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社会是一个讲究“快”、被一陕”字充斥的时代,没有什么事不是用速度和“快”来衡量的,仿佛只要“快”便是先进,便是优越,便是真理。事实并非如此,世上许多事情,从来就不是越快越好,因为过快的速度不但不会令我们受益,还会造成很多危害。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下语文课堂追求教学内容"多",教学进度"快"的现实,提出语文教师应当根据学生自有的成长速度和思维程度予以"慢"教学,多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才能真正裨益于学生语言文字素养的培养及其思维品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换一种说法     
有些同学写作文,往往贪快不求新,一写到清晨,便是"天刚亮";一提时间快,便是"过了一会儿";要是描绘春天公园里的色彩,便是"红的、黄的、绿的……"这样经常引用别人用熟的话,写  相似文献   

4.
梁正军 《成才之路》2013,(18):41-41
谈到与人PK,我真觉得那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因为和我PK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我的一名学生。他是班上出了名的旋风小子,每次上课都会被他搅得一团糟,如果不找点策略减减这小子的锐气,怕以后他们班的课都没法上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我分析了他上课的行为特征,总结下来就是一个"快"字。他总能通过"快"字,在课堂上制造点轰动效应。具体表现为:上课要求上厕所"快",课间催下课"快",中午冲食堂打饭"快",当然打篮球速度也"快"。我要找的策略就是必须让他的"快"减速刹车,  相似文献   

5.
快的负面     
星竹  杨涛 《课外阅读》2008,(3):62-63
某种程度上来说,世界上的许多事情,从来就不是越快越好,过快的速度不但没有令我们受益,还造成了很多危害。"快"让我们过得不幸福。正像空气中飘浮着的某种污染,我们深受其害,却依然不知不明。  相似文献   

6.
不知不觉中,我在实验小学已度过快六年的时光了。回想六年的点点滴滴,最让我难忘的便是那一年一度的"分享节"。分享节是我成长的里程碑。它给了我勇气、信心,让我学会了信任,使我快乐健康地成长!分享节,让我学会勇敢。记得刚入学时,个子矮矮的我背着  相似文献   

7.
阵阵铃声     
有人说人间最美的词语便是"母亲",人间最美的爱便是"母爱"。可母爱的味道又是什么样的?年幼的我常常这样问。是否像冰激凌般甜美,是否像冬日的阳光般温暖?似乎都不是。这几天总是风云突变,刚才还晴空万里,眨眼间便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下起了瓢泼大雨。爸爸妈妈去上班了,临走时,妈妈慈爱地抚摸着我的头,千叮咛万嘱咐:"女儿,妈妈不在时要乖,别去厨房……"妈妈的长篇大论又开始了!我不耐烦地说:"知道了,快走吧!"妈妈看了我一眼,依依不舍地走了。"万岁!"  相似文献   

8.
幼儿成长是有规律的,这没错,但并不是说每个孩子成长的过程和速度都一样,而是有的较快,有的较慢;也不能认为孩子们的兴趣发展都一致,而是有的长于抽象学理,有的则富于想象。  相似文献   

9.
大写的人     
吴再柱 《中国德育》2012,(18):61-63
人生的乐趣,在于不断地成长,差别只,在于成长方向的正与偏,成长速度的快与慢。如何把握成长方向、提高成长速度,是我们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们常常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界定品德与德性概念的关键,在于善待自我的德性是不是道德上的德性.如果善待自我的德性不是道德德性,那么亚里士多德便是正确的,"德性"便是"优良"、"可赞赏性"等中性的概念;如果善待自我的德性是道德德性,那么亚氏便是错误的,德性便是品德,亦即道德品质、即道德人格德性与品德、道德德性是同一概念.  相似文献   

11.
刘雯 《文教资料》2009,(23):36-37
现代汉语中表示速度的高低最常用的一组词是"快、慢".本文作者通过历时考察,分析了表示"速度高低"的两极义场的义位的演变.表示"速度高低"的"快"与"慢"发展过程是不同步的,"疾、迅、速"与"快","迟、缓"与"慢"存在着历时替换关系,相应地表示速度高低的两极义场也有所演变.  相似文献   

12.
超级电池     
芳芳 《中学科技》2013,(11):21-21
快速充电一直是电池技术发展遇到的瓶颈之一。美国的科学家最近研发了一种新型电池——微型石墨烯超级电容,它最大的特点便是充电和放电速度非常快,可达到标准电池的100~1000倍。  相似文献   

