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法律起源可上溯到400O年前的夏朝。夏王朝把原始传统习俗中有利于巩固自己统治的那分,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宣布为全社会的行为规范,并用国家强制力来保证执行,从而成为中国古代法律的肇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国古代立法以其独有的风格和体系,到清代前期已经形成了雄踞东方的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中国古代的司法监督伴随着法的建立和发展也就出现了,作为国家司法监督机关的是御史台。“御史”之名,最早出现于殷商时期。甲骨卜辞中有“御史卫”的说法。但直到西周时,对御史的职掌虽有明确记载,只是尚无后世监察之责,为…  相似文献   

2.
中国自秦汉至清末的两千多年中,社会性质未变,政治结构未变,法律体系也未变。有人称之曰:这是一个超稳定的系统。就这个系统的政治法律层面而言,是以儒家之精神为精神的,尽管实际上是“外儒内法”、“阳儒阴法”,但法家的东西毕竟还是上不得台面。那么,在政治法律...  相似文献   

3.
关于古代中国交通与城市的发展问题,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多集中在一些断代、局部问题,对于长时段、全方位的宏观分析明显不够。本文即从较为宏观意义上的古代中国交通与城市的发展问题展开讨论,认为交通网络变迁是推动古代中国城市体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一是特征鲜明的驿道交通网络构建对于古代中国行政中心城市体系的形成及运转至关重要。二是隋唐以来大运河交通兴起所带动的运河城市大发展,推动了行政中心城市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显示出古代中国城市体系演变的新趋向。三是明中叶以来远距离商道交通的兴起带动了沿江、沿海港口城市的显著发展,昭示着全国城市体系再次发生新变化。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把加强法制建设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他强调:“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并提出了“依法治国,依法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的基本战略。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强文化法制建设,建立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法律法规体系,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文化领域落实依法治国方针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莫荻 《世界文化》2013,(1):49-51
如果一个普通的公民不能接近法律,那么一个高度发达的法律体系又有什么用呢?——【英】戴凯恩  相似文献   

6.
世遗保护,立法当先——在世界遗产的保护上,世界遗产所在国的作用首先表现在保护法的制定上。中国地方人大常委会和政府除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普遍制定了相关实施细则,还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30个专门保护辖区内世界遗产的地方性法规、地方规章、单行条例以及特别行政区法律,其中西部保护世界遗产地方专项立法有10个。西部地方世界遗产保护专项立法规模初具,但法规体系尚不健全仍是一大缺憾。  相似文献   

7.
一谈到唐太宗,人们自然地认为他吸取了隋亡之教训,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盛世。笔者认为,在论述唐太宗的法律思想时,却不能这么简单。准确地说,他更大程度上是吸取了隋兴的成功经验,从而开创了中国法律史上的新时代,使当时成为中国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轻刑时期。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初,我国出现了女子学堂,为女子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女学生们在学堂里接受新知,增长见识,研习学问,在德、智、体、音乐、美术等方面都受到了训练,一些人还接受了医学、法律等方面的职业训练。女子学堂促使女子走出闺阁,走向社会,弥补了中国传统教育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作为军事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中国古代治军思想是千百次王朝战争和大规模军事行动的经验总结,是前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随着军事法律、法规、军制的不断完备,一些治军思想和观念对于军队的管理控制、提高军队战斗力等方面发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作用,也成就了一批卓越的军事指挥人才。中国古代军事家们的治军思想来源于一次次战争经验,也来源于对前人理论的不断研究和探索。这些治军理念的精髓对于今天的强军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的法律与宗教具有密切的联系,无论从文化渊源还是从律令的制定、执行或者施行上都可以从中寻找出其相伴而生、共同发展的踪迹和烙印。中国古代法律与宗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但古代原始社会的巫术、祭祀、敬鬼神等宗教活动对法律的起源产生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王权神授的影响下,将人为意志的法律与对天的崇拜完美的结合起来,法律成为来自神意和上帝的恩赐,只要虔诚地尊奉上天,必会得到上天的惠顾,"王权神授"成为远古时期典型的宗教信仰。同时,"神明裁判"、"礼法并重"、"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成为这个时期重要的法律原则,并对执法、行刑与道教、佛教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佛教发展的早期,佛教保留有印度佛教的特征,与中国世俗皇权还不能完全融合。国家统治者也开始逐渐摸索控制佛教的方法。南梁梁武帝作为一朝君主,也以笃信佛教闻名历史。他在位期间,为促使世俗法律调控并改革早期佛教作出了较大贡献。制荤腥戒从佛教规则内部来规范僧侣活动,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历史事件。通过研究制荤腥戒的背景、过程,评价荤腥戒制定的效果及影响,理清中国世俗皇权法律促使早期佛教中国化、世俗化的历史脉络,对探讨皇权法律与宗教的关系犹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法律实证主义在中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实证主义为十九世纪法律思潮,近世英国的分析实证主义与德国的历史实证主义,俱是此种思潮的产物。然而,讨论中国的法律实证主义并不一定意味着能够找出中国的分析法学派或历史法学派。实际上,本文的目的不是要考察某一具体的法学流派,而是在明了一般社会、历史及文化背景的  相似文献   

