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论西王母形象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王母的形象演变经历了四个时期。在《山海经》中,西王母是一位狞厉的瘟神和杀神,体现出远古神话的原始风貌。在《穆天子传》中,西王母是一位才华横溢、气度雍容的女王。在汉代仙话中,西王母成了掌管不死之药和仙桃的吉神。从魏晋的《汉武帝内传》到明朝的《西游记》,西王母一直是众仙的领袖。西王母由原始神话中的凶神,变成了仙话中的吉神,又变成了神魔小说中的美神,这是道家的神仙观念所使然。  相似文献   

2.
西王母的形象在多部文学作品中均有涉及,但内容不尽相同,有关西王母的画像石更是汉代画像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至今被发现的画像石而言,有关西王母的画像石占到了很大的比重。画像石中所表述的西王母的故事,和文学作品中的西王母故事之间,在戴胜、梯几、高居仙山、三青乌(三足乌)相伴等方面是相似的,但是在形象和故事表现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汉代画像石中的西王母图像体现了汉代的艺术审美、宗教信仰等,这一题材为汉画像石的艺术成就增辉添色,也为我们后人理解研究汉代社会以及文化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线索。  相似文献   

3.
神话是文化的初始形态,神话研究对文化研究具有奠基性的意义。本文以形象、性格、地位三方面对古代中国和希腊两位最显赫的女神西王母和赫拉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两位女神各方面的差异,侧面揭示了古代中国文化与希腊文化差异的根源在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和文明的自发性与继承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文章论述了英语单词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含义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敦煌本西王母道教养生文化,对敦煌地方志、敦煌遗书,结合考古及有关道教文献作了考述,有助于推进敦煌民俗学、历史文化研究和道教养生文化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伏羲、西王母同属“西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伏羲是三皇之首;西王母为女仙之宗,经研究揭示:伏羲、西王母同属“西膜”。西膜乃是母系制时代生活于甘、青一带的羌戎虎氏族部落的酋长兼祭司,其原形皆为虎图腾;彝族是远古羌戎的遗裔,彝族“西摩”(女首领)或“西膜罗”(虎女巫)当是伏羲、西王母原形的再现,在历时性的演变中,伏羲、西王母同构为中华民族的总先妣。  相似文献   

7.
在山东、陕西地区的西王母题材的汉画像石中,存在少数带有嘉禾图像的情况。通过梳理先秦两汉时期有关嘉禾的文献及汉画像石,可以发现,嘉禾并非西王母神话中原本具有的元素,只是在东汉之后逐渐与生长于昆仑的木禾融合、混用,方与西王母神话系统产生联系。在东汉之后的汉画像石中,嘉禾图像虽然并不多见,但是嘉禾与凡人侍者、鸟首神人、羽人等侍者形象共组,充分展现汉代人对长生不死的向往。  相似文献   

8.
先秦神话人物西王母是道教尊崇的女仙,西王母所居的昆仑山是古代神话叙事中的神仙境界。先秦时期的西王母神话有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西王母神话充满对神仙世界的丰富想象,生动地反映了中华先民的原始思维和宗教观念。道教对先秦西王母神话进行了吸纳改造,赋予西王母统领女子学仙者最高权威的女神形象。道教认为昆仑山为天之中岳,乃西王母统众女仙所居之地。道教宣称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得道者,都归属西王母管辖,而西王母所居宫阙,就在昆仑山墉城之内。在魏晋道教的上清派、灵宝派、天师道各派中,上清派尊崇西王母奠定了道教西王母崇拜的基石。上清派三茅君的茅盈、茅固、茅衷和王褒、魏华存都尊西城王君为师,而西王母则是居于上清派诸尊之上的祖师。道教上清派对西王母神仙形象进行了完美建构,道教女仙西王母与昆仑山叙事是仙山崇拜的典型。道教在秦汉西王母传说的基础上,对西王母女仙形象不断润色创新,奠立在神话思维基础之上的道教西王母神话,将道教仙话的想象力、表现力推向极致。道教西王母仙话是道教神仙学说的重要内容,道教赋予西王母神话和昆仑山以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汉代以前文字记载的西王母是个神话的形象,表现了原始母神主生杀的功能,到了汉代,文字记载的西王母由神话对象转化为民间宗教信仰与崇拜的对象.但是图像表现的西王母与文字记载的西王母不同之处在于汉画像直觉形象地刻画了西王母形象及其随从,如三青鸟、九尾狐、玉兔、蟾蜍、伏羲女娲、东王公等,这些图像才使西王母仙境得以完善.这些仙境的形象带有神圣的符号性,不仅是文字记载的补充,而且汉画像的图像本身就构成了一个世界.因此,文字与图像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不仅可以互相补充,而且不能互相代替.西王母汉画像美学意义的根源是符号性的隐喻象征,西王母这一宇宙象征主义的图式,不仅表现为人对现实世界的生活图景,而且表现为人对死后世界的理想建构,从神话、宗教的视角发散开去,走向一种审美的幻觉.把凶神恶煞的西王母幻化为美丽的妇人形象体现的是人类欲望升华的象征,西王母演变象征的是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相似文献   

