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陇右地区鞭杆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鞭杆舞是融武术、舞蹈于一体的一项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与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需求存在很大程度契合。通过对鞭杆文化内涵的研究,提出了保护鞭杆舞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
陇右地区是一块文化沃土,生活在这块神奇土地上的陇右先民所创造的陇右文化,其历史久远,内涵独特,鞭杆舞为陇右地区璀璨耀眼的一块奇葩,是融武术与舞蹈为一体的一种民间体育运动,它对于考究先秦的社会背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使鞭杆舞的历史背景及健身功效辅助于现实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走西口"是我国特定历史时期一次较大规模的移民运动,它独特的文化特征对山西鞭杆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使鞭杆在山西更为普及,内容更加丰富,逐渐形成简单、易学、实用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4.
壮族板鞋舞的健身娱乐价值及文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丽春 《体育学刊》2007,14(7):69-71
概述了壮族板鞋舞的起源和发展,对板鞋舞的健身娱乐价值和文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壮族板鞋舞既属于艺术范畴,又属于体育手段,板鞋舞不仅具有民族性、地域性、集体性、交融性、观赏性和综合性等文化特征,而且还具有健身、健心、体育旅游开发等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田野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收集与整理等调查方法,旨在探寻贵州荔波县苗族芦笙舞的生存现状与发展困境,进一步挖掘、完善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结果表明:现代艺术的冲击,对芦笙舞传统文化的关注度降低;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人们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价值观念的变迁,导致重视程度逐渐下降;当地旅游产业机械开发对传统文化产业的破坏。并提出:流行乐曲文化元素融入传统芦笙舞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大众传媒融合互动;打破传统芦笙舞形式束缚,创建大众广场芦笙舞;加强地方保护与重视,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发展路径等。  相似文献   

6.
在对鄂西恩施自治州"清江舞"活动的渊源、特点及开展情况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清江舞"在贵州省开展的可行性以及在鄂、黔两省全民健身中的定位。研究认为:为使"清江舞"能够成为新时期鄂、黔两省全民健身运动的具体实践途径之一,应立足本土、保留特色、面向两省;与现代竞技体育共同发展、相互渗透;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积极改革、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7.
长阳巴山舞是在土家人传统跳丧舞基础上,由"土家舞王"、"东方之子"覃发池进行了创新、改编而成的群众自娱性广场舞蹈。文章针对当前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存在的具体问题,审视了长阳巴山舞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分析了将长阳巴山舞引入高校体育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注意问题,分析表明:长阳巴山舞引入高校体育教育,可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还可成为新时期"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具体实践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运用田野调查法对侗族"舞春牛"文化生态的环境、变迁历程及体育价值等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侗族"舞春牛"是侗族立春时节的民俗活动,是侗族宗教思想、生活方式、农耕文化和民族特性的历史沉淀,是一种亚体育文化形态的活动形式.侗族"舞春牛"的文化生态变迁,是侗族地区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历史缩影.侗族"舞春牛"具有健身价值、教育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其发展与国家的民族政策、文化政策、体育政策等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9.
张华 《精武》2012,(10):81-82
铜梁龙舞运动作为一项独具魅力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及传统文化遗产,素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本运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等方法对铜梁龙舞的起源、发展及现阶段文化传承的现状进行研究,提出铜梁龙文化传承的基本思路,旨在为推动和传承铜梁龙舞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3+1"教育模式和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表明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施"3+1"教育模式,在学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企事业单位群众体育开展和体育人才引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作用。因此认为,"3+1"教育模式是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1.
范金玲 《精武》2013,(21):111-111,113
社会的进步,使得人们对生活质量和个人发展有了更高的追求,大众体育作为一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健康、科学的活动方式,深受国家和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逻辑分析法探析大众体育对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生活方式、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指数四个方面的影响论述了大众体育对改善民生的重要作用,从和谐社会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三个方面阐述了大众体育是如何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的,为大众体育的全面推广提供一个实践的意义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舞草龙是兴龙村特有的民俗文化,每年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节,村民都会将草龙舞向人间。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舞草龙”逐渐成为人们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娱乐活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演变,舞草龙在体育竞技、文化传承教育等方面具有独特且重要用途,因此对兴龙村舞草龙体育文化及价值展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滇是彝族的主要聚集地,彝族民间武术曾经在这个地方广为流传,并深受当地人民喜爱。传统体育“大刀舞”是旧时彝族民间武术的一个缩影,也是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主要内容。彝族传统体育“大刀舞”集宗教、民俗、生产、娱乐于一体,是了解和认识彝族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考察等方法,从人类学和民族学的角度出发,对“大刀舞”的特殊外在表现形式、独特的遗留形式进行系统分析,阐释彝族传统体育“大刀舞”的开展情况,探讨在漫长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多元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4.