13.
赵瑛 《华夏文化》2000,(1):23-24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以改变传统史学模式、建立科学史学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新史学思潮,促使传统史学逐渐向近代史学迈进。与新史学思潮的主将梁启超、章太炎、夏曾佑等相比,刘师培的地位稍逊一些,但刘师培在1903年到1908年的一些史学著述却以其“识见之新颖与夫思想之超卓,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佛教发展的早期,保留有印度佛教的特征,与中国世俗皇权还不能完全融合,国家统治者也开始逐渐摸索控制佛教的方法.南梁梁武帝作为一朝君主,也以笃信佛教闻名历史.他在位期间,为促使世俗法律调控并改革早期佛教作出了较大贡献.制荤腥戒从佛教规则内部来规范僧侣活动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历史事件.本文通过研究制荤腥戒的背景、过程,评价荤腥戒制定的效果及影响,理清中国世俗皇权法律促使早期佛教中国化、世俗化的历史脉络,对探讨皇权法律与宗教的关系犹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德主刑辅”思想自汉朝被董仲舒正式提出以来,一直影响着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法律制度.如唐初的“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便是“德主刑辅”思想的延伸与发展.它是整个封建社会极为重要的法制思想,其核心内容甚至波及到当今人们的法律观念.这种法律思想强调以道德教化作用为主,以法律强制为辅,主张“礼治”、“德治”、“人治”,从而轻视法律的强制力和威慑作用.正是受这种法律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处于君主专制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对名曲《小河淌水》的源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甚至诉诸法律.艺术作品的学术分歧诉诸法律,往往是艺术家的一种无奈,抑或是悲哀.法律也许能解决一些明显、简单的权属问题,但它恐怕很难真正揭示艺术上的传承因果,创作上的心理奥秘,也很难有利于艺术家的创作心态与和谐共荣.我们希望还是尽量在"百家争鸣"的平台上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成中英教授最近在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就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相通的地方做了一次演讲,他认为中西方哲学可以打通、可以整合,也就是可以建立起和谐的哲学。成中英教授试图用中国文化构造一个体系包容住西方文化,然后用西方文化中的管理因素去实际操作中国的日常生活,即是使经济、法律等生活具有可操作性。这在成教授看来就弥补了中国文化的不可操作性和西方文化的操作理性、工具理性的不足,以达成一个比较美满的结合。我认为成教授的研究是很深入的,总体上我是接受的,所以,今天想与成中英教授单独在更现实的问题上,也就是从中西哲学和…  相似文献   

18.
正主持人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中外关系史已经成为中国历史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学科方向,产生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当前中国改革开放的骄人业绩举世瞩目,中国已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跨学科探讨和交叉综合研究体现了本学科的属性意义,建立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史学三大体系,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需要我们做好中国中外关系史研究回顾与展望——传承与创新的工作。为此,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与《中华文化论坛》编辑部合作组织了"中国中外关系史学科体系建设"笔谈。笔谈学者围绕中国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中外关系史学科的定位、理论构建、研究方法以及拓展领域等展开了深入讨论。我们期望,这组讨论有助于构建中外关系史学科体系,推动中国史与世界史研究的深度融合,携手共建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历史学三大体系。  相似文献   

19.
1989年5月20日至24日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的这个国际学术讨论会是由中国文化书院与美国新基督教研究会联合召开的。来自美国、意大利、加拿大、以色列、新加坡等国及中国大陆的二十余名著名宗教学者参加了会议,北京大学教授汤一介主持了这次讨论会。与以往的一些中国宗教讨论会不同,这次提交的近二十篇论文基本上打破了就宗教本身理论与实践体系论宗教的模式,显示了学者们对宗教问题的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8月致中国史学会筹办的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贺信中指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①2019年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把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提上讨论日程。在如何建设新时代中国古代史学科体系建设方面,我认为亟待加强中国中外关系史学科体系建设。进入21世纪,在文化日趋多元化的国际社会中,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如何更好的保护并传承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是拥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传承绵延不绝,给我们留下了诸多优秀文化遗产,中华民族走过漫长曲折而又波澜壮阔的发展道路,中国历史中蕴涵的经验、智慧无比丰富。研究总结中国中外关系史的历史经验,对于形成中国特色历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