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点点爱上幼儿园》是江苏少儿版《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之中班上学期1的第1课,故事的内容是讲一个细心妈妈善于教化的故事:听到小鸟在歌唱,她告诉孩子:这里是小鸟的幼儿园;路过草地,告诉孩子,这是小兔的幼儿园;路过树林告诉孩子,这是小鹿的幼儿园;看到小朋友在做游戏,告诉孩子,这就是小朋友的幼儿园。她放飞孩子,又融入孩子。《点点爱上幼儿园》这里没有老师,却处处让你感受到教师的存在,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园里的孩子如此的快乐,快乐的背后,是我们所有老师心血的输出。点点说:"这儿真好"就是对我们父母,对我们幼儿老师教育成功的肯定。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自从订阅了《现代家教》,我是每期必读,我和妻子从中吸取了不少的知识,改变了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现代家教》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可读性很强,既是我们教育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我们家长与老师之间以及与孩子沟通心灵的钥匙,使我们认识到了  相似文献   

3.
读者互动     
正编者的话:读完《走在孩子的后面》,关于教育,关于孩子,很多老师都有自己的思考或疑问。在此,我们向读过此书的老师们征集了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特邀作者蔡兴蓉,为老师们解答心中的困惑。蔡兴蓉:有"鬼才""怪才""湖北癫师"等绰号。湖南卫视、湖北电视台和深圳电视台都报道过他的个性化教学。现辞去公职,专职做家教老师。出版《我不能沉默》《大街上的猫步》《走在孩子的后面》等专著。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方法呈多元化趋势,赏识教育也随着周弘的《赏识你的孩子》一书走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众人争先效仿,“赏识教育”成了一个热度颇高的词语。“你真棒!”“你真聪明!”等夸奖词句也频频出现在家长和老师口中。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在实践中却遭到了困惑和尴尬:老师和家长开始注意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了,但80%接受赏识的孩子却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问题出在哪儿?赏识教育是否只是一个个体现象呢?清代畹的《潜庵漫笔》中有个关于“高帽子”的故事;世俗谓媚人为“顶高帽子”。尝有门生两人,初放外任,同谒老师者,老师谓:“今世直道不行,逢人送顶高帽子,斯可矣。”其一曰:“老师之言不谬,今之世不喜高帽如老师者,有几人哉?”老师大喜。既出,顾同谒者曰:“高帽已送出一顶矣。”从这个故事,我们不难看出,没有人不喜欢听好话,受表扬和夸奖的,无论成人还是孩子,尤其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其需要赏识、表扬和夸奖,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提升孩子的智商和情商,塑造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但并非所有的表扬和夸赞都能起到激励孩子的作用,上面的小故事也启发我们:表扬孩子要讲究艺术。“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并不是说表扬多多益善...  相似文献   

5.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给孩子们一个撒野的地方》一文后,我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我完全赞同李镇西老师的观点和做法:"教育,请还孩子撒野的权利,并给孩子提供撒野的地方。"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安全至上理念的钳制,我们的孩子被套上了层层枷  相似文献   

6.
贴近孩子     
孩子就是孩子,不要把孩子看得多能耐。你会发现,在孩子眼里,汽车司机要比汽车大王伟大得多。数学老师要比数学家更有智慧。 有的老师教育学生:努力读书,好为了将来。但是你可知道,任何一个孩子都不会对10年后的事感兴趣。因而与其告诉他“读书是为了将来”,不如对他讲:老师和同学都喜欢好学生。 有位老师对一个三年级写作较好的学生期望是:长大后当文学家,并给他看一些《红与黑》、《战争与和平》之类的名著。可想而知,当孩子在读  相似文献   

7.
董梅 《小学生》2012,(12):60-60
得到这本书是一个契机,在9月份一年级新生家长会结束之后,仍有许多家长围在我身边,和我一起交流教育孩子的心得。我向他们推荐了儿童绘本和给家长看的一本《怎么说孩子才肯听》,这时楚楚的妈妈对我们说:"还有一本书,我觉得非常好,就是薛瑞萍老师写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她的话构起了我的好奇心,是怎样的一本老师写的书,会让一个学校教育业外人士一口气看  相似文献   

8.
与学生同桌     
吴立群 《辽宁教育》2006,(11):32-32
教育有时候真的很简单,只要从心开始,用心去做,伸出手就能成功。周红勤老师的短文《搬掉一张桌子,迎来一个世界》,使我受到了启发:心理的距离决定教育的效果。一张小小的桌子拉开了孩子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搬开它,让我们走近孩子,不是可以更好地教育孩子吗?我决定效仿周红勤老师,做一回孩子们的同桌。  相似文献   

9.
张玉香 《山东教育》2005,(13):57-57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书。在独生子女时代,没有哪位教师不希望学生成才,也没有哪位父母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在前所未有地重视对孩子的教育的同时,很多父母都会有这样“恨铁不成钢”的体会:无论怎么唠叨,孩子根本“不理那一套”,你的付出,他并不领情。孩子究竟怎么了?是他们不懂事,还是我们的教育观念出了问题?孔屏在她的《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一书中,以不容置疑的语气回答了这个问题: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家长和老师,首先需要改变的,是我们老师和家长自己。作为一个从事心理咨询和家庭教育研究十几年的有心人,孔屏…  相似文献   

