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婢女是中国旧社会的产物,旧时有钱人家买来女孩作为私有物在家中作为奴役来使用,多数买来的丫鬟没有人身自由,主人家对她们有绝对的约束力。本文主要分析了春香这一婢女形象在《牡丹亭》中有着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关汉卿笔下的妓女形象冲破了传统文学中的形象模式,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艺术魅力;而孔尚任则试图用历史理性主义重塑李香君,在爱情和历史的双重参照系中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合情入理的大团圆结局——《诈妮子调风月》结局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春艳 《文教资料》2007,(20):84-85,83
本文针对关汉卿杂剧《诈妮子调风月》的结局进行了探讨。认为婢女燕燕做了贵族官僚的少爷、世袭千户的"小夫人",既符合社会现实,又是情节结构的合理发展,也突出燕燕倔犟的反抗性格,更表现了关汉卿对人性的尊重。  相似文献   

4.
庞春梅是《金瓶梅》中一个非常鲜活的形象,她聪明伶俐、高傲逞强、凶狠泼辣而又自卑自贱,封建礼制文化长期的蔓衍与熏陶,又使她骨子里具有强烈的尊卑上下的等级观念。作者塑造这个形象,具有明显揭露丑恶人性和戒淫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关汉卿笔下的妓女形象冲破了传统文学中的形象模式,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艺术魅力;而孔尚任则试图用历史理性主义重塑李香君,在爱情和历史的双重参照系中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聊斋志异》中的女鬼的境遇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的恶劣的生存环境;她们重亲情、努力返归人世的行为和结局蕴含了中年民族特有的尚人伦、重人世、以人为贵的化心理;富有才学的女鬼形象是作心目中理想女性的寄托体。  相似文献   

7.
以《周易》到《说文解字》中的“龙”为研究对象,从汉字文化学的角度,考察龙在中国先民文化中的形象流变,从中发现龙历经了一个从单一走向复合、从实物走向神化的历史演变过程,蕴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和人文精神,迥异于西方的Dragon,最终凝筑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图腾和精神象征。  相似文献   

8.
以《山海经》到《说文解字》中“凤”的形象流变为研究对象,从汉字文化学的角度,从中发现“凤”的形象历经从单一走向杂糅,趋于多元,并蕴涵丰富的伦理美德的流变过程,最终上升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图腾象征。  相似文献   

9.
论《文化苦旅》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秋雨的《化苦旅》关注的是化源远流长的人山水和历史积淀丰富的人景观。作家在寻找自己和民族的精神寄托、反省中华化时,做出了从历史认识现实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老残游记》对老残形象作了浓墨重彩的描绘,从旅途见闻凸显老残的爱国思想;从具体的细节和细腻的心理刻画,表现老残的爱民情怀;正侧面描写映衬,体现他对国家民族前途的理性思考。老残这一形象的创造所显示的文化意蕴和影响是:知识分子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民本思想的表达;近代历史的凝结。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狐意象,源于远古时期先民的图腾崇拜意识。两汉时期,它呈现出瑞兽和妖兽的双重身分。从六朝到唐代,狐在被神化和妖化的同时,也不断地在向人的方向发展,逐渐获得人的外形和气质。到了明清时期,文学作品中狐的形象和内涵更加丰富多彩,其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尤其《聊斋志异》中具有人形美、人性美、人情美的狐意象,既是作者寄托情感、慰藉心灵、超越现实、实现生命价值的载体,更是那个时代社会、文化状况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春秋赋诗是西周礼乐制度的“变体”,是诸侯国进行文化争霸和贵族身份确认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春秋各国共同的文化心理和文化认同感的重要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长期生活过的赛珍珠对中国社会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对中国人民有着自发的情感,她以一种跨越国界和种族文化的视角对中国当时的社会状况进行客观描述.赛珍珠对中国农民的心态有着细腻、直接的观察,她准确地把握住了“土地”这一中国农民的生存基础和文化命脉.在其代表作《大地》中,赛珍珠饱含女性主义的同情,以写实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阿兰、王龙等一批勤劳朴实的中国农民形象.她的作品既改变了19世纪以来西方人心目中被扭曲的中国人的形象,更充分地展现了中国农民热爱土地、珍视土地的“大地情结”,从而开启了西方世界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理解之门.  相似文献   

14.
赵宁 《文教资料》2011,(6):12-13
小说《红楼梦》中描写了众多僧道形象,他们有的外表邋遢疯癫,而实际济世度人;有的外表道貌岸然,内心却庸俗卑劣。二者相较,可以看出曹雪芹的讽世用意。  相似文献   

15.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前后共有六个名号。其彼此往复变化给读者的表象是儒、道、佛三种思想相互交叉,甚至抵牾,但从根本上来说均源于孙悟空心性的变化:儒家思想是其基本的哲学思想,又以道家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去追求一份佛家“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济世情怀。  相似文献   

16.
《名利场》是萨克雷的一部经典作品,也是英国文学中比较典型的讽刺小说,这部作品通过描述两位不同性格女性的命运,形象地反映了维多利亚时期上层资产阶级以及贵族之间尔虞我诈、追名逐利的现实生活。而萨克雷这种幽默讽刺的文风也备受文学界人士的关注,本文主要针对萨克雷《名利场》中女性形象所包含的社会意蕴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野叟曝言》塑造了一大批形态各异的僧徒形象。总的来看,小说中的僧徒基本上都是以奸邪淫恶的面目出现的。作者以韩愈理论的继承者和实践者自居,以“扫除二氏,独尊圣经”为已任,文素臣救弊图治、崇正辟邪的丰功伟业,正是作者理想的寄托。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以写实的笔法,塑造了一批丫鬟形象,揭示了她们的悲剧命运,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她们的婚姻状况。婢女被视为主人的私有财产,主人可以随意奸占,同时其婚配也完全由家主决定,即使被收为妾也不能彻底改变自己的地位。由于正常的婚配权得不到满足,婢女心存不满,往往会借出轨行为来满足自己的欲望。随着婢女买卖的合法化,婢女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化,她们的婚配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19.
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在风物、哲思相融合的叙述中,追寻历史现象、描绘文人形状、剖析文明兴衰、追究文化命运,以激愤的底气、悲壮的情韵把沉重的历史沧桑感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作者对历史文化的沉思,对时代和社会的感怀,对人生和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体现出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浓郁的人文批判精神和立足于精神层面的对自我与精神的超越。《文化苦旅》中"苦"之意蕴有三:一是在山水风物中寻觅文化之"苦";二是在传统文人精神的底蕴中挖掘文化之"苦";三是在历史的沉思中提炼文化之"苦"。  相似文献   

20.
《歧路灯》中的巫翠姐身上固然有不少毛病,但优点也是有目共睹的,主要表现在:没有丝毫礼法观念,从语言、思想到行动都不受礼教的桎梏;心无芥蒂,性情爽快;心地善良。对巫翠姐性格成因的分析,可以发现蕴涵其中的深刻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