史"活用为新闻的过程中,历史发现者的"发现"是创设新闻由头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历史发现式新闻"比"历史新闻"的提法更能够体现出历史之与新闻的合法关系,因而更容易为人所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4.
论变革新闻传媒教育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背景下,现代新闻传媒趋向信息化、多元化、网络化、融合化.对新闻传媒从业人员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层次和多样化、复合型的特征.因而在新的媒介生态形势下.需要变革传统新闻传媒教育理念,树立以"通识"为体,"专业"为用,"体"、"用"融合的新闻传媒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5.
作为新闻的历史——新闻语境下的历史再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人传播学者潘忠党提出"传媒是局促的历史舞台",的确,在大众传播研究者看来,"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反过来说,过去的历史就是"昨天的新闻".那么,过去的历史可不可以成为"今天的新闻"?换言之,在今天的新闻语境下,如何才能实现昨日历史的再现?这一论题的提出,并非偶然.从新中国成立60周年,到辛亥革命百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近年来,一系列的节庆事件接踵而至,而大众传媒对于具有主流地位的意识形态自然不能漠然处之.同时,由于微博等新媒体的相继呈现,大众传播正经历着自媒体时代的冲击,客观上也要求今天的新闻要比以往更加耐看,更有吸引力和更值得推敲,而嫁接历史的厚重感,不失为一条捷径.所有这些,都将"传媒的历史再现"这样一个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6.
新闻传媒(即新闻传播机构)与新闻受众(即新闻接受者),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结构.从传统意义讲,新闻传媒始终主导着"话语权",媒体扮演的角色类似漏斗,只有经过它的筛选传播到新闻受众的新闻素材,才能够产生传播效应,受到集中关注.但随着电子媒体发展的日新月异、日进千里,新闻受众的地位渐渐从"被动"变为"主动".  相似文献   

7.
"新闻策划"是当今媒体颇为时髦的一个词汇,它自出现之日起便备受争议。推崇者将其作为在媒体竞争日益加剧的态势下,避免新闻同质化,变新闻资源共享为独享的制胜法宝。反对者则认为,新闻不需要策划,新闻的本源是客观真实,不能通过新闻传媒的主观策划,实行主题先行,自导自演,"制造"新闻。新闻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6,(2):9-13
新《广告法》实施后,各种假广告和与医疗卫生相关的违法广告得到了一定遏制,但报纸和电视上的"广告新闻"现象,违法行为仍然较为普遍,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对违法广告的处罚对象,目前均为广告主,刊播违法广告的传媒少有受到处罚,频繁出现在报纸、电视新闻中上的"广告新闻"未被触及。笔者认为,"广告新闻"(包括软文)大多数应通过传媒自律来解决,但传媒养成了一种惰性,这些属于职业自律的事情,非得通过党政系统直接下达指令才会纠正,缺乏自我约束的良好惯性。  相似文献   

9.
陆旭燕 《青年记者》2008,(14):55-56
新闻娱乐化是传媒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总体来说,学界对新闻娱乐化褒贬参半.笔者认为,对新闻娱乐化的探讨,应从新闻娱乐化的内涵开始. 最早对新闻娱乐化进行定义的是复旦大学的李良荣教授.2000年10月,在<娱乐化本土化--美国新闻传媒的两大潮流>一文中,李良荣教授认为"新闻的娱乐化主要指犯罪新闻、名人的风流轶事、两性纠葛".[1]这个含义与当时美国"用来形容传媒提供没有实质的家长里短的消息"[2]的"娱乐信息"的含义接近.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5,(7):24-29
"新闻寻租"是指媒体利用公共权力谋取不正当经济利益的行为。通过分析21世纪传媒公司案等"新闻寻租"现象可以发现,"新闻寻租"产生的根源在于新闻体制的不完善,我国新闻体制的问题在于,新闻经营体制改革的快速发展和新闻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导致媒体缺失公共性内核。解决"新闻寻租"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新闻体制的变革与重构——重塑传媒公共性。  相似文献   

