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德育中层次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人们在道德教育中习惯于强调社会道德规范的整体性灌输,却很少关注人,尤其是人的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和层次性。这种"人本缺失"的德育观,过于青睐德育在目标、内容、评估和对象要求等方面的整齐划一,却忽略了接受主体在认知方面的可能性和如何根据人的  相似文献   

2.
尽管量化评价在学校德育评价实践中具有合理性,但过度的量化评价会导致如下弊端:窄化学生的全面发展,割裂道德结构的完整性,忽略德育的境遇性和人文性,助推学生的功利心理,忽略德育评价的情感属性。第四代评价理论强调“人”而非“数据”,强调多元价值主体之间的协商,强调从科学主义评价范式向人文主义评价范式转型,为超越德育评价的量化困境提供了可能性。据此,德育评价应实现对过度量化评价的质性超越,在理论层面框定质性德育评价体系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在实践层面实现德育评价方法的质性转型。具体措施包括:搭建动态、多元、开放的德育评价方法体系;以学生的真实道德需求为根基,回应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主张;加强叙事性评价团队建设,以多元责任取代单一责任;完善质性德育评价方法,理解并欣赏德育评价过程本身;评价结果的运用回归育人本质,构建叙事性、连续性的评估报告。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如何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在近几年来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在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方面却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这主要是由于:对发展大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克服过分地强调形式思维(形式逻辑思维,下同)的重要性的倾向时,却又片面地强调直觉、灵感、顿悟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使学生沉浸在“野性思维”和“破碎思维”之中,热衷于“用超乎一般思维的常态去感知世界”;对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没有提出有效方法。一、问题解…  相似文献   

4.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强调德育的作用,德育似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主要阵地——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德育干部们却经常面临着尴尬的局面,比如,有的校长对德育工作缺乏真正的认识,让德育干部身兼数职,疲于应付事务性工作;有的学校把学生的任何问题都推给德育干部,似乎德育是“万能的”;有的学校口头上重视德育,可是每到德育和教学任务相遇,德育工作就要退让“,德育首位”变成了事实上的“德育无位”;甚至有的德育副校长被别人误解,认为他抢占教学时间,是为了自己出风头……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目前德育中的种种尴尬?面对如此尴尬的现状,德育干部是如何思考的,又是如何应对的?  相似文献   

5.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强调德育的作用,德育似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主要阵地——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德育干部们却经常面临着尴尬的局面,比如,有的校长对德育工作缺乏真正的认识,让德育干部身兼数职,疲于应付事务性工作;有的学校把学生的任何问题都推给德育干部,似乎德育是“万能的”;有的学校口头上重视德育,可是每到德育和教学任务相遇,德育工作就要退让“,德育首位”变成了事实上的“德育无位”;甚至有的德育副校长被别人误解,认为他抢占教学时间,是为了自己出风头……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目前德育中的种种尴尬?面对如此尴尬的现状,德育干部是如何思考的,又是如何应对的?  相似文献   

6.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强调德育的作用,德育似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主要阵地——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德育干部们却经常面临着尴尬的局面,比如,有的校长对德育工作缺乏真正的认识,让德育干部身兼数职,疲于应付事务性工作;有的学校把学生的任何问题都推给德育干部,似乎德育是“万能的”;有的学校口头上重视德育,可是每到德育和教学任务相遇,德育工作就要退让“,德育首位”变成了事实上的“德育无位”;甚至有的德育副校长被别人误解,认为他抢占教学时间,是为了自己出风头……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目前德育中的种种尴尬?面对如此尴尬的现状,德育干部是如何思考的,又是如何应对的?  相似文献   

7.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强调德育的作用,德育似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主要阵地——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德育干部们却经常面临着尴尬的局面,比如,有的校长对德育工作缺乏真正的认识,让德育干部身兼数职,疲于应付事务性工作;有的学校把学生的任何问题都推给德育干部,似乎德育是“万能的”;有的学校口头上重视德育,可是每到德育和教学任务相遇,德育工作就要退让“,德育首位”变成了事实上的“德育无位”;甚至有的德育副校长被别人误解,认为他抢占教学时间,是为了自己出风头……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目前德育中的种种尴尬?面对如此尴尬的现状,德育干部是如何思考的,又是如何应对的?  相似文献   

8.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强调德育的作用,德育似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主要阵地——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德育干部们却经常面临着尴尬的局面,比如,有的校长对德育工作缺乏真正的认识,让德育干部身兼数职,疲于应付事务性工作;有的学校把学生的任何问题都推给德育干部,似乎德育是“万能的”;有的学校口头上重视德育,可是每到德育和教学任务相遇,德育工作就要退让“,德育首位”变成了事实上的“德育无位”;甚至有的德育副校长被别人误解,认为他抢占教学时间,是为了自己出风头……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目前德育中的种种尴尬?面对如此尴尬的现状,德育干部是如何思考的,又是如何应对的?  相似文献   

