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翻阅报刊,见“某”字频频见诸报刊,尤其是在批评报道中,“某”字的使用频率更高,如“某地”、“某矿”、“某厂”、“某领导”等.  相似文献   

2.
随便翻开一张报纸,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批评报道中的“某”字使用率极高。“某领导”以权谋私;“某机关”衙门作风;“某企业”虚报产值;“某产品”以次充好……“某”字所指何人何事,读者只好去猜“谜语”。对此,读者虽然很反感,但“某字现象”仍然有越来越多之势。  相似文献   

3.
经常看到一些新闻报道里应该透明的地方,不透明,却用“某”字过门,诸如“某校”、“某厂”、“某人”、“××”,有些无关紧要的地方也用“某”字掩饰,不知何故。如1月31日新民晚报“大学生如何热衷筑‘方城’——本市高校赌博风探源”一文,短短一千多字报道中,我数了一下,用“某大学保卫处”、“某重点大学”或“一个大学生”、“一位大学保卫处负责人”、“一所重点大学”……过门的,共六、七处之多,何况这些“某”处都是正面人物所发言论,亮出其名也无伤其一根毫毛,为何也要掩饰一下呢?  相似文献   

4.
“小程今年30岁,是某中央国家机关主任科员……”(《人民日报》假日生活周刊,2000年10月13日头条)。现在报刊中“某”的这种用法屡见不鲜。笔者认为这样用是不准确的。从语意看,“某中央国家机关”一句中的“中央国家”是修饰“机关”的。“某”应  相似文献   

5.
眼下见诸报端的一些事件性报道,尤其“大扫描”、“大透视”、“大曝光”之类的纪实文章,频繁地出现“某”字以及“ABCD”等字母,诸如某地某单位某领导张某李某,A市B公司C经理D君E小姐等,等等。有的文中涉及多少个单位多少个人物,就有多少个“某”字或多少个字母,通篇找不到一个真实的单位和真实的人名。这种隐姓埋名的报道已经引起广大读  相似文献   

6.
以“8”谐“发”的谐音迷信热,似乎刚刚过去。近来又有一种新的谐音热兴时起来了,这就是乱用成语的“谐音广告”。比如,某止咳药广告。取成语“刻不容缓”之谐音为“咳不容缓”。某大曲酒广告取成语“天长地久”之谐音为“天尝地酒”。某服装广告取成语“蔚然成风”之谐音为“蔚然晨风”。某茶叶广告取成语“引以为荣”之谐音为“饮以为荣”。某饮料广告取成语“有口皆碑”之谐音为“有口皆杯”;某口腔医院广告取成语“脍炙人口”之谐音为“快治人口”;一家报纸近期为某减肥茶有奖征集广告用语,报上择优刊登了63条,其中有两条就属于谐音广告,一是“××祝您福‘瘦’(寿)双全”,一是“××帮您独‘瘦’(树)一帜”,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7.
这几年“民意调查”盛行.特别是网上“民意调查”更为时髦。事无巨细,诸如你喜不喜欢哪位主持人、你认为某教练该不该“下课”、你认为某篇课文该不该列入中学语文教材、你认为某条马路该不该改为单行道……都会成为民意调查的主题。网站上只要列出几个选项.过几天“赞成”、“反对”、“无所谓”各占百分之几这样的“民意”就出来了。真是简便快捷之至。  相似文献   

8.
讨论“时间”一词的规范使用,涉及到它与“日期”“时刻”“年份”“时期”的关系和区别。下面先看看它们的词义。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是由过去、现在、将来构成的连绵不断的系统,是物质运动、变化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表现。它有时指有起点和终点的一段时间(如“他已经跑了45分38秒”,“完成这项设计需要多少时间?”),有时又指时间里的某一点(如“现在的时间是下午3点16分”)。日期,指发生某一事情的确定的日子。例如“发信的日期”“起程的日期”“开会的日期是6月21日到27日”等。时刻,单指时间里的某一点。年份,一指某一年(如“现…  相似文献   

9.
一、什么是“兴奋点”? “兴奋点”是我借用的术语。在录音通讯的采编、播音、制作过程中有意识地把作品中的某一场景、某一画面、某一细节乃至某一种情绪、氛围等等,通过音响来加以强调、渲染,从而使整个作品显得  相似文献   

10.
特长     
某局长:“听说你们馆还缺一个人?”张馆长:“是啊,现在正在物色。”某局长:“我向你推荐刘部长的女儿。”张馆长:“她有什么特长?”某局长:“喜欢看小说。她一见小说就  相似文献   

