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增彦 《学周刊C版》2019,(15):140-140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我们国家是一个"讲文明、懂礼貌、有素质、守秩序"的"文明之邦",而文明礼仪的传承需要每一位国人的努力。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迅速发展的阶段,认知能力不断增强,学习能力也不断提升,将文明礼仪教育贯穿于小学教育之中,是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传承并发展的极佳时期。  相似文献   

2.
2010年12月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中指出:“文明礼仪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加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既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技工学校的礼仪教育,应按照职业行为规范、岗位服务规范和学生专业素质基本要求,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礼仪知识,开展以校园礼仪、社会礼仪、家庭礼仪为重点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将文明礼仪教育与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技工学校的礼仪教育,应按照职业行为规范、岗位服务规范和学生专业素质基本要求,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礼仪知识,开展以校园礼仪、社会礼仪、家庭礼仪为重点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将文明礼仪教育与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礼仪队作为学生素质和学校形象的宣传和展现,往往更多地停留在表象上,缺少应有的底蕴和内涵。学校礼仪教育应在德育课程体系中,在礼仪认知和礼仪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礼仪队的示范、榜样作用,提高礼仪教育实效,促进社会文明礼仪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更加重视文明礼仪教育,中职学校应当积极做好礼仪教育工作,培养出更多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的学生。但是当前中职礼仪教育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如不注重传统文化传承、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传统文化教育方法落后低效等。为了有效强化学生文化自信,中职礼仪教育应当针对现有问题进行适当创新与改革。本文将简单分析中职礼仪教育在文化自信培养方面的不足,并就相应改善策略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7.
黄云岩 《考试周刊》2014,(86):14+161-14
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前部分学生礼仪意识缺乏、举止行为有失规范,加强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既是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又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本文从开展礼仪教育的意义、上好第一堂礼仪基础教育课、发挥教师的礼仪示范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等方面的实践说明如何将学科教学与礼仪教育有机结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讲文明,懂礼仪是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幼儿的文明礼仪学习,实质上就是幼儿在社会化的进程中,学习与人交往的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可以终身受益。文明礼仪的教育不仅是幼儿健康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专业实训是中职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最为关键的一部分。作为即将进入企业实训的学生而言,文明礼仪教育对于他们来讲尤为重要。文明礼仪的养成既是展现学校形象和个人素养的要求,也是现代企业"7S"的规范要求。在这一特定的技能实训中,对于文明礼仪的教育,可以以专业实训为契机,将两者有效结合,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学生文明礼仪素质总体状况是好的。但是,系统全面的礼仪教育较为缺乏,礼仪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待改进。加强和改进中学礼仪教育,提高教师、家长的礼仪素质,改善社会大环境是关键:礼仪教育进课本、进课堂是途径;改进礼仪教育的方式方法是保证。  相似文献   

11.
崔玉娟 《甘肃教育》2011,(19):44-44
礼仪是一个人个性品质、道德水平、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和交际能力等的外在表现,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所以礼仪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之一。目前,由于社会大环境中不文明行为的熏染及文明礼仪教育的欠缺,作为祖国未来支柱的幼儿,对文明礼仪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礼仪认知与行为相脱节,一些幼儿甚至已经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针对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历来以"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谦恭礼让"的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但是,要使当代学生养成符合礼仪的行为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尤其是农村的孩子受农村地理位置偏僻,卫生条件差,交通不便等各方面的影响,文明程度也相对较差,置身其中自然会受"熏陶",所以,加强农村中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掌握校园、家庭和公共场所的礼仪基本知识,既是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又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提高农村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文明礼仪教育重在践行。中职生的礼仪教育要落到实处,"以礼导行"。践行文明礼仪,首先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缺陷。认识自己、反思自己才能改变自己,从而提高自己。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苏南经济的腾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含插班)人数逐年递增。这些学生都比较朴实、勤劳,但多数学生的卫生习惯、文明礼仪素养相对薄弱。对此,学校根据《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施行)》(以下简称为《规范》)提出的"八礼四仪"要求,从以下三大切口出发来对学生进行了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切口之一,针对生源特点,细化"仪表之礼"教育首先,学校狠抓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把"勤换洗衣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自古就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称。悠久的历史文化,深邃的精神智慧,良好的道德风范,朴实的民族风俗,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文明礼仪传统。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和学生养成文明行为的重要场所,文明礼仪教育不容忽视,潜心发掘礼仪教育与资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一、在校园实践活动中挖掘儒家学说中"礼"为天下先,强调以"礼"治国、以"礼"治家,足见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16.
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好文化基础和素质基础的黄金时段,对学生的良好品德习惯的养成具有不可忽视的重作用!而利用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让文明礼仪活生生的展示在我们周围,让学生真实体验了什么是文明礼仪才会更加积极做到文明礼仪!  相似文献   

17.
幼儿礼仪教育是幼儿园思想品德和生活实践教育的重要内容。从小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是塑造幼儿健全人格、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文明礼仪教育习惯的养成对幼儿的终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毋庸置疑,礼仪教育对于学生各方面素养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关系着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礼仪教育也逐渐成为教育活动中教师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以中专阶段的教育为例,谈一谈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礼仪之邦"著称,正如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明学好礼仪对每个人在社会中的生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礼仪教育是学生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处在生理和心理的形成时期,让幼儿接受系统的礼仪教育更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在农村的实际工作中不难发现,大部分孩子都不肯主动与人打招呼,他们的行为举止都欠缺礼貌,在日常生活中没能形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如何对农村幼儿小班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呢?在此进行简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江晓林 《教育》2015,(10):46
中华文明礼仪源远流长,中国自古以来就以"礼仪之邦"而著称。中学生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者,又是新时期社会道德模范的体现者。中学阶段是一个人道德品质与世界观进一步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时期,为更好地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推动学校文化特色建设,安徽省桐城市嬉子湖中心学校于今年开展了安庆市课题《农村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研究》的研究活动。笔者认为加强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有三点"需要"。适应立德树人的需要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对文明礼仪内容作出明确规定。主要包括个人礼仪和交往礼仪两个方面。礼仪不单是形式,更是负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民主、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