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云南机务抄黄》是云南最早的档案献汇编,所录制敕之,多为明王朝平云南后对云南的经营和措置,是研究明初云南全境之重要史料,于档案学及档案献编纂学也颇具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屯堡文化     
贵州安顺地区广袤的山野聚居着与当地其他民族不同的人群,他们有着自己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化,他们就是屯堡人的后裔。明朝初年,朱元璋为巩固西南边陲,派军南征。大军于洪武十四(1381)年九月出发,其中出征云南的一支部队于同年12月到达普定并在此屯集大军,安顺和安顺周围地区便成了明军的大本营。及至云南平定,明王朝又在这里大量屯军,以固边防。平定西南的战事一直延续了许多年。军事镇压的结果,很难征服西南这块土地,朱元璋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安抚与征剿并举。明王朝积极推行屯田制度,使大量屯军及其家属和当地老百姓共同生活,共同劳动,以…  相似文献   

3.
黔东南汉语方言在贵州方言中有特殊的地位,其内部包括湖广、桂北、川黔三种西南官话类型,另外还有属于湘方言的“酸汤话”。讨论黔东南汉语方言的形成有助于深化贵州方言研究。文章认为黔东南汉语方言的形成是明清时期汉族移民的直接结果。黔东南汉语方言在明朝时期渐具雏形,清代“开辟苗疆”时期在州内各县基本形成。在其形成过程中,移民来源、历史区划、民族语言、自然地理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湘黔苗民抗清起义被镇压后,清政府为稳定苗疆,重新修建了苗疆边墙。苗疆边墙的重修客观上促进了苗疆地区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为巩固西南边陲创造了一定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5.
试论明王朝设教西南的成就与作用梁惠兰明朝在西南地区①遍设学校、书院,开科取士,西南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历代学者都认为明朝是西南历史上划时代的时期,其中,尤以云、贵两省为著。云南的文化教育一向比较落后,但到景泰年间,“贤臣哲士之生于其乡仕于他地,读书...  相似文献   

6.
明初,贵州宣慰使奢香京陵告状得胜回黔,面对朱元璋承诺"开驿传以供往来",遂以贵阳为中心开辟和整修驿道:东通偏桥连湖广,北过湄潭下重庆,西经威宁上云南,西北过赤水而达四川,在水西则置"龙场九驿"。"道大通而西南日益辟",以至明朝从湖广、四川、云南和广西四行省割地新建贵州行省。奢香古驿道为开发贵州立下了千载之功。岁月悠悠,奢香古驿遗山野,其中大多路段和周边遗物已被严重破坏,亟待强力保护。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贵州一带即为西南地区的连接地和过渡地带.元明以降,贵州在西南地区的战略地位凸现,中央政府将原分属湖广 、 四川 、 云南三省的苗岭地区建省,横贯贵州的苗岭山脉所经地区形成了西南边疆的重要通道,族群的迁徙 、 互动 、 融合 、 建构较为频繁,留下了族群研究的丰富案例,明代屯军后裔族群亦为其中的典型.  相似文献   

8.
清代黔东南苗疆范围大致包括今榕江、三都、丹寨、雷山、台江、剑河及其邻近地带,这一地区雍正朝开辟前向为"生界"。雍正年间,鉴于西南边疆形势变化,清廷在此进行了大规模军事行动,设置了"新疆六厅",为巩固统治,避免文化冲突,朝廷在此推行了教化为先,学校为本之策,对黔东南苗疆,乃至西南边疆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播州土司地生态环境复杂多样,民族较多,要经营这一地区,就得仰仗地方势力加以开辟,故杨氏自唐乾符伊始,就积极经营这一地区,辖区从唐朝仅据有遵义、绥阳等地,到元朝统今遵义市全境、黔南州北部及凯里市西北部诸地,面积达5万平方公里。然万历年间,蒙古势力突破明朝的西南边防,直驱云南,恰在此时,播州杨氏为乱,对抗朝廷,为维护湖广经黔入滇道的畅达,朝廷在此不得不改土归流,置遵义、平越二府,分隶四川、贵州行省统辖。雍正时,遵义入黔,至此,播州杨氏辖地完全隶属贵州省了。故揭示历史时期播州土司辖地变迁过程,对于正确理解元明清诸王朝的西南经营策略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明朝云南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改土归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朝是云南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民族情况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时期。明王朝建立以后,即在全国范围内广开屯田,设置卫所,移民垦殖,通过各种方式,把大量内地的汉族人口迁移到云南,使云南,特别是靠内地区的民族成份和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汉族人口开始逐渐占居多数,超过当时云南任何一种少数民族,而成为云南的主体民族;由于内地汉族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影响,以及包括汉族在内的云南各族人  相似文献   