11.
《出版史料》2010,(2):68-68
对于读书治学,我一直主张用“点”、“面”、“线”相结合的方式按部就班地前进。以治中国文学史为例,“线”即指从古到今的文学通史,“点”则指某朝某代某一具体作家的全部作品;而“面”则属于断代性质,有点像一株大树主干的横剖面。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共享联盟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1 起源1.1 “Consortium”一词近来在图书情报界频频出现,该词源于拉丁文,意为“伙伴”。英语借用过来后,在图书馆学术语中,Consortium 或 Library Consortium 意为图书馆的一种正式联盟,通常限于某一地理区域、某一类型或某一学科领域的图书馆,组织起来实行资源共享,达到改进图书馆的服务和资源的获取。目前国内有译作“图书馆联盟”,也有译作“联合体”。我国台湾地区译作“共享联盟”,笔者倾向于“共享联盟”。1.2 “共享联盟”一词在图书馆界首次使用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某”字不可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主张消灭 新闻报道中的“某”字,说是新闻中往往出现什么某单位、某长、某人,不知道讲的是谁,真是故意吊人胃口,何不讲讲清楚?大有“某”字不除,新闻透明度就没有保证,公众知情权也就无法落实之意。 这个主张痛快倒很痛快,可是恐怕做不到, 首先是法律不允许。例如未成年人犯罪,法律就规定新闻报道必须“某”。《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判决前,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而去年颁行的《预防未…  相似文献   

14.
翻开案头的稿件,被称作“头等大事”的工作实在太多,起码有十之六七。例如:某矿把职工政治教育当作“头等大事”;某厂把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某单位把加强企业民主管理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还有治安保卫、综合治理、雨季三防、职工生活,甚至赈灾捐款、文化生活、环境卫生等工作都要冠以“大事”。笔者以为,这种表达不仅不准确不科学,而且还容易产生误导,产生歧义。企业以生产经营为中心,以提高  相似文献   

15.
有人这样说:国家法律是纸上谈兵,而地方和部门制定的“土政策”才是真枪实弹。 “土政策”的原有之意,通常是指国家法律之外的适用于某地区、某部门、某行业、某单位的规章制度,虽说大都没有得到法律的认可,却具有很强的约束力。本来,地方或部门因地制宜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是对国家法律的补充和完善,有利于法律的实施和政令的畅通,然而近年来,各地出台的多如牛毛的“土政策”,渐渐脱离了国家法律的轨道,甚至朝着相反方向走去,形成了一个个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法律盲区”。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的出版印刷事业中,与官刻、坊刻鼎足而立的是私刻。所谓私刻,又称家刻,是指私人出资校刊图书。私刻本往往以“某堂”、“某斋”、“某宅”、“某府”、“某家塾”等字样为标记。在封建社会里,官僚、地主及富商大贾,往往都设立家塾,聘师教授自己的后辈。这种被聘的教师虽未必有什么科第功名,但往往却具有真才实学。他们在教书的过程中,常常就自己的志趣和所长,或自己著述,或校勘、整理、注释、阐明前人的著作,并依靠主人的财力,刊刻成书,故家塾本也属于私刻之一种。而且是私刻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种版本。  相似文献   

17.
搞新闻敲诈者胆大妄为,因何却能常常得逞?近读《记者观察》杂志今年9月号(上)刊载的《新闻敲诈真相》,从中找到了这一问题的答案。据该文披露,近年来,北京出现了“地下新闻加工厂”,这种“厂”大多置身于偏僻隐蔽处,三五个人、两三台电脑、一部电话,很像个作坊,但它们大多打着某中央机关或部委报纸下属某刊物编辑部的旗号,其“记者”和“编辑”们冠以名报名刊甚至以中央机关、部委工作人员头衔到处招撞骗,进行新闻“采编”。新闻敲诈者搞诈骗的操作过程,大多是先抓被敲诈者的“把柄”,即通过种种方法先了解到某单位或某干部有违反国家政策规…  相似文献   

18.
品牌肯定不是品种,不是我们“想让它是它就是”,“想说它是它就是”,不是“捏着鼻子哄鬼”,不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更不是靠规定或命令就能得到的。至于“出版品牌”,是“图书品牌”的延伸和发展,是指拥有众多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类型的“图书品牌”的出版社,在某一出版领域,大有“一骑绝尘”、“惟我独尊”的风范,甚至形成“垄断”的意味,成为了出版社的“无形资产”。  相似文献   

19.
为“某”字号脉潘国彦报刊上“某”字成灾,有的一篇几百字的文章,大有几十个“某”字作为关系人的代称,读者戏称之为绕口令。一般来说,五个是把事实弄清楚的最起码条件。然而如今许多报刊为何反而模糊起来了呢?笔者不才,试为“某”字号脉,望闻问切之后,断之为:此...  相似文献   

20.
边修 《新闻三昧》2005,(5):30-30
今年“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的某名主持人,在一档本该彰显民主、尊重民意的“两会”专访节目中,竟然一再把接受专访的某地方领导同志称为“父母官”,让人听起来分外剌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