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改革开放前"教育救国"长期处于被批判地位,近三十年来,国内学者对"教育救国"有了新的认识,"教育救国"是近代知识分子对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状况的一种尝试,尽管它以失败而告终,"教育救国"对开启民智做出了积极贡献,对当今的"教育兴国"、"教育强国"、"科教新国"具有借鉴意义。对"教育救国"新材料的发掘是下一步研究的生长点,对与"教育救国"相关因子的研究是出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富矿。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前"教育救国"长期处于被批判地位。近三十年来,国内学者对"教育救国"有了新的认识,"教育救国"是近代知识分子对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状况的一种尝试,尽管它以失败而告终,"教育救国"对开启民智做出了积极贡献,对当今的"教育兴国""、教育强国"、"科教新国"具有借鉴意义。综述发现,对"教育救国"新材料的发掘是下一步研究的生长点,对"教育救国"相关因子的研究是出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富矿。  相似文献   

3.
雅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讨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复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认为中国文化的落后是中国衰落的根本原因。而文化的提升需要教育的启迪,因而主张通过发展教育改造整个国民性,塑造优秀的种族来挽救中国。虽然这种教育救国思想在当今注定会遭到乌托邦式的命运,但其中隐含了许多珍贵的启示,对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教育救国论者更注重人的现代化问题,通过引进西学、废除科举制、建立新的教育体系、普及基础教育、宣扬民主,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以深刘改变国民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文化心理为民族复兴培植根基。如果说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归根到底取决于人的现代化。中华民族的振兴最终取决于高素质的现代国民,那么,教育救国论及其实践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是难以估量的。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后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复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 ,认为中国文化的落后是中国衰落的根本原因。而文化的提升需要教育的启迪 ,因而主张通过发展教育改造整个国民性 ,塑造优秀的种族来挽救中国。虽然这种教育救国思想在当时注定会遭到乌托邦式的命运 ,但其中隐含了许多珍贵的启示 ,对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克利 《教育评论》2014,(1):141-143
魏源"师夷制夷"的思想对近代中国的"教育救国论"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洋务运动时期是"教育救国论"的萌芽时期,甲午战争后的维新变法时期是"教育救国论"的初创时期。到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救国论"臻于成熟,基本完成了变革传统教育的历史任务,其内涵也完成了超越国家概念、政党主义和教会派别的重要转变。时至今日,"教育救国论"的某些合理内核仍然具有巨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教育救国"是中国近现代影响极大的关于教育功能的主张。近现代中国一大批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都信仰教育救国功能,并积极投身于教育救国的实践。但是,就"教育救国论"的评价问题,历来聚讼不清。应当肯定地说,"教育救国论"所遵循的是社会改良的路向,社会改良与社会革命在中国近现代是不能分出伯仲的。尽管教育未能救国,但应看到教育救国是有条件的,近现代中国并没有满足其必要条件。即便如此,在大半个世纪"教育救国"思潮的冲击下,教育自身及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8.
杨实生 《教育评论》2014,(3):144-146
范源濂是清末民初时期的著名教育家,他针对时弊,主张通过发展教育来救国,并为此身体力行。他认为,教育关系着国家的盛衰兴败,而要实现教育救国,必须对旧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建立一套切合国家现实需要的新体制。同时,提出人才是强国的根本,呼吁大力培养实学人才,从而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教育救国思想。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举制的废止,现代教育制度开始逐步确立.但由于教育普及率、经济发展、教育与政治关系、教师地位等问题,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致使"教育救国"思想破灭.我们从中应吸取教训,使教育能够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0.
教育救国思潮旨在藉教育以自强求富、挽救国运,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萌生、明晰、高涨、消退四个阶段。这一思潮的发展脉络和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主题相一致,又终因其改良性质和革命潮流相扦格而消退。  相似文献   

