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邹祗谟词论是清初词学进程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云间词派向阳羡词派、浙西词派流变的中间环节。邹祗谟推尊词体,其尊体观上继陈子龙风骚寄托之说,下启陈维崧存经存史说。同时,邹祗谟推重今词,这有助于推动词学创作的兴盛。更为重要的是,在清初"花草"之风盛行之际,邹祗谟给与南宋词相当大的关注,重视姜史婉约一派和陆游闲澹一派,为此后词坛的发展拓宽了道路。此外,邹祗谟主张创作中求新立异,同时提倡规范词律,强调辨体,促进词体保持本色的前提下获得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江顺诒反思传统词话的旧例 ,构筑词学理论的逻辑结构 ;旁通曲证 ,探寻词体的音律之源 ;在建构词学理论体系的显豁意识下 ,首次成规模地汇集词境诸论 ,对词境观念的发展极富有建设意义 ;承继并反思前期词论中的道德评判和类化审美的两种词品观念 ,写苦心、标妙境 ,完成了很有个性的词品思想。  相似文献   

3.
宋翔凤是常州词派第二代成员中相当重要的词学家,他的词学理论直接继承张惠言又有所推进。他在解词方面,虽然也运用今文经学的思想方法,但同时从小学入手,则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他在解经时存在的附会缺陷;关于常州派的比兴寄托理论,宋翔凤将其发展为一个综合学问、阅历和情感三位一体的概念,令人耳目一新;同时,宋翔凤的词史观也颇有客观理性的色彩。  相似文献   

4.
徐婷 《语文知识》2011,(4):85-86
陈子龙是明季爱国志士、文学家。他有词集《江蓠槛》、《湘真阁存稿》,有词学理论篇章《三子诗余序》、《王介人诗余序》、《幽兰草题词》、《宋子九秋词稿序》等。陈子龙词的主题不外乎闺情、咏物和感怀,且绝大部分以春日为对象或以春日为背景,在表面的婉丽哀艳后面寄托着深刻的人生理想、生命感慨和时世之叹。  相似文献   

5.
明代是中国词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词韵、词谱之家专书,自明代始;明人编集的词选甚多,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毛晋《宋六十名家词》尤堪称词学构建的大工程;明工词学批评在词史观、体性论、主情说三个方面均有创辟。  相似文献   

6.
王恽作为元代前期的重要词人,词学观念较为丰富。王恽作词重视情致,这首先指合乎温柔敦厚之诗教精神的雅正之情,体现为强烈的淑世精神,还指符合士大夫审美理想的闲情雅意。在作词法度上,王恽小令或慢词能守前人矩镬,又引入白居易诗论,要求词以美刺,用于表达政治性诉求。词风上,既推崇豪放疏快,又不废雅化之“清”。这些观念于前人尤其苏轼、辛弃疾、元好问三者多有所取,渊源脉络十分清晰。  相似文献   

7.
厉鹗是浙西词派中期的代表作家,也是一位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词学理论家。在他手中,浙西词派的词学理论体系更趋严密,词派建设意识更为自觉,创作内容更加丰富,词艺也更为精湛。他论词既推尊词体,宗法周邦彦、姜夔、张炎,倡导醇雅、清空词风,又强调寄托,注重词作的现实意义。厉鹗的词学理论既是浙西词派前期代表朱彝尊、汪森等人词学理论的总结和发展,又对浙西词派后期代表吴锡麒、郭唐等人的词学理论有所启发,在浙西词派词学理论发展史上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8.
略论樊榭词     
厉鹗是宗风斯畅时期的浙西词派盟主。樊榭词渊源近白石,风调主“清”“幽”。本文拟以世情、人品、艺心为网络,从把握能动与受动的合力着手,简略解读其内涵与成因。本文认为,一、“盛世”中形成的自觉框范意识,与其感时怀古词的平钝之间存在着联系;二、孤贫遭际与淡泊之志的集于一身,使樊榭词的情绪之流虽有幽独但少落差:三、“清”是樊榭词植根于精神追求、行为标式的审美意识。其“清”近幽、主淡、尚远。樊榭的幽人雅集、湖山清赏之作,最能体现“清”的独诣;四、怡情悦性的赏玩意识内化为樊榭题图、咏物词的雅趣标的;五、将情致引入虚处,于虚处锻炼空灵,是樊榭词境清幽的法门,受惠于白石、清真、草窗三家。六、樊榭词能“清”能“幽”不能厚,病在意不深浓,真气不充。  相似文献   