11.
刘保全 《当代传播》2007,(1):100-104
一、新闻背景的作用 现在新闻传媒上有部分新闻,受众看了听了不知其所以然,弄不懂,缺乏应有的深度,其传播效果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必要的背景材料. 鲁迅先生曾说:"删夷枝叶的人,决定得不到花果."花儿失去提供营养的枝叶,必定是要枯萎的,没有绿叶扶持、映衬的花也谈不上艳丽.新闻报道也是如此.任何一条新闻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因此,要正确反映新闻事实,常常就需要介绍与新闻事实有关的背景.  相似文献   

12.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和谐社会越来越成为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战略内容,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新闻传媒来说,应当正确处理好与和谐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共生关系,充分发挥新闻传媒的重要作用,在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一点应当引起新闻传媒的高度重视。本文探索了新闻媒体与和谐社会经济发展的共生关系,首先分析了新闻传媒与和谐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就新闻传媒如何发挥自身的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发展方面献计出力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希望对策为新闻传媒科学、健康、持续发展,特别是在推动社会和谐、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应有作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吉俐涛 《传媒》2021,(6):88-90
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双一流"高校,浙江大学人才荟萃、实力雄厚.该校各学科,尤其是传媒院系发展势头强劲.长期以来,新闻教育界密切关注以数字化为基础的新闻媒体发展变革.浙江大学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对我国新闻教育事业提出的挑战,"数字沟通研究中心"也由此应运而生.该校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发展国内传媒示范学科;携手学界、业界专业人士,共同探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浙大特点的新闻传播话语体系.本文就"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的成立,浅析高校在发展数字新闻传媒教育方面作出的探索和贡献.  相似文献   

14.
2019年中国正式进入5G时代,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与传媒发变革时代的发展交相辉映,涌现出一大批新闻传播史研究成果。综观2019年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体现出以下特点:新中国70年、“五四”运动100年,周年性反思特征明显;报刊报人仍是研究重心,报刊阅读史成果涌现;新闻传播教育史研究持续升温;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亮点突出;新闻图史研究继续受到关注;2019年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在坚守与创新中,研究的外延不断拓展发展。  相似文献   

15.
阳春三月,笔者与几位同行一起赴天津日报报业集团考察. 天津报业是新闻的天下,"得新闻者得天下"已是业界新行规,而津报集团通过所属几张报纸对新闻的成功经营,已掌控了当地新闻大势,该集团也由此成为津门"新闻霸主".由此也顺势带动了天津日报报业集团的强势发展期.  相似文献   

16.
郭苏豫 《传媒》2018,(6):82-83
在融媒时代,传媒关系变迁给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新闻共建"成为高校传媒教育应对挑战的积极方法.本文通过探讨"政校共建""校校共建""政校企共建""校企共建"四种主要新闻共建教学模式,将政府、企业共同纳入高等教育培养体系,使高校传媒教育能有效与业界融合对接,共同促进我国新闻高等教育与传媒生产方式变革的对接.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中国社会,弥漫着的消费主义倾向在被施拉姆称为"社会雷达"的大众传播媒介中越发凸显出来,伴随着西方文化的浸染和中国社会物质财富的空前繁荣,消费主义在传媒活动领域内化为新闻消费主义,新闻专业主义不断受到新闻消费主义的消解,笔者认为,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二者的激烈抗衡.  相似文献   

18.
民众既是传媒的服务对象,又是传媒的"衣食父母".传媒提供的新闻是不是与民众相关,能不能引起民众关注和共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家媒体的生存质量乃至能否生存.因此,传媒应当面向民众,以更多的版面、更多的时段来刊播民生新闻.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各项事业均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新闻传媒何尝不是如此。在十分强劲的对手面前,如何发挥广播有限的优势,在激烈的传媒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广播人不能不去思考。一、要发挥广播优势,开发受众资源应当看到,从传播方式上讲,广播的快捷是其它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发挥广播"快"的优势,就要为传播快捷提供可靠的保证。大家知道,广播是通过电波传送新闻信息的,在电波所及范围内,广播可同时传到千家万  相似文献   

20.
7月14日零点刚过,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的张志安博士在新浪微博发帖说:院长胡舒立女士获颁2012"杰出新闻服务奖"密苏里荣誉奖章;而在全球10位获奖者中,"舒立院长是唯一的中国传媒人,也是唯一的新闻教育者".这个消息很快引起各方关注和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