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年的新闻纸涨价和全球金融危机,让报媒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广告收入下滑、经营态势疲软的现象,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已经市场化的都市报,特别是处于都市报第二集团的报纸。  相似文献   

2.
去年的新闻纸涨价和全球金融危机,让报媒不同程度地出现厂广告收入下滑、经营态势疲软的现象,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已经市场化的都市报,特别是处于都市报第二集团的报纸.  相似文献   

3.
李静 《今传媒》2011,(6):43-45
本文立足于都市报的发展,把都市报与新闻评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通过对当前都市报新闻评论研究的梳理,以探讨现今都市报新闻评论的发展现状和研究倾向,力图从中获得都市报新闻评论发展的偏重和欠缺。通过分析可知对于都市报新闻评论研究的论文很多且分析比较全面,这是它的优势,对办好都市报新闻评论具有深远的意义。除此之外,可发现其中体育评论和娱乐评论的研究较少,而它与舆论监督和公众领域建构的结合也有可研究之空间。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大众文化在我国迅速"扩张"和繁荣以及市场化浪潮的兴起,我国的报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此背景下,以晚报、晨报、早报、快报与都市报等等名义出现的城市报群迅速崛起,填补了党报、机关报的市区新闻、市井新闻的空白,成为最贴近广大市民、最具有市场活力与创新精神的新兴报群。  相似文献   

5.
李静 《报刊之友》2011,(6):43-45
本文立足于都市报的发展,把都市报与新闻评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通过对当前都市报新闻评论研究的梳理,以探讨现今都市报新闻评论的发展现状和研究倾向,力图从中获得都市报新闻评论发展的偏重和欠缺。通过分析可知对于都市报新闻评论研究的论文很多且分析比较全面,这是它的优势,对办好都市报新闻评论具有深远的意义。除此之外,可发现其中体育评论和娱乐评论的研究较少,而它与舆论监督和公众领域建构的结合也有可研究之空间。  相似文献   

6.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继日报、晚报之后,都市报作为一个新型报业品牌很快崛起于中国报坛,并以其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和全新的办报理念,影响、推动中国报业改革进程。都市报创造了以市场为生存背景的报业竞争模式,直接撬动中国报业传统格局的大变迁——最终形成日报、晚报、都市报三  相似文献   

7.
论都市报的分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玮 《新闻记者》2004,(12):21-23
如果从1995年《华西都市报》的起步算起,都市报已经经历了产生、发展和繁荣的10年历程。那些领报业改革风气之先的都市报人们,开始寻求都市报在到达顶峰之后的突破。都市报面临分化的重大转折。分化既是报人们的自觉追求,也是社会借助市场之手对于都市报乃至整个报业发出的吁求。目前,以都市报为总称的报纸已经呈现迥然不同的面貌,有的属于自身的变革,比如  相似文献   

8.
冯林林 《大观周刊》2012,(18):129-130
笔者基于都市报在发展中的问题与潜在危险,提出都市报在新媒体时代创新的必然性和措施,以供业界探讨。  相似文献   

9.
都市报财经新闻报道与生俱来的四大困惑及其缘由 在都市报风光红火的背后,一大“软肋”与生俱来,至今依然——那就是在财经新闻报道上普遍存在着诸多困惑,没能找寻到属于都市报系自己的叙述方式,报道的力度和宽度与都市报的影响力不相匹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在当下多元化的文化需求中,评论已经不再是评论家和新闻从业人员的专利,文艺评论似乎已经成为了束之高阁的东西被都市报所"遗弃",那么都市报真的就不需要文艺评论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文艺评论在引领当代文艺思潮、辨析文艺现象、促进文艺创作、培育文艺新人、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培养健康而高尚的文艺欣赏情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都市报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加强文艺评论对于都市报的发展同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都市报兴起,随着报业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都市报成为我国报业中发展最快,广告占有份额最大,市场拓展最迅速,与读者最贴近的一类报纸群体,而新闻娱乐化也已经俨然成为都市报在媒体竞争中争取受众、获得经济效益的一大法宝,那么,如何来界定新闻娱乐化,都市报新闻娱乐化与其它大众传媒新闻娱乐化有何不同表现,其社会影响又如何看待,本文就这  相似文献   

