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们班的黑板擦长了脚似的到处乱跑,还不时会“受伤”,有时甚至“粉身碎骨”。我多次对班里的学生说:“我们一定要爱护黑板擦。不仅仅黑板擦,教室里的每一件物品都要好好保管,我们要做一个关心班集体、爱护班级公物的好孩子。”趁着一股热劲,我再推而广之,告诉学生们要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爱护公共财物。孩子们睁着大眼睛似懂非懂地看着我,努力地点着头。  相似文献   

2.
今天,我刚走进教室,又看见可怜的黑板擦躺在讲台底下。顿时我感到很恼火,因为前几天已经发生这样的事了,我也在班里讲了。可学生非但没听,反而更离谱,黑板擦已经摔出了裂缝。经调查,原来是学生擦黑板没擦完,听见打铃了,便很慌张,不小心扔在讲台下了。怎么办?怎样才能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养成好习惯呢?我当机立断,决定“批黑板擦”。  相似文献   

3.
从教12年,年岁不大,我却是颇有些资历的班主任了。成为人民教师的第一天起,我也成为一名班主任。那年我19岁,学生们最大的16岁。我的性格里天生没有“怕”字,尽管一切都是陌生的,我却是踌躇满志。正是凭着这种热情以及跟学生年龄相仿、亦师亦友的优势,我带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优秀班级,带出了一批优秀的学生,  相似文献   

4.
新学期我新到一所学校就接手了一个差班。知情者介绍:“这个班差生太多,很难管,尤其小钢,人称“害群之马”,专好恶作剧,已经气走了三任班主任。你走马上任后,要先给他来个下马威,刹刹他的威风。”我若有所思。可我万万没有想到,第一次与学生见面就领教了小钢的厉害。那天我笑容可掬地走进教室,却发现学生情绪异常:有的幸灾乐祸,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心神不定。顺着学生的目光看去,只见黑板上画着我的肖像,旁边写着“赵存卿遗像”;讲桌上直立的黑板擦背面,“赵存卿之墓”赫然在目,黑板擦上的小白花也格外醒目;黑板擦前还竖立着三支粉笔,活脱脱是…  相似文献   

5.
我有一个“臭朋友”。她哟,“臭”得要命!老是缠着我,我走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吃饭跟,睡觉跟,连上厕所也跟,你说烦不烦?[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线形”教学模式旨在实现学生自能读书,为其终身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一、“线形”教学模式的基本式1.基本式图示导入铺线→初读理线→细读循线→深读悟线2.实用课例评析课文题目:《别了,我爱的中国》第一课时主要教学过程实录:犤板书课题,简要谈话犦犤扣题五问犦师:课文题目中的“别”字是什么意思?生:告别,分别的意思。师:“别了”,课文中指谁跟谁别了?生:“我”跟中国,也就是作者郑振铎跟祖国分别。师:在什么时间分别的?生:1927年“4·12”反革命大屠杀后。师:在什么地方别的,要到哪里去?生:在…  相似文献   

7.
黄正威 《教学随笔》2007,(10):31-31
“动态生成”是当前的一个热点话题,可是有些老师理解片面,认为生成就不能预设,课堂教学应让“教”围着“学”转。什么都跟学生跑,学生说什么都不敢触及一个“不”字。如此一来,教者时时被学生牵住了鼻子,学生失去了应有的控制,变成一团散沙,课堂纪律松懈。教师在课堂上失去了应有的“主导”地位,结果当然害了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眼睛     
跟楼下的一群孩子玩,我问他们一个问题:“假如路上什么东西都有,你最想捡什么?”“捡吃的”“捡玩的”“捡书”……“你呢,小伟?”我问那个沉默的小男孩。“我想捡一双眼睛。”小伟轻轻地说。我沉默了,我知道他要捡眼睛给谁。每天早上,小伟必到车站排开拥挤  相似文献   

