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翻译事业的发展、繁荣离不开翻译批评的鞭策和推动。传统翻译批评拘泥于文本和语言。文化操控学派把翻译活动置于社会语境中予以审视,其聚焦点从文本转向文化。改写理论是文化操控学派影响较大的代表性理论。该理论主张翻译批评从文化角度审视翻译行为,考察翻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写理论为翻译批评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角,对翻译批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翻译不是简单的文字转换工作,而是受历史、文化、社会等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活动。因此,翻译批评的对象也不能局限于静态的翻译结果,而应涉及从翻译选择到翻译接受的整个翻译动态过程,涵盖文本内部与外部的诸多要素。传统的文本比较批评虽然能够就语言层面对译作的得失做出详尽、细致的分析和评判,却难免流于片面,无法彰显翻译批评应具有的评介翻译作品、解析翻译现象、引导翻译实践等多重功能。本文指出,作为沟通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的经验和认知的桥梁,翻译批评应深入到翻译过程中,对影响翻译产生与接受的诸多文本外因素,尤其是翻译的主体因素,给予必要的关注,从而展现翻译批评应具有的历史性、整体性与实践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考察1983年至今国内沙博理研究文献,分为三个阶段:分析译文文本特征,挖掘历史语境对译文特征的塑形作用,探讨译者文化身份与翻译行为的关系及对中国文学外译的启示。这一研究进程基本上对应翻译批评研究从文本批评到文化批评,再到译者行为批评的总体趋势,也折射出研究者的视域从微观到宏观、关注对象从文本向社会现实的转移,指向中国文化传播面临的问题,以实现文化自觉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4.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注重分析蕴涵在翻译文本之中的权力关系和历史语境,为翻译批评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思维方法。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翻译批评所关注的焦点是翻译过程,即翻译的外部因素及作用于其上的各种力量和所施加的影响。翻译批评的目的主要在于对翻译现象做出符合历史现实的描述、解释和评价,揭示出翻译生产的社会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文化因素对产品的影响、促进或制约作用,以及翻译主体(译者)在各种因素中所担当的角色。后殖民视域下的翻译批评应采取文化批评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批评方法。鉴于翻译活动的复杂性和翻译批评的多维性,翻译批评应当是多层次和多角度的,对待译作,得出的概念和结论也不应当是惟一的,而是多元和动态。  相似文献   

5.
翻译批评是批评主体对以翻译或翻译活动为中心的描写、分析、评估和研究活动。批评如何进行,与主体的文化身份密切相关。"十七年"(1949—1966)特殊的时代语境形塑了文化身份各异的翻译批评主体,其话语特征也风格迥异。本文对"十七年"翻译批评主体的文化身份和话语特征进行梳理和归纳,有助于我们认识特殊语境下文化身份与翻译批评的关系,以期揭示翻译批评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翻译注重的多是原著与译著之间的文本对比,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原著的语用意义,以及部分译著的文学和社会价值。个案结果显示:将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应用于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其中的系统功能语法分析能帮助译者更深刻地理解原著的文化意义和语用意义;批评性话语分析中的社会历史分析法能帮助翻译批评工作者更客观地发现译著的文学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7.
翻译批评是伴随着翻译活动出现的,20世纪70年代西方翻译研究学派开始从文化角度研究翻译,作为翻译研究的评价体系——翻译批评也应从注重文本转向注重文本生产的相关因素,把视角转向译入文化,这一趋势符合"翻译批评必须具有多元化的开放视野、民族性的传统意识、建构性的学术追求"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凯瑟琳娜。莱斯和彼得。纽马克的文本类型为翻译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对二者的文本类型理论的认识、对比和分析,二者的翻译理论在翻译的方法、步骤和翻译批评等方面存在差异,该文进行了详细的读解,二者的文本翻译理论研究为翻译学者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吕俊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1):148-156
分析了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的文本理论及它们同翻译批评的关系,指出它们对译学研究的贡献与对翻译批评的误导。作者主张用马克思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所提出的艺术生产理论来看待文本与语言和社会的关系问题,并指出翻译批评学的理论也应建立在这种文本观上。  相似文献   