10.
高中新课程实验要求开发、开设校本教材,这也是实现三级课程管理目标的必要途径.校本课程开发往往发掘身边现成的乡土课程资源,泾川县作为“西王母文化”和佛教文化繁盛之地,我县的校本课程开发势必会注重“西王母文化”和佛教文化.这两个文化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地理知识,通过对这些知识进行探究、求证,能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求知和未来生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远古神话周穆王与西王母昆仑之会,在跨越自然空间的"心""物"交感中,孕育出中土与西域心心相系的古老的"历史情结";又以人的"文化的超机体因素"超越自然生态的"种内关系",而且大胆实施空间创造,把纷繁复杂的现实因素转化为"柔远能迩"、"和远又和近"的空间思辨;同时在"心"随"物"(自然空间)游中,展开对自然的诗意想象,以生命的执着冲破内心孤独,努力践行追求和谐、统一的空间行为,从而在"原生态自然"中编织了关于中原与西域不可分割的"生命"之链,升华了"历史情结"。  相似文献   

12.
"双性同体"女性主义强调理想的性别关系是双性因素的和谐共存,中国女神的神格特征和女神权力构建下的和谐理想的社会模式,为女性主义提供了理想的原型模式。本文以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女神及大母神的神格特点作为切入点,探讨了"双性同体"女性主义的神话源头和理论原型。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和分析《穆天子传》所记载的穆天子西行路线和里程,以及长度单位"里"的换算规律后,对《穆天子传》中一些主要地名的地理位置进行了全新的探讨,提出《穆天子传》所记载的西王母之邦的地理位置是在今甘肃省酒泉一带。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英语词义演变的三个趋势。即新词的产生。旧诃的消失和词义的变化.以及词义演变的原因.旨在通过这种探讨.帮助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词汇的演变有大致概念,提高记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中外学者关于西王母及其地望之界定,无虑数十种,成为中国上古史和交通史上一大疑难。现据各种条件推定,《穆天子传》和《山海经》里的西王母之邦大体在锡尔河中上游,撒马尔罕、塔什干、安集延一带,南缘可达中国新疆喀什以北;包括后来康居东偏和乌孙、月氏之间地带,特别关涉到大宛(Farghana)。她以羌人“帝女”远嫁白人塞种之国,由于当地残存着所谓“母系”的制度或风习,得以成为女主。羌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进入西域,远达帕米尔高原和中亚两河流域,对促进东西方文化和血液交流贡献极大,并从而获得杂种优势,所以西王母成为皮肤白皙、身段苗条的著名丽人。传说里的周穆王跟她一见如故,诗酒酬唱,不可具言。其实周羌之间早就有通婚传统,商周传说早就广播西域。华夏、羌戎早在先秦就跟西域—中亚频繁交往,血肉相连  相似文献   

16.
有人将戴胜释为头戴干戈之类的兵刑之具,结论失当。文章结合层累造史说史学理论与礼失求诸野调查法则,立足《山海经》原典,对照卜辞金文、战国文字等古文字材料,对戴胜一词进行多角度详尽论证,觅其正解。诸多文献史料语料充分表明戴胜是(西王母)头上长了一团隆起突出的息肉,形如‘■’状,与戴胜鸟首羽冠形相似,二义语源联系密切,具有鲜明的政治功用与宗教职能,从而破解了西王母之真相,为学界更好地研究《山海经》文本提供了翔实确凿的疑难词语例证。  相似文献   

17.
女神降格论在中国神话学界一直居于统治地位。此论调是建立在一系列假命题基础上的。此观点的三大理论前提存在缺陷:将母系制完全等同于母权制,将原始大母神作为基点来看待女神的发展演变,只强调男权社会中的男女的对立关系而忽视其统一、平等、依附、转化等其他关系。女神研究的理论前提之所以存在着上述缺陷,主要是因为受到文化单线进化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你的来临,乡村多了一道风景.你就是从仙山飞来的百灵,你就是传说中的缪斯女神.孩子们从此知道了什么是美,什么是理想,什么是奉献.  相似文献   

19.
观音和妈祖是渔民中影响最大、信仰最众的神灵菩萨,是海上的保护神、灾难的救星.并随着后世影响,逐渐升格为尽善尽美、神威广大、具有无上神格和无限凝聚力的两位万能女神.观音在许多方面都与天后圣母相对应,民众无论贫富贵贱,都对此二神顶礼膜拜,恭敬有加.  相似文献   

20.
在楚辞里出现了诸多的神女形象是和楚地的风俗有很大关系,本文对楚辞之神女形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