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别防卫权是我国新刑法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的权利,有人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正当防卫的范围,缩小了防卫过当的范围;还有学者认为它对鼓励公民见义勇为,更好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是,另有学者认为,特别防卫权的规定无论在整体价值上还是在实证效果方面都不宜作太高的评价,主张在日后的刑法修订中废除特别防卫权的规定。鉴于目前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比较混乱的现状,本文就特别防卫权的相关问题提出些许见解。  相似文献   

2.
特殊防卫防卫目的中所保护的人身权利受到人身安全的限制主要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并且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也正是侵害了这三种权利。  相似文献   

3.
谭超  胥宁 《科教文汇》2010,(13):204-205
特殊防卫防卫目的中所保护的人身权利受到"人身安全"的限制主要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并且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也正是侵害了这三种权利。  相似文献   

4.
张秋萍 《内江科技》2007,28(10):110-110,127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在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可采取的正当行为.为避免其滥用,对其适用规定了严格的条件,为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对暴力犯罪规定了特殊防卫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无限防卫权是刑法的一个重大创举,在相当程度上扩大了正当防卫的范围,对鼓励公民运用正当防卫的法律武器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也有学者认为无限防卫制度的设立弱化了对侵害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为权利的滥用大开方便之门,并且存在价值上、人权保护上的多个误区,应当坚决予以取消。  相似文献   

6.
权利瑕疵担保制度追求对善意买方的合法利益的保护,是买卖合同中平衡买卖双方权利义务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民法公平和效益价值的体现.它起源于古罗马法,已为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和国际公约所承认,而我国《合同法》的规定比较简单,其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急需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武警部队在执行国内安全保卫任务中会遇到许多需要实施防卫的情况,因而,广大武警官兵应当依法正确实施防卫,严格遵守防卫的条件、时机、程序,合理选择防卫的手段,准确把握防卫的强度、限度。在维护公民的合法正当权益的前提下积极实施防卫,确保自身安全和公民安全任务的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8.
熊云武 《科教文汇》2007,(8X):127-129
权利瑕疵担保制度追求对善意买方的合法利益的保护,是买卖合同中平衡买卖双方权利义务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民法公平和效益价值的体现。它起源于古罗马法,已为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和国际公约所承认,而我国《合同法》的规定比较简单,其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急需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朱筱新 《百科知识》2012,(13):58-59
正西周礼仪制度确立的婚礼"六仪",一直被后代所沿用。古代皇帝的婚礼也依据古制婚礼的规定,必备"六仪"。但皇帝不可能像民间婚礼那样通过"媒妁之言"选定婚配,更不可能向女家"屈尊",故其婚礼的仪式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念动训练作为一种心理训练方法在警察防卫控制技术教育训练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其有效性正被逐渐认识,本文结合警察防卫控制技术训练实践,系统分析警察防卫控制技术运用念动训练的几种方法、作用及其训练时机,即对警察防卫控制技术训练质量的提高确有作用,促进防卫控制技术训练更为广泛更为深入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郑志慧  沈鹏飞 《金秋科苑》2008,(11):137-137
逆防卫是指犯罪人为免受来自干防卫人正在进行的不当防卫的侵害,在必要限度内所实施的防卫行为。正当防卫中的无限防卫赋予了受害人“合法”的将加害人致于死地的权利,加之刑法对防卫过当的宽容,使得加害人的应有合法的权益被尘封于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刑法的谦抑与中立有所动摇,这种状况对于树立科学的刑法理念及公正处理防卫人与犯罪人的罪刑关系均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2.
家庭暴力和一般不法侵害在成因、危害程度、私密性、被害人谅解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家庭暴力防卫权应有所区别于一般正当防卫.在家庭暴力防卫权构成上,引入美国刑法的防卫必要性要件,以躲避义务、反制暴力需要等实现理性限缩;以“受虐待妇女综合症”“精神和情感极度创伤规则”为借鉴,将侵害的紧迫性解释为可以预期且难以避免,以防卫认识指代防卫意图,将精神侵害型家庭暴力防卫解构为正当防卫、假想防卫、精神病、减轻处罚事由四种,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正当化、可宽恕化和轻刑化.  相似文献   

13.
逆防卫是指犯罪人为免受来自于防卫人正在进行的不当防卫的侵害,在必要限度内所实施的防卫行为。正当防卫中的无限防卫赋予了受害人"合法"的将加害人致于死地的权利,加之刑法对防卫过当的宽容,使得加害人的应有合法的权益被尘封于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刑法的谦抑与中立有所动摇,这种状况对于树立科学的刑法理念及公正处理防卫人与犯罪人的罪刑关系均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4.
在刑法理论中存在着偶然防卫可罚性与否的争。行为无价值一元论者认为偶然防卫成立犯罪既遂,行为无价值二元论者认为偶然防卫成立犯罪未遂,而结果无价值论者认为偶然防卫不具有违法性,因此不构成犯罪。本文拟从违法性本质这一角度来简要的说明偶然防卫在当今法治社会中应认定为犯罪未遂。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刑罚一般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就正当防卫问题,原刑法第17条规定为:“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上述规定对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的规定太笼统,导致在理论上有的观点认为防卫行为的强度应当同侵害行为的强度相适应,不能大于或等  相似文献   

16.
2011年宁夏以地方立法的形式规定建立科技进步影响评价制度,这是宁夏为破解科技进步难题率先在全国进行的重大创新。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科技进步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实施科技进步影响评价制度的必要前提,对于加快落实《宁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办法》中关于建立科学技术进步影响评价制度条款,提高宁夏重大规划和项目实施科技进步成效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岳焕升 《今日科苑》2007,(16):241-241
正当防卫是刑法赋予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合法权利。但是,要真正按照立法宗旨实施正当防卫,公民还必须正确把握好正当防卫所必须具备的几个条件:即防卫的目的、防卫的对象、防卫的时间和防卫的强度等,使自己的行为严格限定在"正当"的范围之内。以达到保护合法权益,制止不法侵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了特殊防卫权,但对其中的“行凶”行为的含义未作明确规定,致使理论界和司法实践都对此存在争议。本文就“行凶”行为的含义及如何认定“行凶”行为作了详细的论述,以便于司法实践操作。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有的法律制度中规定了行政程序违法的无效制度,但是该制度却存在诸多可探讨之处。目前我国正在着手制定行政程序法,那么未来的行政程序法怎样规定行政程序违法的无效制度,以及如何规定等,均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许多大学将防卫术设为大学体育的选修课,如何合理理解防卫术课程的含义,从而有效地组织好教学内容,这其中需要突出理论和相关法律知识的指导、重视基础训练、加大擒拿与反擒拿以及心理素质的教学、讲好"终身体育"的理论,从而使太学生从防卫术课程教学中树立正确的防卫观、训练观、学习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