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该文根据天津体育学院创业教育工作和自身创新创业工作实践经验,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高校“以赛促创”分为赛前、赛中、赛后3个阶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育人工作,同时将3个阶段分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办赛育人、参赛育人、孵化育人5个环节,不同的环节发挥出不同的育人功能。该文将各阶段和各环节的具体内涵、经验做法和相关要求等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试图构建“以赛促创”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为高校创新创业育人工作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校辅导员与体育专业课教师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协同育人,帮助体育院校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人文素养和政治素质,实现体育强国梦。该文以南京体育学院为例,从构建体育院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的必要性、现状以及路径探析进行探讨,促进体育院校德育和智育的有效融合。研究结果发现,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缺失,体育院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缺乏协同认知理念,工作领域缺乏交集,激励评价机制不够健全。建议:建立健全协同育人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建立辅导员与体育专业课教师角色互换模式;构建辅导员与体育专业课教师的交叉模式;创建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网络平台;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3.
为了吸引当代大学生参与户外健身运动,很多高校都设立了多种类型的体育社团。体育社团的开设满足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爱好的学生的健身需求。各种各样体育活动的开展也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为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新选择。针对高校体育社团的调研发现,体育社团在为学生提供体育锻炼的同时,其运行也存在着一定的管理风险。因此,本文以高等院校的健美操社团为研究对象,采用资料分析法、问卷分析法挖掘体育社团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为进一步发挥体育社团应有的作用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体育社团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院校中体育社团发挥着特殊的教育作用.根据中央有关教育文件精神,结合实际,进行了舞龙社团在高职院校的实践与发展研究,详述了实践过程,总结了阶段成果,分析了遇到的问题,论述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高校趣味性社团和组织中存在的性别差异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权威化所致。在此基础上,提出学校社团发展需要进行教育改革,并对体育教育制度安排优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体育社团是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学校体育中具有一定影响作用。目前,宁波市高校体育社团面临的问题:活动经费不足,场地缺乏,组织松散,社团活动内容单调,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与影响不大等问题,阻碍了体育社团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艳昂  许水生 《新体育》2022,(22):78-81
大学生体质健康是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几年,大学生体质健康面临逐年下降的趋势。为了更好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学校需要充分发挥体育社团作为体育课堂延伸的作用,加快课程思政和社团思政建设。主要运用文献综述法,基于社会生态模型,分析体育社团对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对社团建设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希望学生可以通过参加体育社团的方式,提高体测成绩和体质健康水平,实现综合素质发展。  相似文献   

8.
徐磊 《体育科技》2013,34(4):150-155
结合社会学、教育学和体育学等理论知识,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以武汉市高校体育社团为研究对象,探讨高校体育社团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研究和谐视角下武汉市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探讨了高校体育社团在构建和谐校园背景下的具体对策,有利于促进武汉市高校体育社团的规范、健康发展,对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高效以及建设和谐社会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何诚 《新体育》2022,(4):107-109
本文以我校足球社团活动开展现状为研究范围,以校园足球社团活动课程化为目标,致力于研究出一套我校足球社团活动课程开展的目标、内容、实施方法及评价的方案,从而达到提高我校足球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愿望,也提供给同行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内容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探究高校体育育人的价值、困境,并提出对策。价值:蕴含丰富思想政治元素,拓宽全员育人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契合全过程育人目标;弘扬中国特色体育精神文化,助力全方位思想价值引领。困境:参与全员育人的师资队伍力量薄弱,贯穿育人全过程的培养方案更新滞后,支持全方位育人的环境创设存在短板。策略:全员赋能,精准发力抓住“点”;全过程协同,贯穿融合强化“线”;全方位濡化,多维发力融合“面”。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不断推广与普及,在一定程度上给当代的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带来了便捷,同时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从大学生思想教育特点出发,提出利用网络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途径,形成网上网下的教育合力,使网络真正成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2.
李翔 《新体育》2023,(20):112-114
田径课程是体育课程中的一部分,在增强学生体质、磨炼学生意志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田径课教学评价为高校体育教学优化和调整提供依据,通过田径教学评价反馈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体育教学改革、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本文以西华师范大学为例,对CIPP模式及其在该校田径教学评价中应用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从背景、输入、过程及成果这四个方面入手,指出西华师范大学田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构建,希望为实际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和优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高校体育社团是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的重要载体,是学生通过体育活动来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传播校园文化的一种组织群体。随着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下降,作为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主要组成部分的高校体育社团,理应担负起增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展现才华,陶冶情操,创造和谐校园文化的重任。结合当前大学生体制健康状况,高校体育社团的性质及功能,探讨了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的社团化模式运作,旨在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为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网络体育社团作为一种新的体育社团形式,具有开放性、平等性和情感性等特点.以广州QQ体育群为例,目前网络体育社团参与体育服务实践发展极为迅速,内容丰富多彩,方式多样求变,有着与现实体育社团不同的运作机制.同时,身份不明、服务层次较低和管理薄弱也是网络体育社团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高职体育社团不仅能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科学知识、技能与方法,陶冶学生的品德情操,还可以作为德育载体建设和谐校园。本文以土木足球协会为例,阐述其作为德育载体在促进生生和谐、师生和谐、生校和谐、校园和谐取得的实效。  相似文献   

16.
以盐城市为例的江苏省体育社团实体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法、问卷法、数理统计法等,对盐城市体育社团实体化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1995年至2010年期间共有21支(单项)体育社团成立,在组织体系、人力资源、独立运营、制度规章以及管理等方面基本尚可,但就从现代社团实体化的发展要求来看仍有一段距离,因此,及早研究体育社团实体化建设的主要困难、障碍,并寻求克服的办法与发展策略,是加快建设江苏省市级体育社团实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为了快速实现江苏省体育局“十二五”发展规划,同时也为我国体育社团实体化发展提供一点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应加强对体育社团的管理,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以及社团民主化建设,实现社团建设和管理“质.  相似文献   

18.
“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体育赛事志愿服务已然成为高校践行实践育人的途径,拓展个人素质的重要载体。通过对高校体育赛事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志愿服务“内卷化”及“从众效应”现象明显,高校体育赛事有效志愿服务质量良莠不齐,高校体育赛事志愿服务权益保障机制有待完善。提出高校体育赛事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提升路径:纾解“内卷”消除“从众”,树立正确志愿服务价值观;注重课程化建设,提升有效服务;健全志愿服务保障机制,维护志愿者权益。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课程思政的全面推进,体育在学科德育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体育学科所承载的学科知识技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利用体育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完成音乐学院学生体育学习任务,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品德与价值观,与学科德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共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的全面发展。运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等,通过对体育与德育协同育人的理论分析,明确体育课程协同育人在学科德育中的价值,对音乐学院体育与德育协同育人路径进行探索,旨在促进体育与德育协同育人效应在音乐院校体育课程中得到充分发挥,为培养高素质的音乐艺术专门人才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末创新创业课程走入高校,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初具成效,但在顶层设计、协同发展、与专业融合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基于此,以体育类高校为例,本文提出构建高校创新创业育人体系的基本框架思路,即:设置创新创业管理机构、组建多元化的教师团队、提供精准服务、持续做好跟踪调研与评估反馈,以此形成闭环管理体系,进而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