10.
正学生这样说陈航垣:"关老师给我们每排练一个舞蹈他都非常认真、负责。我爱我的关老师。"古静娴:"关老师在舞蹈课和舞蹈队中不光教我们舞蹈,还教我们做人的道理。他还经常过问我们学习的事情,考试优秀的还发小奖品。"吴嘉仪:"关老师教了我们六年舞蹈。她比我的家长还关心我,到毕业还帮我们想上哪个中学的事情。"陈雨欣:"关老师永远用笑容面对我们。"杨雨荷:"关老师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家长这样说董灿的家长:"关老师的工作态度值得我们家长学习。在重视孩子智力培养的同时更关注孩子品德的教育。她是一个好老师。"古静娴的家长:"孩子跟您学习了六年的舞蹈,是您的教育让孩子变得自信了,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我们特别感谢您。"  相似文献   

11.
老师们大多有这样一种体会:孩子特别爱插嘴。每当老师说一件与孩子切身相关的事时,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你一言我一语来打断老师的话;每当请某一个幼儿回答问题时,其他一些孩子也都忍不住地“打电话”。老师们也尝试以教故事、念儿歌(如讲故事《多嘴的八哥鸟》,念儿歌《多嘴的乌鸦》等)的形式,教育幼儿克服插嘴的现象。孩子们虽然也懂得不应随便插嘴的道理,可是纠正、克服却很难。对这些,我们不妨先分析一下幼儿喜欢插嘴的原因,再找对策。  相似文献   

12.
声音     
<正>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常常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教育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在读了《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6年第10期刊发的武和平老师的文章后颇受启发: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重要的是"以我们的方式科学地理性地帮助他们建立起发展的自信,从而在学习的不断磨砺中,使每一个孩子有自信成为真实的自己和成就理想的自我"。换言之,我们的教育应当站在人即学生的角度,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思考和理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可以说,我是一口气读完的。李希贵老师流畅的文笔,笔下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引人人胜,让人舍不得掩上。素质教育在十年前喊过了,减负减压也是过去式了,觉得我们好象又回到了应试的战场,我们的教育太缺乏真正的自由呼吸。读了这本书,不禁感触颇多:原来,教育也可以这样,这样让老师充满活力和干劲,这样让孩子自由快乐而向上!李老师真不愧是一个教育大家,其种种思想、作为令我等由衷佩服。1.善于阅读,在书海中厚实。从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帕甫雷什中学》《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育人三部曲》到玛丽?凯的《掌握人性的管理》,从《人民文学》到松下幸之助的《经营人生的智慧》、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拿破仑的《成功的策略》,李老师可畏博览群书。正是阅读,使他有了一笔丰  相似文献   

14.
高子阳 《江苏教育》2000,(12):30-31
读了《江苏教育》2000年第6期朱玲老师的章,笔认为,我们不仅可以借鉴朱老师中所述的内容,更重要的我们还要思考美国的孩子为什么喜欢写作?他们是怎样认识作、写作的?从高刚的《从孩子的作看美国的小学教育》及其子高翼的章,从黄全愈的《素质教育在美国》等章、书籍中可以看出美国98%的孩子喜欢写作,但是,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价值》一书指出:良好的教育最显著的影响就是"唤醒教育者的内心,想要接受更多的教育、领悟更多的新知、体会更多的经验"。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常把"教育唤醒"应用在孩子身上,唤醒的对象固定在一群天真烂漫、纯洁无瑕的孩子,可是我们什么时候会想到,当你唤醒孩子的同时,孩子也在唤醒老师,而且这种唤醒是一种无价的"礼物",孩子馈赠我们的远比我们给予孩子的多得多!我想这也是老生常谈的"教学相长"吧!  相似文献   

16.
家长心桥     
亲爱的短辫子姐姐:你好!你的来信早已收到,你还送了礼物,孩子非常高兴。我的孩子在上一年级的时候,老师就为他们订了《新语文学习》,孩子很喜欢看,我就鼓励她参加你的“亲子共读”活动。我们也是第一次参与杂志上的活动,这对于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热情、增长知识,有很大帮助。也感谢你的鼓励与祝福。我们夫妻都是工人,文化水平有限,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有时感到手足无措,不知怎样去引导和教育孩子。为了能让这棵幼苗茁壮成长,希望你们能提供一些教育孩子好的方式方法。再次感谢你的来信,让《新语文学习》成为我们沟通的桥梁。祝《新语文学习》越…  相似文献   

17.
我们都曾做过孩子。但为何却又不了解孩子呢?一口气读完蔡兴蓉老师的《走在孩子的后面》一书中60个孩子的真实教育故事后,使我明白了其中的缘由,那就是我们缺乏行走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青年教师》2008,(2):10
■书单:一、《窗边的小豆豆》(日)黑柳彻子每一个老师都应该读的一本书,因为小林校长实在是一个懂得孩子、懂得爱和尊重的教育家。二、《爱的教育》(意)亚米契斯  相似文献   

19.
做父母的到一起,常常会谈论孩子的教育问题。大家希望在交谈当中能得到一些教子良策,特别是那些教育孩子很有方法的父母,非常受欢迎。我们为大家推荐的《和孩子交朋友》,就是一本汇集200位父母老师成功教子经验的书籍。书中的一个个小故事,语言浅显,道理明晰,我们选发其中三篇文章,大家从中可以领略本书的风格。  相似文献   

20.
最近读到一篇《我们要什么样的孩子》的文章,介绍了一个中国孩子在日本上学,这个孩子的日语不好,但上课发言却非常积极。孩子的父母问他怎么就不怕出错,孩子回答说:“不怕,老师说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