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边霞 《幼儿教育》2000,(10):8-9
在儿童的发展和教育的问题上,历来就有“内发论”与“外铄论”两种观点。内发论者主要持一种自然主义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认为儿童的发展是自然生长的结果,其发展历程是自然早已预先设定的,教育的作用在于为儿童的自然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就像园丁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一样。外铄论者则主张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是儿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如洛克的“白板说”就把儿童看作是一块白板,教育者可以在白板上随意描绘,使儿童发展成教育者想要塑造的样子。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内发论  相似文献   

2.
环境对儿童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儿童的身心是在内外界刺激的帮助下发展起来的,是个体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即使是动植物,为了发展自己的内在潜能,都需要一定的环境,如植物需要一个有空气、土壤、水分和阳光的环境,动物也需要一个可以自由觅食、找伴侣、建立“家庭”、满足各种不同本能的能够自由活动的环境。而人作为最复杂的有机体,就需要有更多的环境因素,以便能正常地生长和活动。著名的意大利小镇瑞吉欧·艾米丽亚把环境视为教育儿童的重要因素,把环境看作是除了班级两名教师之外的“第三位教师”。而且这位“教师”为…  相似文献   

3.
金色童年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历史而又现实的课题 儿童是什么?儿童应该得到什么样的教育?这是教育史上教育家们一直苦苦探索的问题。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儿童是“小大人”,一出生就具备了大人的素质,与大人的区别在于“大”与“小”。依照这一儿童观,儿童的教育就是按照“大大人”的标准来塑造儿童,使其尽快成为“大大人”。这种儿童观与儿童教育观在古斯巴达教育中,尤其在中世纪的宗教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在后来的资本主义教育中,也一度盛行,例如,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儿童观与教育观,就是典型的代表”。在中国教育史上,荀子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乃至在漫长的封建教育中,这种  相似文献   

4.
教育文摘     
儿童观与教育问题儿童观,就是怎样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在中国,儿童观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来看有其特殊性,特别是在家长的”子女观”和教育者心目中的“学生观”上,仍残留着大量的封建时代宗法制儿童观的影响。从实际上看,“子女观”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两种看来相互矛盾的观点:一是把儿童当“小奴才”看待,随意对孩子施加体罚、羞辱等肉体或精神虐待;二是把儿童当作全家的“小祖宗”看待,独生子女被奉为“小祖宗”的可能性更大。二者共同的本质在于,在  相似文献   

5.
当前,要有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实施幼儿素质教育,教师首先就要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为此,教师要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要“站在儿童的位置上”,“钻到儿童的肺腑里去”;要充分了解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体察儿童的需要;要将儿童视为学习与发展的主...  相似文献   

6.
美国学生指导经过百年的发展,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研究这一特色,对我国正在兴起但仍相当薄弱的学生指导来说具有重大意义。美国学生指导的特色1.指导模式的个人本位性众所周知,美国近现代教育受杜威的思想影响较深。杜威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是“教育即生长”。在他看来,教育的作用就在于促进儿童生长。教育要尊重儿童生长的需要,把握儿童发展的时机,注意儿童在生长过程中每天所具有的特殊形式。儿童有了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一种特殊产业,教育具有产业性是没有疑问的。〔1〕但是,教育产业生产什么、其产品的属性是什么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人认为教育产业的产品(以下称“教育产品”)是人才,有人提出是教育服务消费品;有论者认为教育产品的属性是公共产品,也有人认为是私人产品。因此,研究和探讨教育产品及其属性,不仅在于理论上的澄清与厘定,还在于解决教育产业运作中的实践问题。本文拟就这一论题略表浅见。  一、教育产业的产品是什么(一)“人才”说悖论长期以来,人们都把“人才”当作教育的产品。认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才,人才成长需要培养,人…  相似文献   

8.
1、中西语言观上的跨文化差异中西方语言观的根本差异,就在于对语言本质的看法不同。在中国,无论儒家、道家,还是佛家,都把语言仅仅看成表“意”、达“意”工具。但是,西方人却不赞同只把语言视为一种工具的观点。尤其是近代以来,西方贤哲对语言工具观的批评尤甚,极力强调要重新审视语言的本质。首先,他们把语言视为人的存在形式。认为语言  相似文献   

9.
个体发展论思想始终贯穿在杜威教育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究历程中.杜威教育思想中的儿童个体发展论是建立在其过程性与辩证性的“经验人”人性假设之上,与此相应,杜威认为儿童个体是作为整体而存在,且儿童个体发展是经验改造中个性之自由生长过程.这种个人发展论影响了杜威对儿童个体、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看法,他认为在一定社会中,通过教育通达儿童个性生长之旨趣在于民主发展.  相似文献   

