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任何一堂优质课都是精心备课面来。随着新课程实践向纵深发展,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也必然发生巨变。在以往的教师备课过程中,教师总是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吃透教材上,很少会去考虑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会有哪些感受,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整齐划一的,束缚了学生创新潜力的发挥。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备课,备学生永远是最关键的。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备课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要充分地“备学生”,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备课是教师上好课、上出优质课的前提和保障,也是教师将课程转化为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的桥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备课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和探索,找出国内外备课研究存在的差异,为下一步进行备课研究做好引领与铺垫。  相似文献   

3.
龙增坚 《广西教育》2012,(30):28+38-28,38
备课是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法,构建优良的教学方案,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过程,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教师教学观的体现。备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接受。作为教师,不仅不能忽视备课,而且要花足心思、下足精力去备课。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初中物理课的一些备课技巧。  相似文献   

4.
在以往的教师备课过程中,教师总是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吃透教材上,很少会去考虑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会有哪些感受,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整齐划一的,束缚了学生创新潜力的发挥。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备课,备学生永远最关键。要做到充分地“备学生”,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一、有效备课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保证,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不再是一个教师单打独斗的单边活动,它应该是多个教师合作的、与学生互动的、多边资源整合的过程.有效备课更强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即对教材内容重新进行选择、组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0,(10):13-14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如何备课,以何种形式备课,备课的环节有没有落到实处,这直接关系着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备课是教学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备课是学校教学工作管理的重要内容,既是衡量教师基本功和专业水平的一个标志,又是衡量教师责任感的一把尺子。本文分析了当下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影响备课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教师、教材和学生。教师传统上只注重备学生和备教材,而新课程不仅要求备学生和备教材,对教师自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从2005年任中学历史教研员以来,每月组织本区高一、高二历史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经常对高中历史学科进行教学调研。现结合自己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谈谈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备课所遇到的新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郭生 《天津教育》2023,(2):135-137
<正>在当前我国教育环境下,教师不仅需要针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更需要重视不同学段学生的感受,基于学生的情况对语文教学进行优化设计,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在新课标、“双减”等一系列政策的导向下,小学语文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阵地,教师更应当积极响应变革,基于当前的教育改革背景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优化。电子备课是利用当前校园网络和局域网所进行的一种数字化备课模式,大大节约了教师的备课效率,为教师的备课过程提供了许多方便。但是也有不少教师反映电子备课出现了相应的弊端,  相似文献   

9.
备课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过程,只有备好课才有可能上好课。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备课提出新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备课有以下具体做法。一、研读课程标准在调研中发现,有的教师备课时仍习惯于只备教材,不看标准。新课程教材只是教学资源之一,课程标准才是教学的依据,是考试和评价的依据。所以,备课应以标为本,不能以本为本。备课时的具体做法是:1.确立标准和教材的对应关系二者的对应关系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备课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常规工作,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点。《保教指南》明确指出,要使备课成为一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性工作。在指南精神的引领下,我们重新梳理了几年来对改进教师备课工作的实践研究,赋予教师备课新的灵性。积极探索在教研组支持下的教师个人发展型备课新架构,进一步提升了星级备课、共享备课的有效性。通过备课先导小组的引领,开展轮流式备课沙龙、专题研讨式备课研讨、经典式备课分享等研讨活动;大力推进星级备课制度,关注不同层级教师的备课成长;鼓励教师个体在教研组的支持下开展四栏式导学备课一个内容,三次备课,加强备课后的反思,努力从备教材走向备幼儿,从入门走向专业。  相似文献   

11.
黄芳 《教师》2011,(28):17-19
教师的备课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常规工作,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点。《保教指南》明确指出,要"使备课成为一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性工作"。在指南精神的引领下,我们重新梳理了几年来对改进教师备课工作的实践研究,赋予教师备课新的灵性。积极探索在教研组支持下的教师个人发展型备课新架构,进一步提升了星级备课、共享备课的有效性。通过备课先导小组的引领,开展轮流式备课沙龙、专题研讨式备课研讨、经典式备课分享等研讨活动;大力推进星级备课制度,关注不同层级教师的备课成长;鼓励教师个体在教研组的支持下开展四栏式"导学备课""一个内容,三次备课",加强备课后的反思,努力从备教材走向备幼儿,从入门走向专业。  相似文献   

12.
备课是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和联系纽带,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备课改革,其结果必然是使教学活动的过程体现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真正富有实效的教师集体备课,可以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培养教师  相似文献   

13.
备课主要有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两种方式。教师要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就要在备课时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做好充分的准备。一、集体备课中的无效现象及对策集体备课模式下的弊端,一是部分教师的依赖心理导致备课实效性下降。实行集体备课活动,是为了让所有教师参与进来,使教师在自我钻研的同时,吸收集体的智慧,做到个体发展与集体成长并举。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将原来个人准备的教案形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广大教师对备课有了新的认识,备课不只是简单地写教案,而是对教学过程的整体规划和预设。在新的教育形式下,理念新、教材新,学生活、课堂生成多,备课就显得更加重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而课堂效益能否提高,完全取决于课前的备课是否充分。如何既提高备课的效益,又摆脱备课的烦琐,这是一对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的形式上大胆地改革,在备课效益上做好文章。任何人都不能说教师不需要备课,只不  相似文献   

15.
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环节,备课的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堂课的质量。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对教学重难点的理解,以及对教学过程的把控都能体现出教师的备课水平,备课的过程也是教师钻研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如何备好一堂课是每个新手教师应该关注学习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能力已成为教师值得关注的问题。而精彩的课堂须从备课开始,因此,对我们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以英语学科为例,从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教案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教育资源的运用四个方面就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通过备课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7.
备课是展现教师教学艺术的序幕。备课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对自己组织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的内容、时间和空间结构的规范和优化过程,这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通常我们采用独立备课形式,这种形式可以彰显教师个人对教材的独到见解。于是,课堂上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但教师个人独立备课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过分追求独到见解,而忽略了教学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渗透与训练,此外,个人独立备课也容易遗漏知识点。  相似文献   

18.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语文教学中,备课是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备课是再学习的过程,是教师实现知识、情感、能力目标的重要手段。现代教育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备课应具创造性和个性,同时,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发展,留意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以及情趣感受,将教师、学生、  相似文献   

19.
现行备课方式的弊端 当前,备课工作主要沿用“教师写教案”和“领导检查教案”这种单一的模式。它的弊端表现在:写教案占用了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造成了“以抄代备”、“课后备课”等不良现象,使备课过程难免低效、高耗;条条框框太多,束缚了教师备课的创新意识;备课的功能由“服务于教学”异化为“服务于检查”。 教学过程具有不确定性,新课程下教师应利用这一点来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的过程应是老师、学生、教材之间的动态生成。而写教案这种传统的备课方式,在课前一厢情愿地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提前预设,唯恐不细、不精,以细化环节为能事,给教师和学生以无形的束缚,使得教案成了师生表演的剧本,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0.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是教学过程中备课环节的写照。对教师来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备课。所以,中职教师必须对有效备课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有正确认识。本文主要从中职专业课备课特点入手,对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提高备课有效性的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