10.
徐磊 《海外英语》2013,(15):154-155
凯瑟琳娜.莱斯和彼得.纽马克的文本类型为翻译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对二者的文本类型理论的认识、对比和分析,二者的翻译理论在翻译的方法、步骤和翻译批评等方面存在差异,该文进行了详细的读解,二者的文本翻译理论研究为翻译学者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赵朋 《闽江学院学报》2007,28(1):105-110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译介理论研究不断升温,研究的热点也呈现出多元视角,但其核心问题仍然是如何在译文与原文之间处理好对异域文化的传真。对于翻译文化研究应从文化研究、文学文本操纵的“失真”及其求“信”方面着手,分析文化和意识形态因素对文学翻译的影响,阐述翻译的“文化传真”功效所具有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12.
戏剧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其本身有着与生俱来、特色鲜明的艺术性,戏剧语言具有强烈的舞台性,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容。在戏剧翻译中,译者除了要考虑戏剧舞台效果、视听效果、观众的接受性和戏剧文本语言动作性等因素,还应考虑戏剧的语言表述、礼仪文明、道德规范、思想意识、宗教信仰等文化因素。文化视角下的戏剧翻译路径选择是:扮演好文化协调者角色;提升译者文化素质,选择恰当表达方式;全球化融合与本土化坚守;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翻译观。  相似文献   

13.
杨凤 《海外英语》2012,(1):179-180
近十年来国内旅游文本英译研究取得了快速发展,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资料的文本类型及功能研究,汉英旅游资料文体特点的对比研究,旅游文本的文化研究和旅游文本误译问题评析等四方面。这些研究大都限于传统文本即印刷文本的研究,而对旅游网站文本的研究显得比较少,今后应该加强运用语料库研究模式研究旅游网站文本的英译和汉译。  相似文献   

14.
英国翻译家纽马克在吸收其他翻译理论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文本类型理论,提倡翻译应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根据这一理论,菜单翻译应归为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一方面要如实反映菜谱的烹饪方法、原材料等,另一面又要具有一定的审美特点,引起点单者的食欲。同时,基于其命名多样化的特点,中式菜单应采用直译、意译和音译为主,注释为辅的方式,对其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5.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和思维活动,也是一种社会活动和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中各项活动,如文本的选择、策略的运用、译作的推出等,无一不受到社会、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制约和规范,然而翻译活动对社会、文化等外部因素也产生能动作用。文章借助图里的描述性翻译研究理论,尝试考查和探讨译语文化对翻译活动的规范情形以及翻译活动对译语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化缺省是文学文本中的常见现象。在翻译这样的跨文化交流活动中,由于文化差异,原文文化缺省的存在给译者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本文在提出文化缺省文本的翻译原则的基础上,对常见的翻译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互文性强调文本与文本之间的互相指涉、感应、接触、渗透、转移等作用。汉英双语公示语正是这样一种矛盾的统一体,它所反映的冲突不仅表现在不同语言或曰文本的对立,更是相对应的两种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碰撞与交融,因此,将互文性理论引入公示语翻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选取广州市10所医疗机构的公示语英译作为个案,从互文性的角度对采集到的语料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得出结论是,公示语的翻译应该尽量参照约定俗成的国际惯例,对于个别具有中国特色的个例则须发挥译者的创造性兼顾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8.
赵佳佳 《海外英语》2012,(3):163-164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其目的不应仅仅比较两种文本在语言形式上是否对等,或是怎样对等,也应探索与翻译过程直接或间接相关的社会作用。结合勒弗维尔的翻译理论,从意识形态这一方面对赛译本《水浒传》原文选择的背景进行分析。从而证明,翻译者的研究重点应从片面的关注文本内部因素逐渐转向对文本外部因素——社会文化因素进行适当研究。  相似文献   

19.
图式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是人类认知的基础。然文化翻译过程中,文化文本的共性和异质性使得文化图式的重合现象和缺省现象经常出现。新疆特色饮食文化的翻译即是如此。在处理饮食文化图式的翻译时,应当尽量以源语文化为导向,以实现源语文化图式在目标语中的恰当移植,最大限度地维护源语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0.
互文性对英汉翻译的影响包括:源语与目标语的文化语境不同使得翻译互文信息不能以直译为主;互文对源语文本的意义建构作用在译文当中要考虑以何种策略才能保留;互文的难度各异,翻译的方法也要有差异;目标读者对互文解读能力的差异要求翻译时要针对不同读者采用不同的方法。译者应当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在译文读者可以正确解读的情况下,将互文直译;如果直译会造成互文意义的流失可采用注释的方法;如果互文信息对目标读者来说太过复杂,则可以考虑适度的省略不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