10.
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依据自己的经验哲学观、心理观和社会观,建立了自己独特的课程观,对20世纪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杜威课程观的理论基础杜威的课程观是其实用主义教育观的突出表现,具体而言,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教育即生长。杜威认为:“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之外,没有别的目的。”在他看来,教育是一个自然过程,儿童和成人都在生长,只是生长的方式不同而已。因此教育无需用成人的标准来框定儿童,儿童的生长本身就是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负担和竞争是义务教育的正常现象,而负担过重和过度竞争才是要解决的真问题。其根本原因,一方面在于教育具有产品标准化、信息不对称等易引发过度竞争的一般特征,另一方面在于教育具有公共资源的属性。由国家承担主要的教育成本且资源分布不均,促使个体通过牺牲式教育抢占更多公共教育资源以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却导致国家集体利益的损失。其直接原因在于,代理人缺乏对儿童健康成长的认识,把额外争取到的公共教育资源视为牺牲式教育的补偿,而且为防止孩子年龄增长导致的控制能力减弱,代理人更加倾向于在儿童学业初期就施加过重的负担以“打好基础”。“双减”政策与《家庭教育促进法》可以全空间约束过度教育竞争,但也随之产生了约束有效性和约束成本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防止“双减”政策产生限制竞争却抑制发展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论儿童教育的出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儿童观认为,儿童与成人相比,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无知.与此相应,儿童教育的任务就是把成人世界的东西灌输给儿童.而现代儿童观则认为.儿童有其不同于成人的生活,儿童是在自己的生活里实现其成长的.传统教育是学习取向的,现代教育是成长取向的.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没有任何事物比儿童及其成长更重要.除了现代儿童教育观念,我们别无选择.  相似文献   

13.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由于福禄培尔对幼儿教育质量的关心而出现了幼儿园,更确切地说是“儿童乐园”。福禄培尔认为儿童就象生长着的植物一样,需要细心培养。从那时起,幼儿园就成了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尽管其支持者们为了坚持其培养目标而经历了种种磨难。现在虽然还有叫幼儿园的一年制学校,但与一代人以前的幼儿园相比却根少有相似之处了。令人欣慰的是,随  相似文献   

14.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是课程论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杜威基于其独特的哲学观、心理观和社会观,通过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完整地确立起了经验自然主义课程范式。他认为传统的学校课程以学科为中心,没有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学科分得过细,脱离生活实际。他主张教育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认为“学校即社会”,“教育是一个社会过程”。他反对教育以学科为中心,倡导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要以儿童的活动和生活为中心编制课程,这样的课程又叫“活动课程”或“生…  相似文献   

15.
谈中小学德育课程与教学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课程是学校实施德育的根本.传统课程观把课程看作是静态的,具有预设性,把教学活动视为受教育者之外的东西,为教育者所控制,道德价值及规范体系通过教师的传授,使学生掌握并形成一定的品德.现代课程观与其最大的区别在于把课程视为一种动态的过程,课程的本质不应该由教育者控制,而应该从儿童的兴趣、需要和个性发展方面出发,重视受教育者主体作用的发挥,重视受教育者与教育环境的交互作用,使学校德育生活化.  相似文献   

16.
谁都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但很多家长往往付出了苦心却见不到效果,这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家长教育观念的偏差导致家庭教育出现了误区。家长的教育观念主要指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观念,包括家长的亲子观、人才观、儿童观和教子观。一、亲子观指家长对子女和自己关系的基本看法,也可称作教育动机。家长对子女的看法是多种多样的。教育动机也就各有不同。有的父母把孩子看作社会的小公民,其教育动机可称为为国教子;有的父母教育孩子是为其将来的幸福,其教育动机可认为是为  相似文献   

17.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一门学科,不是使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数学概念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得出新的数学概念.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创设情境”,或者,“创设情境”应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情境”创设有什么基本原则以及情境创设应注意哪些问题?本文认为,要创设出符合儿童内在发展需要的“真”情境.  相似文献   

18.
“量力性原则”是资产阶级教育学中提出来的,其理论基础是“教育应与自然相适应”。资产阶级的教育学家完全离开了人的社会性,离开了人的历史发展,把儿童当作生物看待,认为人的发展就象树木的生长或鸡蛋的孵化一样,对儿童进行教育,就是使其“天生素质”得到自然的发展,他们  相似文献   

19.
陈敏 《江苏教育》2022,(47):43-47
《儿童的世纪》一书透视了儿童观念、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之间的内在关联,发现现代儿童观的核心在于认为“儿童脆弱而纯真,处于成人的准备阶段,因而需要被保护,且必须接受专门的社会化过程”,由此,家庭和学校成为特殊的儿童培养机构。反思之下,此种儿童观本身存在着“过度保护与自由发展”“劳动无用与情感无价”和“当下价值与未来价值”三对悖论,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信息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教师应视儿童为主动学习者,要看到他们在与环境, 特别是在与人的关系中主动构建知识、人格和文化的力量,他们应被看成是教育的主体。儿童是发展的,相信儿童自身具有重大的潜力是当今教育工作者一个重要的观点。受旧儿童观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大多认为儿童是无能的,一切听命于成人,把孩子视为被动的“接受器”。在这种思想影响下, 出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儿童主体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