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雅鹃 《现代传播》2023,(11):31-38+54
创办于1861年11月26日的《上海新报》是上海近代中文商业报刊的胚胎形式,也是西方在上海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长期以来的研究认为,《上海新报》与其他中国近代报刊一样都是英美报刊传统的“移植”或“移栽”,但《上海新报》的创办有其历史特殊性,它代表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利益,是19世纪英美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和文化渗透的一部分,是伦敦“嵌入”上海的代言者。反映了英美西方国家与世界资本主义经由《上海新报》“中介”实现所谓“文明”和“启蒙”的“自我塑造”与“自我肯定”,是英美西方国家“不在场的在场”。  相似文献   

2.
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文广集团出资,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院区内建造的“上海宣传干部培训基地”和“演播中心”奠基仪式于2005年1  相似文献   

3.
自1937年11月12日国民党军队撤离淞沪地区,上海公共租界(不包括虹口、杨树浦两区)、法租界孑立于日占区的包围之中,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两租界沦于日本侵略军手中止,这段时间被称为上海“孤岛”时期。这一时  相似文献   

4.
漫话书标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漫步于上海南京路上的几家新华书店,在一个文学艺术柜前停住了脚步,见到一位身材高高的操着山西口音的青年姑娘向营业员问话: “同志!请给我买一套‘文艺知识丛书’。”“什么书名呀?请您说具体一点。”“嗯,书名,很多哪!一时叫不起来呢,听说是上海一个出版社出的,封面上印有‘海燕、水波’的标记。”  相似文献   

5.
陈梦熊,笔名“熊融”,1930年7月出生于上海,195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先后在海燕书店、新文艺出版社、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后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独立或与友人合编过《三十年代在上海的“左联”作家》、《上海“孤岛”文学回忆录》、《上海抗战文学丛书》、《陆蠡集》(后改书名为《陆蠡  相似文献   

6.
上海建300层“摩天楼”纯属子虚乌有。2001年2月上海某报报道,上海正设想建造一座可容纳10万人的300层摩天大楼,造价估计逾100亿英镑。上海市规划局有关专家指出三个“不可能”: 高度不可能、技术不可能、投资不可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2004年以来上海媒体“麦兜”相关报道的文本分析,阐述了香港系列动画电影主人公“麦兜”在上海报道中呈现的上海特质——“小市民”的“烟火气”与“以不自觉方式反抗工业化”的“知识分子气”.本文认为,这是上海媒体对香港在本土、殖民、民族文化张力下出现身份认同危机的共鸣.以镜像论为基础,本文认为:上海媒体之所以强化这种“香港镜像”,是因为同样面临“封闭”的瓦解,希望通过“指认”香港描摹“上海想象”,以构成对“他者”——“乡土中国”的本能对抗.根据未上映的麦兜新电影相关报道,本文进一步探讨:在“麦兜”呈现出弱化地方共同体意识趋向的情况下,“上海想象”是否还能形成与民族主义主流意识不同的取向.  相似文献   

8.
“东芝”的光辐射与“万宝路的世界”繁华的夜上海。色彩鲜艳斑斓的霓虹灯广告,就如迷人的夜明珠,镶嵌在一幢幢高楼大厦的顶端。如果追溯一下它们的历史,出现在八十年代中国工商“大都会”最早、最高、最亮的一个外国商业广告,正是闪亮于国际饭店24层楼上部的“TOSHIBA东芝”。正值“TOSHIBA东芝”捷足先登占领了上海“经济领空权”之际,一位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踏着匆匆的步履走进位于上海外滩的新民晚报社,紧急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无错不成书”、广告文理不通、街头告示洋相百出,电视节目主持人别字连篇等社会文化现象,上海文化出版社于1995年1月起推出《咬文嚼字》丛刊。这份丛刊可谓“貌不惊人”,但你只要一打开,便会感觉到它的内容丰富,知识密集,情  相似文献   

10.
在历经多年数轮炒作之后,上海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已被严重扭曲。此时再谈增加供给的老调已属刻舟求剑。不对过度投机造成的泡沫化需求进行定向爆破,任何增加供给之举只能是杯水车薪,甚至会火上浇油。时至今日,“平稳发展,稳中有升”的想法实属一厢情愿,不欲挤压泡沫而寄望于在发展中吸收泡沫,势将为泡沫所裹挟,后果更为严重。考虑到上海房地产的历史“积怨”和复杂的利益格局,调控需要大智慧和大勇气。在坐收甚至提前透支了多年的房地产业“贡献”之后,想要不付出任何代价实现房地产的软着陆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11.
李叔同(1880—1942)生长于天津,成名于上海,出家于杭州,晚年居于福建泉州。他是开创我国新美术、音乐、戏剧事业的一代宗师,后半生出家精研佛典,又成为久已不传的中国律宗佛学的第十一世祖,号称“弘一大师”。  相似文献   

