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赏析美点文如其人。贾平凹是一个朴实的山里人,他的文章也就质朴得如山上的一块石头或一棵野草,但石头野草亦是风景,总是在平淡之中寓含了无限的情味机趣。这篇散文,无论是立意、选材,还是构思都是平中见奇,拙中藏智,实为一篇美文。它用平实的家常话,讲述了一个平凡的小官的故事,因为小官是一个率直粗犷的“土地神”———一镇之长,所以作者也就用了平白的话语甚至粗俗的字眼来描述,遣词用语一如人物形象本身,平实无华,充满泥土味儿,特色语言与特色人物有机结合,使二者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在不事雕琢中却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从而显示了文章…  相似文献   

2.
《只有岁月才能读懂》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写人散文,它以朴实无华的笔触刻画了一个为支撑贫困家庭而备受艰辛的“阿嬷”形象,讴歌了“坚持、固执,不向环境低头认输”的可贵精神。阅读这篇散文,为我们给凡人作传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野草水花生     
水花生是一种多年生匍匐草本植物 ,叶对生 ,茎光滑 ,中间还空心。它的学名是什么 ,我没有去查 ,只在一本学生课外读物里看到叫它喜旱莲子草。这名字表明这种野草“喜旱” ,而实际上它却偏偏“喜水” ,不然我们就不叫它“水花生”了。它是一种水陆两栖的野草。这种野草生长迅速 ,藤蔓极易蔓延 ,在地里 ,一不留神 ,它就能把作物掩到在由它织成的“网”下而置其于死地 ;在水中 ,它可以长得不顾一切而让河道拥塞。据说这是一种外来植物 ,竟和日本侵略者有关。老人们说 ,这种野草是日本鬼子打到上海后带过来的 ,是他们专门用来喂军马的 ,所以我们…  相似文献   

4.
《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中所写的景都是普通的山树和小屋。但作者却能从这平凡之中,“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用他那生花妙笔,幻化出幽深的意境,显示了无穷的情味。读着这篇散文,我们就象在观赏一幅清雅的水墨画,诵读一首感物抒怀的无韵诗,聆听一曲山树小屋交响乐。标题一语双关、虚实结合。说它实写是指“我的空中楼阁”建在山上,“夜晚它是  相似文献   

5.
《风筝》写于一九二五年,最初发表在《语丝》周刊上,后来,被作者收入《野草》。鲁迅自称《野草》是“散文诗”。这种文体,与一般的抒情散文有明显的区别,同诗却十分接近,可以说,是用散文的形式写出来的诗。其特点是,不论写人,还是叙事,作者的真正用意  相似文献   

6.
<正> 《野草》是鲁迅创作的唯一的一部散文诗集。它包括作者一九二四年九月至一九二六年四月所写的二十三篇散文诗作。一九二七年收编成集时,又作《题辞》一篇,共二十四篇。《野草》具有奇特的构思,丰富的想象,浓郁的抒情,优美的意境,显示出作者艺术上的独特风格和卓越才华。正如作者所说:“我的那一本《野草》,技术并不算坏。”纵观《野草》,艺术表现上最显著的特点,是善于运用象征的手法。  相似文献   

7.
美点赏析这是一篇充满理性色彩的散文,作者却以感性的笔法含蓄地为读者解读了人生的密码。全文行文流畅,开篇切题,“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从而提挈全篇。作者展开联想,先将“生命”比作“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形象生动,那滚滚东流的江水,源自高原冰雪,聚百川而成,气势磅礴,一泻千里,颇具震撼力。作者以“享乐”一词活灵活现地概括了这“一江春水”“行程”的特点,百折不挠而从容坦然。然后,文章以含蓄的文字,借用四个“有时候”形象描述了江水在不同环境下的特点。遇到“岩前阻”时,它“怒吼”搏击,势不可遏,一泻千里。…  相似文献   

8.
散文形式多样,变化无穷,因此,大多数同学在阅读散文时常常感到有些困难。这里给同学们介绍一些阅读散文的方法。一、寻找散文的线索线索是散文组织安排材料的“纲”。阅读散文要紧紧抓住这条“纲”,弄清它安排组织材料的规律,从而沿着这条“纲”去分析文章的内容,明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及其选材组材的意图。例如阅读杨朔的《荔  相似文献   

9.
一、从童年到青年记忆的苦涩 《婆婆丁的故事》开篇是构思别致的散文《大地的爱》,写的是作者童年记忆中卖花翁的故事,同时向世人报告了齐齐哈尔这一个古老而有韵味的,名字——卜奎,同时也告诉世人自己就出生在这块虽曾荒蛮但却富有诗意的土地。 作者“童年的记忆里,我们卜奎的春天,是伴着一声‘山芍药’开始的。”家乡的美丽,在她童年的记忆里是无与伦比的了。芍药花是一种常见的花,尤其是东北人对它更是熟悉不过了。而这里作者所写到的芍药却带个“山”字,这“山”是东北人特有意识里的“山”,即野外的意思,说明这芍药花是野生野长的,有人将它从野外采来拿到城里卖的,这样作者就自然地把卖花翁推到读者的面前了。行文如流水般通畅,毫无雕琢的痕迹。  相似文献   