11.
严复是近代中国教育救国论的先驱,独特的求学背景是其教育救国思想形成的基础。其以译书为媒介倡扬教育救国的思想,以“三民”教育为救国之纲领,以学习西学、开展科学教育为救国之良方。其教育救国思想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影响至深,对当今教育改革、“科教兴国”仍不失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教育救国"者认为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措施,是挽回利权的关键,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因此是挽救民族危亡的主要手段;"实业救国"者以为,实业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夺回利权的关键,是提高综合国力的根本,从而也是拯救中国的不二方式。"教育救国"者以无论何项事业都需要科学、都需要教育为立足点,考虑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实业救国"者以实业是科学技术的应用,实业的发展程度取决于科技以及传播科学技术的教育发展程度为认识结果。"教育救国"者指出,教育可以促进实业的发展,"实业救国"者认识到发展实业必须依靠教育。由此,"教育救国"与"实业救国"开始互动。这种互动,不仅推动了教育发展,而且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学界对孙中山的教育思想虽多有研究,但从"教育救国"方面进行专论者尚少.事实上,孙中山作为一个把毕生献给"救国"事业的伟大的爱国者,就其思想体系来看,"教育救国"方面的内容当为重要组成部分,而其属性上明显是经历了一个从"改良救国"到"革命之建设"的阶段性进化,内容上则与其人的"学问立国"说密切关联.在中国近代"教育救国思潮"中,它尽管素材量上并不显突出,但这并不影响其鲜明特点和层次高位.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发展的历程是围绕"中国向何处去"这个主题,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在漫长的艰苦探索中不同的阶级提出了不同的思想主张并且为之付出艰辛努力。  相似文献   

15.
经亨颐是近代浙江籍一位重要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救国"思想产生于对环境的体认与对自身的省思,"纯正"的人格教育和"动"的教育是其"教育救国"思想的主要内容。通过浙江一师、春晖中学、浙江省立四中三个教育实体机构和浙江省教育会一个教育平台的"教育救国"实践活动,经亨颐发现在"国破山河在"年代,"教育救国"的力量有限。时代变迁后,"教育救国"有了"教育强国"、"科教兴国"等新内涵。  相似文献   

16.
赵玉成 《上海教育》2012,(20):56-58
但凡谈到艮国教育,总绕不开蔡元培。随着对他及他那个时代教育的重新认识,蔡元培先生那张谦谦君子的标准像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校园里。要说蔡元培与学校最著名的故事,当属他在五四时期以兼容并包、教授治校对北京大学的改造,其影响之大至今为人念兹在兹。而作为一位天下闻名的"蔡较长",他的办校之路是从1901年底在上海筹办爱国女学开始的。然而,当时的"先生蔡"到底有一个怎样的教育梦想,他对于教育和学校的认识又有一个怎样的转变呢?  相似文献   

17.
教育救国思想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吴稚晖是这一思想的服膺者,他以无政府主义的政治立场为基点,加教育救国的行列,主张发展科学工艺,普及平民教育,并积极奔走宣扬教育救国的思想,不可谓无功,但他初期以此反对暴力革命,继而加盟国民党反动阵营,顽固坚持反共立场,成为教育救国队伍中政治上最为堕落的人物。  相似文献   

18.
赵玉成 《上海教育》2012,(30):56-58
但凡谈到艮国教育,总绕不开蔡元培。随着对他及他那个时代教育的重新认识,蔡元培先生那张谦谦君子的标准像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校园里。要说蔡元培与学校最著名的故事,当属他在五四时期以兼容并包、教授治校对北京大学的改造,其影响之大至今为人念兹在兹。而作为一位天下闻名的"蔡较长",他的办校之路是从1901年底在上海筹办爱国女学开始的。然而,当时的"先生蔡"到底有一个怎样的教育梦想,他对于教育和学校的认识又有一个怎样的转变呢?  相似文献   

19.
卢作孚(1893~1952),重庆合川人,著名爱国实业家。他被誉为"中国船王",创办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从一条仅70吨的小火轮起家,"崛起于长江,争雄于列强",短短10年间,不仅将不可一世的帝国主义势力驱逐出了川江,并发展成为旧中国最大、最有影响的民营航运企业。卢作孚一直以来都是作为一代"船王"、现代实业家被世人所认知,而他本人却称自己是做教育的,一生都在从事教育活动。"教育为国家的根本大计",是卢作孚对教育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也是他整个以爱国主义为主线的教育理论及教育实践活动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20.
严复是中国近代史上革新教育的先驱。在中华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拥有深厚西学积累的严复致力于教育救国,从事教育工作30余年,发表了《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原强续篇》、《救亡决论》等大量的教育论著,提出了著名的"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教育救国思想,为中国近代教育改革谱写了独具光彩的一章,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