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琼 《职业圈》2004,(4):42
小王和小刘是一对联手经商的好朋友.这天,两人将一批货顺利送到目的地后,正高兴地在一个偏僻的乡镇准备转车离开时,倒霉的事发生了:他俩的钱包都被人偷走,身无分文,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2.
谚语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沉淀和传承。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谚语,这些谚语反映了各个国家独特的民族文化。本文以中、日两国谚语中选用的词汇、意象为切入点,比较两国含义相同的谚语之异同,从而探讨两国文化历史背景、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差异。  相似文献   

3.
“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个谚语我们都知道,是用来比喻事物具备多种可能性的。为什么条条大路是通罗马而不是其他的地方呢?这个谚语最初是怎样形成的呢?  相似文献   

4.
动物二题     
正麻雀麻雀其实是一种倒霉的小鸟。说它倒霉,是因为它繁殖太快数量太多,并不是因为它吃粮食。如果麻雀少到几乎要灭绝的程度,我想它一定会被列入重点保护的鸟类行列。试想如果朱鹮的数量像麻雀一样多的话,它断然不会像现在这样得到人们的厚爱,朱鹮吃的粮食并不比麻雀少。天下不平事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5.
屁股的文化     
付军 《文化博览》2006,(9):12-13
假如一个中国男人和一个美国男人站在一起,这时有个人走过来,照他们的屁股轻拍一下,美国人立刻会愤怒地大骂:性骚扰!而中国男人则会很受用地闭上眼,感觉良好地说:看这马屁拍的!屁股在美国人那儿是性器官,所以他们的电影里警察威胁倒霉男人时总说:你洗干净屁股等着坐牢吧!意思就是你小子要栽了!而中国男人则会这样说:你小子好好想想,再这样下去,屁股还坐得住不!屁股在这儿成了事业  相似文献   

6.
高音明 《职业圈》2014,(34):76-77
相信许多人都听说过这个谚语,“富不过三代”。而实际上,中国这条谚语几乎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任何一种语言中都是广为流传的。我做了一个试验.将中国香港、新加坡和雅加达的富有人群作为我的问卷调查对象,把这条谚语读给他们并询问其是否曾经听过这种说法。  相似文献   

7.
说"石"     
石 ,就是石头。炎黄子孙对它特别钟情 ,甚至有些崇拜 !远古流传下来的著名神话女娲补天就说到了石头。共工氏怒触不周之山 ,天柱折 ,地维绝 ,天塌下来一大块。人类的祖先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先民认为天是石头的 ,可能因为天上有时往地下掉石头 (陨石 )。陨石较早的有名的记载便是“陨石于宋五”了。中国的四大文学名著 ,有三部谈到了石头 ,其中两部还以石头做了小说的主人公。举世闻名的《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主人公贾宝玉就是一块“无材补天 ,幻形入世”的石头。这是女娲补天剩下来的一块。一部《红楼梦》就是这块石头的“传奇”,就…  相似文献   

8.
湘南觅石记     
湘南石资源丰富,石文化氛围浓郁.湘南常宁白沙镇的藏石大户沈华生邀请我们去找石头,于是便成行,到湘南去访石头. "大璞不雕"的美丽 古城衡州是清康熙时"三番之乱"吴三桂的帝都,衡阳玩石藏石之风颇盛,有规模的奇石藏家有数十家之多.过衡阳,沈华生带着我直奔耒阳古城.在湘南大地行走,看到听到的都是石头的传奇.置身于奇山奇水奇石之中,体味大自然的神奇,感受石文化的氛围,我们终于懂得什么叫"大璞不雕"的美丽.  相似文献   