10.
而今的文学创作仿佛走入了一个怪圈作家流派越来越多,读者却越来越少,让人久思而不得其解。读李艳庭同学的文章,总给人一种似有所悟的感觉。读他的散文,我们仿佛一步步走进他平和宁静的内心深处,聆听他快乐、轻松的歌与他一起分享人生的欢乐与忧伤。文学是人学,文学所表述的是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写散文处处有“我”在,而又最忌故意表现自我,要做到这一点,“纯”和“真”是至关重要的,点滴纯真的感受胜却大篇造作的表现自我,这也许就是李艳庭的作品带给我们的一点启迪。艳庭同学还年少,…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散文《雪》,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精妙绝美的写景散文,它对于陶冶青少年优美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写作能力,都是很有裨益的。《雪》写于1925年1月18日,发表于1925年1月26日《语丝》周刊第11期,后来作者收入散文诗集《野草》。在《野草》中,这是最明白、浅显、易懂、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一篇。  相似文献   

12.
鲁迅说:“我的那本《野草》,技术不算坏”,“我自爱我的野草”。再读《野草》的开篇《秋夜》,便愈感它是一部美的珍品。 《秋夜》,独具匠心的精巧的形式结构,给人们前后照应的对称美。 这篇散文诗,是写“我”在一个萧瑟的带寒意的凛秋之夜,在自己的后园和房室内的所见所感。作者以时间的自然流动  相似文献   

13.
《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一篇,它与《野草》中的大部分篇目不同,不是用奇倔的意象和象征的语言表现作者的孤独前行与反抗绝望.而是用较有华彩的语言对照“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花”,在“江南的雪”中又有自然的雪景与人工的雪景的对照.直到篇末才写到“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灵”,才隐约透露出《野草》那种“荷戟独彷徨”的韵调。  相似文献   

14.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五四”以来的优秀散文,被称为“白话美文”的典范作品。它既是写景的名篇,也是抒情的杰作。读着这篇散文,一幅清新、美丽的景象立即呈现在眼前:莲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色迷人.象朦胧的梦幻,象缥缈的歌声。那里有画,有诗,有情,构成了深邃的意境。在那浓烈的诗情画意里,蕴含着作者艺术上的追求与苦心。这平常的虽是“日日走过的荷塘”,在作者笔下却展露了非凡的风姿,然而我们也于这荷香月  相似文献   

15.
《野草》杂志是抗战时期全国重要的文艺月刊之一。从《野草》的创办过程与办刊宗旨看,五位编辑为这份刊物所作的定位是“杂文期刊”。目前研究界也一致将《野草》视为抗战时期重要的杂文期刊。然而,对桂林出版的五卷本《野草》杂志进行认真阅读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后可以发现,刊载于《野草》杂志上的散文小品的比重远远超过了杂文,而且其质量也不低于杂文。这一现象就提示我们可以重新思考《野草》杂志的定位。《野草》不是纯粹的杂文刊物,而是散文小品与杂文并重的刊物。  相似文献   

16.
《小麻雀》是作家老舍三十年代的作品,这是一篇写动物的散文。通过记叙一只带伤的小麻雀又被猫咬伤的经过,抒发了作者同情弱小、关心被侮辱被损害者命运的感情。文章还透露出弱小者要尽快觉醒,勇敢地抬起头来掌握自己命运的热切希望。课文细致地描述了“我”所见到的这只小麻雀的形象:它羽毛“刚长全”,曾被人“养熟”,左翅的一根特别长的长翎“给扯坏了”,似乎要“脱落下来”;它只会“跳”和短距离低“飞”,模样“并不美丽”;“它被人毁坏了,可是还想依靠人”,“它的眼睛现出进  相似文献   

17.
常听一些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写散文最容易。可不,每个人过学、读过书的人谁没写过散文?几乎每位教师给学生的第一次作文都是要求写散文。不过,莫里哀的喜剧《醉心贵族的小市民》中那位攀附风雅的市侩那句名言,却从反面向我们的散文作者敲了警钟。他说:“天哪!原来我说了四十多年的散文,自己竟一点都不知道呢。”如果认为怎么说都是散文,怎么写都是散文,那可就真让人不知该哭还是该笑了。  相似文献   

18.
散文只会将作者创作的广阔世界,暗示给细心观察深微体会的读者们。正是这种特质,使散文成了不少地市近几年中考语文的压轴试题。那么,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散文上有所突破呢?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散文的另一个特质——“形散神不散”。内容形式可以“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可主旨意蕴却聚焦在一个点上,总是鲜明生动、意气贯通。所谓“似散而实聚”是之谓也!正因如此,阅读散文时只要机准了“神”.就等于找到了解读散文的余钥匙。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寄语:作者说,“冬天,是一首难忘的抒情诗。”其实,作者这首诗就很抒情。冬天给人的印象本来是“雪粒”、“北风”,但是它也有“梅花”和“鸽哨”。作者把这一切都合成冬天的内涵、冬天的启示,让我们“少年细细品读”。冬天就要到了,我向少年朋友们推荐这首抒情诗。——主持人尹世霖  相似文献   

20.
散文要写出诗意。这是许多散文家的共同的创作经验。高尔基说:“我们的青年是否也可以试一下,热情地用散文来写人们,使得散文也自然而然地变成诗”(《回忆高尔基》)。鲁迅把他的《野草》称为“散文诗”,很好地说明了散文与诗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