9.
史峰 《家庭教育》2014,(7):61-61
小时候,小伙伴们要是跟我闹翻了,“打击”我的主要方法是,说我是妖怪的儿子——母亲矮,长得丑。  相似文献   

10.
一 有同志提出“本色语文”、“自然语文”,我非常赞成这个提法,这个“自然”、“本色”就是语文之“本”,语文教学首先应该务本、求实。这个提法是有针对性的,目前存课改实验区有一些现象.有的地方语文课上得不久像语文课.搞形式主义的东西比较多,就是打外围战,唱歌、跳舞、多媒体、音乐、图画、综合实践活动,走到社会上去.生活中去,还有的在教学中链接了很多跟语文关系不大的各种资源。  相似文献   

11.
主持老师您好! 我有一个十分可爱的同桌,她坐在我的左边。同桌第一天,她就告诉我,她喜欢与别人比。上课她就与我比嗓门;老师讲课时,她总在书上“记”,有时我没跟上老师讲的知识去看她的书,发现书上什么也没有。总之,她从各个方面跟我比。我并不喜欢跟别人比,因而显得很被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一个小女孩在跟她的朋友说她第一次去动物园的经历。“我看见了大象,”她说,“你知道它们在干什么吗?用它们的吸尘器捡花生呢。”  相似文献   

13.
案倒背景: 今天批改开学第一篇作文.写最难忘的寒假生活。看到一篇写自己跟爸爸吃麻辣烫的好文章.真是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叫人禁不住唾津潜溢。谁知竟是班上最怕作文的戴晶晶“写”的。一时间我哭笑不得.准又是从哪儿“借”来的文章。这家伙算是屡教不改的“惯犯”了!并且还正在影响着几个同样怕写作文的懒小子。怎样才能从根本上切实有效地杜绝学生抄作文这一现象呢?我思之再三,精心预设、生成了以下案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五一”长假前,“分数的意义”一节课告一段落,学生们都知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其中“一个物体”和“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学生都有了较深的理解,而对“一个计量单位”的理解只浮于表面,知之甚少。于是,长假以后的第一节数学课上,我“后补”了这样一个细节。  相似文献   

15.
我有一名学生叫余颖,读高一,她能全背诵高中语(人教版)第一册第二单元的四篇课(《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我与地坛》《花未眠》),她理应成为“名人”,所以别的班级也邀请她“巡回背诵”。我跟她说:“也许,全中国的学生中,只有你能做到……”  相似文献   

16.
今天,电视台的导演邀请我和张许诺拍一个电视短剧。我演的角色是个爱贪便宜的小男孩,看到别人捡了钱,就想方设法据为己有,张许诺就演那个捡到钱的小女孩。这是我第一次“触电”(触电当然就是接触拍电视剧啦!)哦,我非常激动,一路上蹦蹦跳跳来到了拍摄地点。  相似文献   

17.
信任与责任     
有一次,我跟我们李莉校长谈起有关“责任心”的话题,她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实在称得上是“艺术”。  相似文献   

18.
开学的第一天,铃声刚响,孩子们便兴奋地等着我这位“神秘人物”出场。按照“惯例”,对于刚学ABC的三年级学生,英语课的重要性我不得不说:“从今天开始英语将作为一门主课,所以请大家务必重视!……”话未说完,一个学生做着怪样在下面小声地说:“天哪,我们又多了一个考试项目。”下了课,我开始  相似文献   

19.
我最讨厌家庭聚会了,因为我有个成绩很好的表哥,在重点中学.还是班长。每次全家人在一起,作为普通中学的普通学生,我肯定会“被比较”。还每次都是我的爸爸妈妈提起话头来:“你也跟人家学学.多交流交流,长长脑子……”  相似文献   

20.
开心巧克力     
吸尘器 一个小女孩在跟她的朋友说她第一次去动物园的情景。“我看见大象了,”她说,“你知道它们在干什么吗?想不到吧?在用它们的吸尘器捡花生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