13.
教学风格不是点滴的优点,不是一时的应境之需,不是"作秀",不是模仿,需要教师以我为主、以扬长为主,虚心学习、勇于实践、敢于探索、不断反思,在反思中寻求进步,在教学中锤炼风格。  相似文献   

14.
李淑慧 《天津教育》2013,(17):58-59
诗心、童心、爱心——有此三心的人,便是一个纯粹的人;以此三心为师,便是一个高尚的老师。“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教育不能急功近利,很多时候需要的是等待。尽心,努力,等待生命的拔节与绽放。语文是一种生命的浸润,是教人快乐、健康、智慧地生长。  相似文献   

15.
近来,越来越多的所谓"导读"、"快读"、"速读"类的浅读图书,纷纷闪亮登场,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这种以"快乐、快速、快扔"为特征的浅阅读是不是正好满足越来越忙的学生的阅读要求?现在的学生的阅读状况究竟是怎样呢?"浅阅读"是否正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新的阅读方法呢?根据调查发现:学生的阅读现状,内容越来越浅;速度越来越快;喜欢越来越直白的语言。这纯粹的"浅阅读"意味着学生  相似文献   

16.
假期如约而至,这大概是上学的孩子最欢呼雀跃的时光了,对于孩子们来说,恐怕一年当中最值得认真期待的日子,就是惬意的假期。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想念我的学生时代,努力追寻记忆里那些珍贵的碎片,看看是哪些重大事件"霸占"了我的记忆模块,主宰着我回忆里的喜怒哀乐。然而蹦出来的画面竟然并不是隆重而热烈的节日,也不是挨骂受罚的惨样子,而是生活中普通又不普通的某一日。  相似文献   

17.
张瑜 《辅导员》2012,(Z2):20
请允许我来为大家介绍这样一位山村小女孩:多少年前,当她背着简朴的布袋书包来到只有三间土屋的学校时,吸引她的不是伙伴,不是校园,而是老师桌上的那一摞有些皱褶的《少年文艺》,她如获至宝地翻阅起来。当然,她受到母亲的严厉呵斥:"别动老师的东西!真没规矩!"怯怯的女孩仰起小脸,她发现了,发现了她永不忘记的灿然一笑:"好孩子,喜欢吗?全拿去!"班主任老师送给女孩第一份珍贵的礼物!那简洁的九个字,叩开了这个女孩成长的大门。那个幸运的女孩便是如今视读书为至爱的我。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一个教师的成长历程,一定存在着几次重要的转折,那么,对我而言,"24时记时法"一课便是其中又一个转折点。之所以需要在转折前加上"又",是因为这样的转折对我而言,已不是第一次。如果说,之前由"走进圆的世界"走向"圆的认识"(见本刊2008年第7期《一堂纯粹而丰富的数学课》),实现的是对学科内容"由外而内"的华丽转身,那么,"24时记时法"带给我的将是由"教"向"学"的又一次跨越。这是更为艰难的一步。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便是琅琅的读书声.教师越来越重视朗读,但在指导朗读训练时,存在着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其一,过分强调理性的指导.有的教师在指导朗读时,或强调突出一些"重点词语",或要求学生"带着××的心情(感情、语气)读",不时提醒学生:"声音要低沉""速度要轻快"……这样的朗读是理性化的"朗读技术"转化而来的,不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20.
正片断一:师:这一段写的是一勺水让我们的身心舒服的感觉,现在你们能告诉我,哪些词写出了这种舒服的感觉?生:抚摸。师:还有吗?生:倾注、滑。师:光滑,皮肤表面对水的感觉。还有什么词?生:润湿。师:这里有个词很特别。"吸吮",我们一般都说什么?生:吮吸。师:有不同吗?词序颠倒了一下,就有区别了。你们会吸么?什么叫吸?生:张大嘴巴吸。师:吮呢?聚拢嘴巴叫吮。"吸"和"吮"同样是"吸"的意思,但是动作不一样。课文中用"吸吮",和"吮吸"不是一样吗?(出示: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大嘴巴的吸吮声。)师:张大嘴巴吸速度是快的还是慢的?生:快的。师:聚拢嘴巴吸的时候速度是快的还是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