9.
谚语,多数是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是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短句或韵语。谚语是由一个民族乃至文化大众的智慧提炼而成。本文以美国人类学家佛罗伦斯·克拉克洪(Florence R.Kluckhohn)分析文化模式的五种取向为理论基础,通过汉英谚语分析中西价值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谚语是经过千锤百炼的语言和文化精华,富含民族文化内涵。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其谚语受各自文化的影响,谚语字面上的信息意图和内在的交际意图往往大相径庭,这让谚语的翻译工作成了一项挑战。依据关联翻译理论,谚语翻译工作者首先应充分考虑谚语原文与译文读者所处的认知语境不同,既要明确谚语原文的交际意图,又要对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和期望做出准确判断,目的是让译文读者以最小的认知努力得到最大的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11.
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包含了大量的元素及象征意义。理解并翻译谚语对外语学习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中国和葡萄牙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一些谚语很难被准确翻译。本文解释和对比了若干两国的谚语,分析影响中葡谚语互译的主要困难因素。  相似文献   

12.
常义 《生态文化》2009,(6):33-34
在松花江边.还有一道奇特的风景.就是红颜色的石头和红颜色的土壤。说它们奇特是因为它们长在了著名的黑土地上,而且极少见。大概是造物主怕弄得多了就不稀罕了,红颜色的石头在这个山水相宜的地方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看来,造物主是很懂得少而精.精而贵的。  相似文献   

13.
非洲西部国家多哥有句谚语:“一个从未远行过的孩子说:只有自己的妈妈才能烹饪出美味的汤。”2014年10月26日,在杭州举行的“漫步浙江—非洲画家来浙江客座交流作品展”开幕式上,来自多哥的视觉艺术家埃德姆·弗利·萨拉引用家乡的谚语,表达自己站在中国大地上的最深刻感受。  相似文献   

14.
俄语谚语是在特定的历史、地理、经济环境和宗教信仰等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俄语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对俄汉谚语的文化差异进行分析归纳,并对俄汉谚语翻译中的形象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有一种残酷的刑罚制度叫作"族刑",其顶级刑罚是"株连九族"。所谓"株连九族",就是一人犯死罪,其家族成员与其共同承担刑事责任而领受刑罚。古代的"族刑"始于秦始皇。当时朝廷制定的残酷刑罚是"夷三族"——一人犯罪,"三族"都跟着倒霉。当时的"三族"指的是"父母、兄弟、妻子"(一说为"父族、母族、妻族")。后来,历朝历代统治阶级为了强化统治,对"族刑"进行了"发  相似文献   

16.
卡莉 《文化博览》2007,(1):16-18
记得有一天,在教堂,母亲给了我一个小盘子,上面有一条谚语。在我整个童年时期,我将那条谚语摆放在房间的小书桌上,今天还可以把那个盘子拿给你们看。上面写着:“你是什么由上帝的天赋注定,而你成为什么则是你献给上帝的礼物。”这些话至今仍然对我有着巨大的影响。这个学校与我同  相似文献   

17.
《吴下谚联》是一部别具一格的吴语谚语词典,它的流传并不广泛,但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全书收录了吴地民间的304条谚语,条条简短精辟的谚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吴地风俗画卷。俗语说的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过这幅画卷,社会学家可以窥探当时吴地的复杂的社会状况,历史学家可以了解吴地历史发展的轨迹,民俗学家可以探究吴地丰富的风土民情,语言学家可以辑录吴地独特的方言语汇。尽管目前对《吴下谚联》的探究不够深入,但是它所体现的重要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8.
徐文婷 《文化学刊》2016,(4):213-214
维吾尔语突出的通俗性源自移民的文化背景以及谚语自身的口语身份,谚语有着自己独特的语音方言,有自己特有的语法和词汇。本文主要研究维吾尔谚语的通俗性,将各种文化联系在一起,以期更好地发挥维吾尔谚语文化的传统。  相似文献   

19.
<正>一言难尽说南京南京是个一言难尽的城市。前人评价南京的话语中,至少有三句,颇让南京人引以为自豪。一句据说是诸葛亮所言,"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帝王之宅也",着眼  相似文献   

20.
晋东南谚语数量多,内容丰富。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晋东南谚语进行归纳、总结,从谚语的内涵上探讨晋东南地区的农耕文化、民间传说文化、地方特产文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