梳理东方舞的健身价值,对其在我国的发展进行阶段划分.认为:东方舞与我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具有极高的契合度,多样化的健身项目有益于提高我国体育人口的比例.提出:充分发挥政府监督引导职能、体育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学校高素质人才培养功能,提高公民身体素养,构建政府、社会、学校、公民多主体协作推进的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晋南社火民俗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晋南社火民俗体育分布区域广泛,了解和参与程度高的项目是锣鼓、秧歌、高跷、竹马、旱船、舞狮、舞龙等较为普及的项目;而被认为有可能消失的是转灯、麒麟舞、人熊舞、蛤蚌舞、甩杆等具有一定特色的地方项目.民众对民俗体育的态度总体来讲是积极的,社火民俗体育传播和传承的关键问题是对民俗体育知识的了解和技能的掌握状况.晋南民众参加社火民俗体育的动机主要是愉悦身心、增进健康、传承文化.制约晋南社火民俗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民众对民俗体育了解不够、政府组织乏力、民俗体育后继乏人等.建议加强社火民俗体育的调研、组织、领导和管理,使社火民俗体育进教材、入课堂,实行市场化运作等.  相似文献   

16.
在对重庆“铜梁龙舞”的现代转型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结构—功能”视角对其实现铜梁龙舞这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事项“再生产”的实践逻辑展开分析。研究发现,铜梁龙舞在其现代转型过程中分别通过“捡起来”“走出去”“请进来”和“传下去”的方式完成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再生产”。首先,“捡起来”失落的文化记忆,重塑了地方文化符号,龙舞文化得以振兴;其次,民间精英借势发展特色龙舞产业“走出去”谋生,创造性地发展出适应社会结构转型升级的多种产业;最后,地方政府一方面统筹文旅融合推进产业进一步升级,将外部力量“请进来”,另一方面从传统龙舞文化中提炼出地方人文精神并将其“传下去”。至此,完成了以铜梁龙舞为核心元素的地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再生产实践。从“结构—功能”视角出发,对其文化再生产的实践逻辑进行分析,得出以下启示:由内源性生产要素的挖掘与合理配置而形成的产业结构创新是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再生产的实践前提;政府与民间良性互动的结构性力量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再生产的关键保障;对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功能开发是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再生产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7.
山西鞭杆作为山西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是在一定的历史、环境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并在"走西口"特定的状况下得以发扬光大,并有着鲜明的特点。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对山西鞭杆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其发展存在社会文化环境营造不足,人才储备资源匮乏,传承方式保守,传承渠道单一的问题,并从这4个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找到促进山西鞭杆的发展和传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世界的竞技体育,集中体现了人类"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推动了全球体育社会的发展,甚至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展现了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力量。随着人们对"更快、更高、更强"的追求,引起了竞争的加剧、巨大利益的驱动、全球范围内多种文化的交融以及高科技的介入,竞技体育面临着毁灭性的危机。人们对奥林匹克格言的与奥林匹克的中心思想"人的和谐发展"相违背。研究现代奥运会的发展现状,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分析奥运理念与人文精神矛盾的存在,强调只有平衡和协调竞技体育中的各方面矛盾,才能使其更好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着眼于当前学校武术教育的不尽人意,从历史与文化角度探视了武术教育积弊的深层原因在于西方体育思想下的"体育化的武术"冲淡了武术民族特色,"舞对合彀"传统意义的背离导致学校格斗文化教育缺失而减弱了武术魅力,武术的"繁复庞杂"降低了武术教育的操作性。基于此,武术教育改革应从更新思想观念;强化武术学科意识,提升武术地位;改进武术教学体系,精选武术内容,向"舞对合彀"教育模式的回归等三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20.
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芦笙舞在广西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传承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所调查的广西学生和教师对芦笙舞的了解程度与兴趣倾向总体较好,芦笙舞在体育教学中的发展空间比较大;芦笙舞的学校体育引入有利于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发展和校本课程的研发,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提升;在碎片化背景下为拯救民族文化流失,通过对芦笙舞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传承研究.能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与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