11.
公元1368年明王朝建立.元顺帝妥欢铁木儿从大都(北京)逃到应昌重建"北元"政权.此时,被元朝勅封在云南的梁王把匝刺瓦尔密趁机割据称雄,对北元仍"执臣节如故",奉为正朔.1381年,朱元璋出兵平定云南,并封大将沐英为平西侯,负责镇守云南事宜.屯田是明在云南的一项基本制度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山川阻隔,交通闭塞,自古以来是我国民族成分最多的一个区域.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其社会制度有原始公社制、奴隶制、  相似文献   

12.
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文章从经济层面上,分析了云南发展城市经济、开放经济、资源经济、绿色经济、民族经济的现状和特点;对于加快云南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提出了聚集发展城市经济、加快发展开放经济、创新发展资源经济、突破发展绿色经济、跨越发展民族经济等5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明代云南社会结构的最大变化是知识分子士绅阶层的勃兴与形成,从而改变了原来土酋与土民,或部落首领与部民为主的社会结构,促使云南的社会结构与中国内地基本趋于一致。云南士绅阶层兴起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明朝在云南广泛建立各类儒学,实行科举考试和大规模移民等,从而促使云南各少数民族和汉族移民的部分子弟在接受了儒学教育的同时,逐渐改变原来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跻身于“士绅”阶层和社会群体的行列,成为云南社会中新兴的独立阶层,发挥着引领云南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这标志着地处西南边疆的云南人口素质大幅度提高,云南与内地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成为明代云南社会变迁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明清以来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变迁的重要驱动力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明代巡抚制度始于洪宣之际,督抚在明朝尚带有临时派遣的性质。云南地处明王朝西南方,地理位置特殊。因其靠近边境且蛮夷易发生叛乱,严重威胁王朝稳定,使中央派遣官员巡抚云南成为必然。明代从正统元年(1436年)开始派遣官员巡抚云南,被派遣至此的巡抚籍贯分布呈现出一定规律,兹以此为视角探究其上任与去向,以期从新的角度解读明督抚制度。  相似文献   

15.
建设我国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是国家开放战略的重要部署,是中央对云南的战略定位,是云南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通过对我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的介绍和说明,提出建设我国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并指出建设我国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6.
云南各族军民的抗日斗争,是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一个重要部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尽管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但却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前沿阵地之一。当地各族人民积极投入对日作战,有力地抗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成为中国率先将日本侵略者赶出国土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康熙朝发生的“田舜年案”,导因于容美土司与地方官、容美土司内部之间的矛盾,围绕“田舜年案”的处理,引发了容美等土司改土归流问题争议。康熙帝鉴于漠西蒙古的威胁、湖广苗疆形势严峻、容美土司周边局势等原因,对“田舜年案”涉案土司及官员以革职、安插内地、降级、罚俸等处置,并未对容美土司实施改土归流。  相似文献   

18.
湘西苗疆边墙的军事防御与控制功能已经逐渐消失,由苗疆边墙而带来的白帝天王崇拜的复兴在边墙修建时期成为缓解苗、汉冲突,整合社会秩序的对话工具,在苗疆边墙地区军事冲突消失后的今天,仍然成为苗、汉、土家族民众调适内部冲突,维持群体关系,倾诉内心痛苦,释放焦虑情绪,表达心中期望的对话渠道。苗疆边墙地区的苗、汉、土家族民众凭借白帝天王崇拜化解内部冲突,整合社会力量,逐渐达到相互间平等对话、和谐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正式出台,云南省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加快云南产业发展和升级,扩大对外贸易成为了云南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采用云南省地区生产总值、出口总量和进口总量、边境小额贸易的数据,利用计量经济学知识,对它们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检验。充分肯定了对外贸易对于云南经济发展的有效促进作用,同时分析了当前阻碍云南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南地区阳戏源于江南地区,其流播方向主体是从江南地区到湖广到四川、重庆再到贵州、云南。具体传播途径主要有三条:北路阳戏入川、南路阳戏入湘黔、川地阳戏播黔滇。黔东南阳戏则是由江西传至湖广(湘西地区)的阳戏沿沅江上游水道传入,再向周边辐射。阳戏的流布过程中,与当地文化艺术、民风民俗积极融合相互吸收。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文化样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