9.
10.
考索袁枚的词学活动及灌注其中的词学观念,可以为从一个侧面揭示乾隆词坛的词学面貌提供帮助.袁枚的词学活动及与之相关联的词学观主要见载于其<随园诗话>,其中词学活动大致包括以词交游酬赠、搜罗词作并录入载籍、创作与词有关的序文等三个方面,词学观则基本上笼罩于其"性灵说"诗论之下,均能体现出比较明显的个体特征与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清照的词创作,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词以表现春思、闺怨为主,怀旧意识已初露端倪.后期词的怀旧情绪较为强烈,内容主要是表现对亡夫的怀念之情和对故国家园的依恋之情.这一创作特点和审美风格的形成与词人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并随着那个时代生活的巨大变迁而进一步深化,最终凝聚成一种意识,即怀旧意识体现在作品中.  相似文献   

12.
宋末元初的浙江词坛,在词的审美取向上呈现出地域的共同性:一是重视词的声律美;一是讲究作词时锻炼的工夫;一是特别强调词整体品格的雅正。而这种地域的共同性,与宋元之交浙江一地崇尚文雅的风俗人情、深婉精致的文风、以及这些词人宴游诗酒的生活趣味、懂音识曲的家学师承渊源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13.
孙犁的文论是他几十年文学实践的经济总结和理论思考的结晶。他的人稼人格论的主要内容是:作家为人与为文的统一,作家个人的人生实践、人格发展要与时人的要救 发展一致,为了求得作品的真实,作家的人格要以情感的形式而真实外化,同时作家还得保持一颗不为名利所动的赤子之心。  相似文献   

14.
以缠绵清绝的《秋梦庵词钞》成为独秀一时的词坛“春兰”、将岭南诗的雄直之气与浙西词派的审美观念融合为自成一格的词学趣尚、以承上启下的词学交游活动推动近世广东词坛的去边缘化进程,是构成叶衍兰词学贡献紧密相连的三个方面。有效推动近世广东词坛的去边缘化进程是叶衍兰最主要的词学贡献,也是其词学贡献文化意义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孙光宪是唐末五代一位独具特色的词人,却长期被历代词学研究者所冷落,即使论及孙词,也往往只从其是否近温、韦处着眼。本文试将其与韦庄做一比较,以求获得对孙光宪更为正确的认识,同时从孙入手对传统花间词定义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出于革命需要探讨“知行”问题的哲学家,他突破传统观点,大胆创新,扩大了传统的“知”、行”概念,丰富了它的内容,继承并发展了“行先知后”的唯物主义观点,提出“知难行易”,孙中山的知行观虽有局限,但他的研究在认识论上具有划时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李清照《词论》勾勒了词至北宋的发展简史,历评前辈与同辈词人,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重要观点,强调词与诗别,在词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词论》意在为时人作词设立标准,故不可不要求严格;“别是一家”不仅在于词要协音律,更在于词的内容特色,着眼于词专主情致,长于抒情的特色;《词论》是苏词和柳词流行于北宋词坛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8.
孙应时是南宋初期的入蜀文人,他因丘崇制蜀而受招入蜀担任幕僚,虽官卑职微,却仍热心政治,尤其是对"吴氏叛蜀"的预见,更体现出其高超的政治远见。然而,现存孙应时蜀中诗约76首,这些诗或为纪写蜀地山水景物之作,或为与友人唱和之作,或为送别之作,而绝少涉及政事。  相似文献   

19.
比较研究堪称世界兵学双璧的《孙子兵法》和《战争论》,从文化传统、思维方式、战争理论等方面深入分析二者的共性和差异,揭示各自的精华和特点,有益于人们兼取二者之长,把握东西方军事文化传统的不同脉搏。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在其武装斗争实践中对战争的起源、战争的性质、战争的目的和战争与经济的关系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战争观,这是其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孙中山战争观的研究,有助于科学客观地评价孙中山的军事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