9.
张凤英 《现代语文》2011,(5):101-101
在语文教改中,对教法的研究可以说是成果迭出,热闹非凡,但对学法的研究却显得冷清,甚至被有些老师忽略了。所谓"教学",应该是"教"与"学"的统一。用辩证观点来认识,教与学实质就是外因和内因的关系。外因总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如果教师只研究教法不研究学法,学生的主观能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要求课程与教学回归社会生活情境的呼声越来越高,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这种回归的真实写照。当我们强调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原则、方法、评价时,无形中却忽略了其存在的德育价值。本文将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特点、模块、过程等视角来重新审视其所蕴含的德育功能,呼唤研究性学习中德育价值的回归。  相似文献   

11.
唯物辩证法是人们正确认识教育规律和进行教育实践的最基本方法。文章对德育过程中所包含的一些辩证思想进行了分析,旨在提请广大德育工作者自觉运用它们去认识和处理德育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2.
研究性学习中德育价值的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要求课程与教学回归社会生活情境的呼声越来越高,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这种回归的真实写照.当我们强调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原则、方法、评价时,无形中却忽略了其存在的德育价值.本文将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特点、模块、过程等视角来重新审视其所蕴含的德育功能,呼唤研究性学习中德育价值的回归.  相似文献   

13.
论道德灌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何正确地认识道德教育的灌输性问题,是关系道德教育科学定位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就此作一些讨论。道德灌输究竟是道德教育的原则性问题还是方法性问题?实际上人们在肯定或否定道德灌输的时候对这个问题常常是含糊不清的,理论上的含糊不清,造成了人们在实践中各执一端的片面性。倾向于把道德灌输作为道德教育原则的人,强调道德灌输的绝对性,但他们无法回应新时代提出的问题;倾向于把道德灌输作为道德教育方法的人,强调道德灌输的无效性,但最后却可能是“无道德的道德教育”。事实上,如果道德灌输是道德教育的原则,那么否定灌输…  相似文献   

14.
以往的德育方法以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为主,即通过对道德知识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强调道德知识是对大量具体道德情景的概括,认为只要掌握道德知识就可以举一反三地处理生活中相应的道德问题,因而在德育过程中我们采取的主要是说教,注重对学生提出各种要求,缺乏融入生活、融入社会的有效渠道,使人感到沉重而遥远,学生对这种说教式的德育有不同程度的反感情绪,有的学生因此还形成了“双重人格”,他可能已经掌握了道德的有关知识,却会做出某些不道德的行为,令许多德育工作者困惑和深感德育的苍白无力。正因为如此,笔者认为提高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5.
道德之知本是一种实践之知,当代的德育却以普遍化、客体化的知识割断了与生活和实践的联系,走上了一条唯知识化的道路.20世纪末全球性道德教育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对道德教育本质的认识不够全面,即把道德等同于知识,忽略了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行为的改善.德育要提高实效,就必须从"知识"转向"故事",从"灌输"转向"对话",从"大道理"转向"小细节",从"感悟"转向"践行",从"受爱"转向"创爱".改善师生的道德生活环境,强调学生的德育体验,是学校德育工作要加强的环节;德育工作真实化、生活化是改变德育工作空洞说教倾向的必然选择.基于此,德育研究者提出了生活德育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6.
德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是培养人的现代性。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虽然德育量化方式试图采用可量化的指标体系来规定人的现代性,但这种规定本身却会否定某些难以测量的重要属性,并在诸多层面与人的现代性相背离。因此,就德育量化方式而言,要培养人的现代性,则必然面临一种"规定即否定"式困境:既需借助德育量化自身的"规定性",同时又需"蝉蜕"这种"规定性";既需借助德育量化自身的工具性、技术性,同时又需超越其工具理性、技术主义对人的现代性所造成的束缚及异化。  相似文献   

17.
在现行的英语教育中,许多教师往往片面的强调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强调学生英语应试能力而忽略了德育目标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忽略了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着重阐述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德育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表扬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应该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司空见惯、无处不用的一种工作方法了。它是对学生好的思想和行为的肯定,使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进一步巩固和发扬,同时让其他同学也从中接受教育。就是这样一种人人喜欢、个个欢迎的德育方法,在德育实践中却遭遇了比较尴尬的境地,虽然表面上人人满意,但就其德育效果却并非使教育者如意,受教育者顺心。表现在德育的现实生活中就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应重视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与之不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一些持之有据的新办法、新措施应运而生,有的已在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这方面的进展是主要的,应该充分肯定。但是,由于理论的滞后,人们对辩证思维的认识和重视还很不够,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片面性。例如,在教学改革中,直觉、灵感、顿悟被过分强调了,辩证思维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强调应用性、实用性的同时忽视了基础性、理论性的教学;把培养大学生辩证思维仅仅看成是哲学和逻辑学两门课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正>人们对列宁国家学说的研究,长期以来忽略了一个问题,这就是列宁对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的辩证分析。不少人认定,列宁对资产阶级国家学说是一味否定的。我们的研究表明,列宁对资产阶级国家学说采取的是一分为二的辩证态度。既批判其资产阶级狭隘性,又给其一定的历史地位;既揭露它们伪科学的方面,又肯定它们某些正确观点。本文只论述列宁对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直接的分析批判,他在批判修正主义时间接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不加论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