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教材简析】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一袋麦子作为礼物,他们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体现了不同的思维方式。本单元教学主题: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纵观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2.
《三袋麦子》是苏教版第五册语课本的第九课,它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土地爷爷分别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一口袋麦子,它们的处理方法各不相同。一年后结果也不一样。童话告诉孩子们这样一个道理:只有播种才有收获。  相似文献   

3.
4.
孙军 《考试周刊》2012,(93):52-53
【教材简析】 《三袋麦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材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讲的是快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袋麦子。他们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小猪把麦子磨成了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则把麦子全部种下了地,一年后收获了一囤麦子。  相似文献   

5.
《三袋麦子》这篇童话,讲的是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口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小牛把麦子保存起来,慢慢吃;小猴把麦子全种下了地。一年后,土地爷爷再次拜访三个小动物。小猪吃了美味,深表感谢;小牛还剩下半口袋麦子;小猴收获了满囤的麦子。这篇童话浅显易懂.文中出现的三个小动物都很可爱。  相似文献   

6.
《三袋麦子》是苏教版第五册上的一篇童话故事。文章以“送——访”两字构建故事情境 ,结构简明 ,文字浅显 ,融思想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根据童话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 ,可通过“读”、“悟”、“赛”、“演”等进行教学设计。一、读一读 ,把课文读通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师生可以共同确定学习目标 :读准生字字音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不添字、不漏字。学生交流识字和朗读情况 :1 .出示 1 1个生字 :麦 礼 迫 保 防 搬 访 仍 俭 秘 获。鼓励学生自学 :这些生字 ,哪些不用老师教 ,你们…  相似文献   

7.
也谈“用教材教”——苏教版《科学》教学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正>《三袋麦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是根据作家韦伟的童话故事改编的。不可否认的是这篇课文语言生动,塑造的形象鲜明。但在此我也想谈谈这篇课文在编写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一、缺乏儿童文学性,"教材体"说教味太浓朱家珑先生谈到小学教材编写时,说到过这篇课文中小猪的形象是"鼓励适度消费。这是消费观念的转变,因为适度消费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小牛"勤俭节约的精神,直到今天仍然有其现实意义",小猴的形象可以激发一种"处  相似文献   

9.
教材简析 《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讲的是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三袋麦子后,小猪、小牛和小猴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处理了这袋麦子。一年后,土地爷爷故地重访,并时小猪、小牛和小猴的不同举措作出了三种不同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三袋麦子》是实验教材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童话。就这篇童话选入教材的成功性来说,具体体现在这篇童话内容本身、它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以及它留有的思考空间和想象空间上。笔者就此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1.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教材都不是很完美的,无论多么叫好的教材,也有其不足和瑕疵之处,比如内容的难易程度,针对性及编写的科学性和趣味性等方面都会或多或少有些欠缺。但秉承的教育思想却是先进的、完美的。只要我们善于以科学的教育理念去统领教材,纵然教材本身有许多局限和不足,我们依然能从中开发出鲜活的教育资源,给教学带来一汪活水和灵气。笔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玩透镜》一课为例,略谈对这篇课的意见和改进。我选择这一课为例,是因为从人教版到苏教版我反反复复教了十多年“透镜”了,感触很深。以下即是本人的试教体会和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2.
13.
杨枫玲 《文教资料》2008,(25):129-130
本文阐述了在<德育>教材使用过程中的体会,即结合实际、强化实践、创新教法.  相似文献   

14.
洪志忠 《中国教师》2010,(15):63-64
<正>一、教师教育教材建设的现状当前,教师教育教材仍然是学生/教师获取教育教学知识、养成教育教学能力、形成教育教学观念的基本媒介。教师教育教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职前教师培养的质量和在职教师教育的效果,决定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余亚忠 《广西教育》2007,(5A):24-25
在学校,课堂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教师不仅关注知识、结论的有效传递,更应该关注学生真实生活和健康成长,有效地促进学生情感与智慧的生成。  相似文献   

16.
正一、课题入手,直奔主题1.出示麦子图片,板书"麦子",指导"麦"字形。("麦"字是上下结构,不能将上面的一竖与下面的撇连起来)2.你觉得这麦子怎样?(黄灿灿、黄澄澄、颗粒饱满、沉甸甸)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麦子有关系。通过三袋麦子引出了三个有趣的故事,是怎样的故事呢?二、插图入手,梳理梗概  相似文献   

17.
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灵魂,也是濡染学生语感和美感,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暗物质"。那么,作为教材中的童话故事,教师除了带领学生了解其有趣的情节和感受其生动的形象外,又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读出浓浓的语文味,从而获得语文素养的积累与提升现以《三袋麦子》(苏教版)为例,谈几点认识与做法。  相似文献   

18.
陈爱娟 《教学月刊》2009,(12):59-62
散文是所有文类中,最为隽美的部分。教材的作用在于给教师提供教学的内容,那么,教材的散文选编要给教师的教和学乍的学提供些什么内容呢?这里欲以指瑕的方式(不谈显性的、共见的优点)从反而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必须以大纲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但是教师在讲课时不能够照本宣科,要对教材做适当的处理,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够提高课堂效果。构成教学过程的三大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材。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而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媒介作用,使得学生与教材之间取得了联系。教材本身是“死”的,固定不变的,而学生是“活”的,教材和学生之间是存在矛盾的,只有解决和处理好教材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才能在学生和教材之间建立稳定的联系,而解决这种矛盾的最佳方法就是: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活化处理,恰到好处地把固定不变的教材变得“活”起来。使教材的单一性与学生思维的多样性相统一,使教材内容的科学性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相吻合。这是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下面浅谈一下活化物理教材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20.
王成 《生活教育》2012,(21):25-26
沈博闻是我校高年级的一个男孩子,他的各门功课的学习都让老师头疼,是个典型的"后进生"。一天午后,学校举行区级教研活动,一位外校的朱老师因不熟悉教学楼走错了教室,正值上课铃声响了,这位老师急忙下楼,不小心在楼梯上摔了一跤,半晌没爬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