12.
城市报语言暴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大众化在我国迅速“扩张”和繁荣以及市场化浪潮的兴起,我国的报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此背景下,以晚报、晨报、早报、快报与都市报等等名义出现的城市报群迅速崛起,填补了党报、机关报的市区新闻、市井新闻的空白,成为最贴近广大市民、最具有市场活力与创新精神的新兴报群。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一世纪的都市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都市报是指定位市民、彻底走向市场的城市报纸,即市民新闻报. 都市报作为我国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兴起于90年代中期,异军突起,蓬勃发展.目前全国已有20多家都市报.这些报纸以新的办报思路与理念,新的内部机制与营销方式,在新闻界产生了一股冲击波,形成了一个都市报的报业群体,被称为`都市报现象'.都市报已成为继机关报、晚报之后,我国综合性日报中一个新的报种,在全国报业大家庭里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席位. 都市报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面向市场,走向市场,追求市场份额最大化,成为都市报群体的本质特征. 都市报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走向市场是其…  相似文献   

14.
陈浩 《新闻前哨》2010,(10):40-41
都市报兴起于上个世纪90年代,宏观环境政策的变化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市民社会阶层的形成是都市报发展的内在动因。都市报的发展彰显了传媒的社会功能,培育了发行、读者和广告市场,为我国报业经营与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丰富了报业研究的市场理论。都市报在发展过程中降低报纸品格的危险让以落实传媒社会责任、发挥舆情疏导作用、坚持受众中心论为核心的主流化转型正成为都市报差异化发展、理性回归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8月12日至17日,中国都市报研究会第六届年会在青岛召开,中国都市报研究会会长席文举及来自国内22家都市报的总编辑出席会议,就都市报如何创品牌和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等热点问题进行研讨。都市类报纸作为新闻媒体的一支生力军,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与会代表认为,都市报正从如何打拼市场的初创阶段进入到塑造品牌的成熟阶段,从单一的“广告经济”发展过渡到多元的“产业链条”,对于都市报和生活类报纸具有战略和全局性的意义。代表们认为,都市报要实现新的跨越,必须塑造响亮的品牌,利用品牌的吸引力实现多元化发展。此次会议由半岛都市报主…  相似文献   

16.
毛琦 《记者摇篮》2004,(4):48-48,53
都市报作为我国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兴起于90年代中期,这些报纸以新的办报思路与理念,新的内部机制与营销方式,在新闻界产生了一股冲击波,形成了一个都市报的报业群体.被称之为“都市报现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温州都市报》实证研究为例,对2008年至2010年每年九月中旬该报房地产广告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借此研究房地产广告所表现出来的对大众文化特点,并提出要警惕大众文化对房地产广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李炳庠  尹亚辉 《传媒》2004,(9):49-51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而处于社会生存中心位置的大众传媒也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都市报正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中应运而生,它的生存土壤和发展环境是市场.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由各省报创办的都市报尝试市场化运作,由于找准了市场定位,迅速获得成功,短短几年的时间,都市报在中国报业市场上异军突起,独领风骚.由河北日报社在1996年创办的《燕赵都市报》经过8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河北省发行量最大,广告收入最多的报纸.  相似文献   

19.
巩法琦 《传媒》2014,(7):31-33
正在都市报和网络媒体的冲击下,文摘类报纸传统的"集纳百家报刊之长"的优势已变弱。与都市报相比,文摘类报纸在时效性、广告、利润、从业人员数量以及影响力等方面均处于弱势地位。但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到,文摘类报纸自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和意义,仍然可以凭借长久以来积累的品牌优势和灵活多变的办报模式,在竞争激烈的传媒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作为文摘类报纸的从业者,笔者从以下七个方面分析文摘类报纸相较于都市报和网络媒体所存在的优势和  相似文献   

20.
彭骥  肖志芬 《新闻前哨》2007,(10):87-88
被誉为"中国报业改革的过河卒"的都市报,在中国崛起已有十多年历史,迄今已成为中国报业最有可持续发展实力、最有进取活力、最有品牌价值和最有社会影响力的报群之一。中国都市报的发展是伴随着上世纪90年代中期城市化进程而兴起的。"城市"在这场城市化浪潮中作为文化副产品占据了都市报的各大版面。如《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