12.
1949年5月27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在第一时间发出了“上海解放了”的声音。在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上海广播事业建设60周年之际.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市民与社会》节目、东方讲坛办公室和上海市档案馆于5月30日在市档案馆外滩新馆联合举办“与广播人共话广播六十年”访谈活动。  相似文献   

13.
陆诒(1911-1997),上海浦东人。1930年利用业余时间就读于顾执中先生在上海创办的民治新闻专科学校,1931年进入新闻报社任编辑。从当记者的第一天起,陆诒就成为一名出没于枪林弹雨的战地记者,在八年抗战中,他约有四年在战地奔波采访。他足不停步,手不辍笔,亲临现场采访,写下了无数记录历史的篇章。历任《新闻报》记者,《大公报》战地特派员,《新华日报》编委、采访主任。抗战胜利后任上海《联合晚报》采访主任。1937年11月8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简称“青记”)在上海山西路南京饭店成立,陆诒是发  相似文献   

14.
上海档案咨询服务中心成立于1993年8月18日,转眼问,十年过去了,十年来“中心”取得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的可喜成绩。 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中心”先后承接161项咨询服务任务,其中,东方明珠、陈云故居、苏州河综合  相似文献   

15.
期刊的编辑与出版是项有规律性的工作,期刊要按“期”出版,这是期刊都必须遵循的出版常规。然而,期刊的这一出版常规有时也会被打破,如以往常见的“脱期出版”,即迟滞于出版日期出版的现象就是个例证。不过,本文要探讨的是另一种有悖期刊出版常规的出版现象,即超前于出版日期出版,这里我们姑且称其为“超期出版”。 也许“超期出版”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不很熟悉的概念,但只要留意一下当今的期刊市场,便可找出不少“超期出版”的实例。如,在上海的文庙(上海的书刊集散地),  相似文献   

16.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新闻事业是新闻改革的目的。什么是“中国特色”?其涵义是什么?怎样建设?必须从理性上和实践上探索清楚,不然,无从建设,也不知道改什么、怎么改和朝哪个方向改。实际上,当前对“中国特色”的理解是不一致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专访了解放日报前总编辑,现为上海记协主席的丁锡满同志。丁主席是我国著名的新闻专家、学者。五十年代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系,毕业后40多年来,一直在上海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当过记者、编辑、部主任、总编辑、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亲身经历了建国以来上海新闻事业的变革,有着…  相似文献   

17.
南方某城市的一位青年,问起到他们那儿参观学习的上海人:“你们的第二职业是什么?”几个上海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耸耸肩膀回答:“我们上海人是不允许找第二职业的。”那青年听后笑道:“今后,如果一个人没有第二职业,恐怕是很容易被现代激烈竞争的社会甩掉的。”其实,上海也有人在从事第二职业。他们当中,有层次较低的劳动者,也有层次较高的知识分子。别的不说,就拿新闻界来看,兼职编辑、兼职记者,甚至兼职编委直至兼职副总编,虽属少数,亦不罕见。至于编辑记者向“外报”“外台”“外刊”投稿,这原本不足为奇,而有的成了“写稿万元户”,“外稿  相似文献   

18.
日本侵华战争时期的同盟通讯社,是日本政府的喉舌。它曾在中国各大城市遍设分社。该社在上海的分支机构前身是“新闻联合社”的上海支局。1936年,“联合社”借助日本政府的力量,强行吞并了另一家具有较强实力的通讯社——“电通社”,组成了日本国家通讯社——同盟通讯社,“联合上海支局”也随之改称“同盟上海支局”。原联合上海支局长也随之成为同盟上海支局首任支局长,此人就是后来成为同盟社编辑局长的松本重治。 松本重治(1899—1989)1923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系,后赴美留学,回国后,曾在一所大学任教。  相似文献   

19.
由李公朴、艾思奇、柳湜、黄洛峰等同志于1936年在上海创办的“读书出版社”(创办初期称“读书生活出版社”)至今已有56个春秋了。它的历史功绩与贡献,在我国的出版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它诞生于日本帝国主义向上海进犯,国民党反动派向苏区红军发动第四次“围剿”,民族危机深重的最黑暗时代,与邹韬奋、徐伯昕等同志创办的“生活书店”,钱俊瑞、薛暮桥、徐雪寒等同志创办的“新知书店”并肩战斗(1948年根据党的指示,合并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以“为谋求广大人民的利  相似文献   

20.
过度抽取地下水,曾经是造成上海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然而在采取有效的“控沉”措施后,如今影响上海地面沉降的另一个原因,是不断拔地而起的高层建筑。大量建筑和地铁施工造成的“不均匀沉降”仍然困扰着上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