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qwertyuiop:档案信息化真有必要吗?我看不一定。信息化是要有需求的。档案界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需求,何必费工、费劲、费时、费心、费神、费钱。档案信息化提出来有不少年了.理论界讨论得热火朝天,为什么与实际差距那么大?仅仅是没钱吗?我看不是,还是没有需求。  相似文献   

2.
提起档案,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也许是自己的档案,那么你对自己档案的了解吗?你自己档案里到底有什么内容?那些内容都真实可靠吗?对于这些问题,别说一般人员,就连我这个档案工作者也很难说清楚,因为个人不能查阅自己的档案,这是铁律.可是为什么不能看?恐怕就没有几个人能提出具有说服力的理由了. 长期以来,人事档案因其固有的管理体制和严格的保密制度,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大量人事档案被人为地束之高阁,长期沉睡在几乎是与世隔绝的库房中,价值无法体现,作用也不能发挥.由于人事档案的透明度差,因某些不符合实际的评价和鉴定给个人晋升晋级造成危害的事情时有发生,既导致组织用人失误,也给个人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近年来,随着人们档案意识和法治意识的日益增强,当事人对自己档案知情权的要求也愈加强烈.笔者仅就此问题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2002年12月10日全国档案工作会议通过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工作任务的第五项首次明确提出将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今后较长时间内档案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有些人认为档案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它们是同一概念,只是称呼不同而已.它们之间是同一概念吗?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加速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档案是重要的信息资源之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必然对档案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并将改变档案工作的方式、方法.从现在情况看,我认为计算机技术对档案工作有如下影响.  相似文献   

5.
芷青 《出版科学》2004,(1):79-79
几日前,友人送给我一本<怡丫和她的小猪卡鲁>,让我千万要读.我一看书名就纳闷:小猪卡鲁?小猪会有名字吗?是不是所谓的宠物猪?我和小孩子的世界已经有一道鸿沟了,没有把它当一回事.友人打了几个电话来询问,我才翻出那本书.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名高一的学生,今年五一节,妈妈拿了一份《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关于举办“档案一与你相伴”征文活动的通知》给我看,我说:“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嘛?”妈妈说:“想想10年前的五一,你在干什么?” 妈妈的提醒,把我的思绪拉到了10年前. 那年五一,我还未满6岁,妈妈带着我到公园游玩,然后到一个文具店,她让我自己挑选喜欢的本子和铅笔.吃完晚饭,妈妈对我说:“今天过得开心吗?”我毫不掩饰地说:“开心!”妈妈说:“那我们把今天的开心记下来好吗?”  相似文献   

7.
有问有答(58)     
按《归档文件整理规则》整理文书档案,没有说档号的问题,而科技档案的就有。那我还用编档号吗?答:《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与以往我们整理档案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不组卷,而是以件为单位进行装订、  相似文献   

8.
真实的档案与档案的真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毅 《档案管理》2002,(2):21-21
对于档案的真实性,近来引起了一些讨论.从实际情况看,此类问题其实久已有之,这一类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那就是真实的档案,一定真实吗?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陈兆祦先生在《档案管理》2004年第3期上发表的《谈谈“文件论”》中的一些观点进行商榷,提出了四点疑问:1.文件与其他信息记录材料(或称文献)的区别是在于制作或形成信息记录材料的目的的不同吗?2.“保存备查的文件”都是档案呈?3.档案与文件有没有本质区别?4.文件能包含档案吗?  相似文献   

10.
沧海一粟:我曾问一位机关档案室的档案人员:"归档是档案形成的前提条件吗?,"他笑了笑,没有回答,似乎这样简单的问题用不着回答.在我的一再追问下,他不紧不慢地回答:"当然,文件归档前称文件,归档后才称档案,归档当然是档案形成的前提条件了.这样简单的问题恐怕地球人都知道答案.你不是糊弄着我玩的吧!"我又问他:"历史档案,比如说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都经过‘归档'程序了吗?"他无言以答.  相似文献   

11.
责任,是个沉甸甸的话题.每每提及,我就在想,世上有没有没有责任的入呢?无业者?不,他还有对家庭、子女、老人的责任;孤儿?不,他还有对社会的责任;傻瓜?对了,傻瓜虽没有责任,但他的责任却转嫁到监护人的身上.看来世上没有什么推卸责任的理由.这里,我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点自己在档案工作中对责任的理解. 初识"档案":好奇中体味责任 22岁那年,我从空军某基地调到四医大机关从事档案工作,内心既好奇又兴奋.当时档案室有三个人,一个老同志带着我们两个年轻人,没有任何基础,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让怎么干就怎么干.我清晰记得,当时我的主要工作是整理移交第四批老干部档案.翻开档案,大部分纸页已经发黄发脆,吹弹即破,还有些是用专用纸精心裱糊过的.  相似文献   

12.
正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走到人生边上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有人说,灵魂来处来,去处去。哪儿来的?又回哪儿去呢?说这话的,是意味着灵魂是上帝给的,死了又回到上帝那儿去。可是上帝存在吗?灵魂不死吗?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我全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建档案工作也有了新的起色,且在城市建设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中小城市的档案管理工作与大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信息化建设方面大多没有进展。甚者制约城建档案工作的整体发展。目前从我们铁岭市城建档案管理单位看,只有我们铁岭市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其它  相似文献   

14.
颍河柳影:针对安徽怀远"健康档案"造假事件,通州市档案局《对安徽怀远县"虚假健康档案事件"的反思》一文中,提出了"重视对其内容的监管应成为档案行政监管的重点内容"的观点.也就是说,档案行政部门要对档案形成时内容的真实性进行监管,如果档案部门真能实现对档案形成时内容真实性的监管,那无疑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档案行政部门对"档案形成时内容的真实性"进行监管有法律依据吗?从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来看,该管不该管?管得了吗?怎样管?假如监管不力,档案行政部门承担应有的法律和行政责任吗?档案形成后,或者说,已移交档案室、档案馆的档案内容的真实性,档案行政部门该不该管、怎么管、有法律依据吗?  相似文献   

15.
魏娟 《档案时空》2015,(12):28-30
随着网络、数据库等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扩展和深化,传统的"等客上门"、"你来我查"的被动服务方式与信息社会的发展极不协调,已经不能满足档案利用者对档案的需求,开展档案信息化服务,提高档案工作主动服务日趋重要.地震档案信息化是档案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防震减灾事业不断发展提供更快捷、更方便、更优质服务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地震档案信息社会化服务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据说,美国<读者文摘>的院子里,有一块石头.石头上刻着三行字,这就是杂志社里人所共知的"编辑三问": 它可以被引述吗? 它实用吗? 它有恒久的趣味吗? 第一次见到这则材料,说老实话,我几乎没有一点感觉.我觉得它问得淡而无味,缺少我所喜欢的机智和锐利.然而,没有想到的是,每当读到<读者文摘>,脑子里总会出现这块石头.  相似文献   

17.
2015年,档案工作者对"互联网+"下的档案模式、档案工作、档案管理、档案宣传、档案馆、图书与档案融合等问题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与探索,这里将主要观点与做法梳理如下: 1 "互联网+"下的档案模式 2015年5月,绍兴市档案局周国行在《浙江档案》上,以《"互联网+档案"的绍兴模式探析》为题,结合绍兴市档案部门的探索实践,谈了认识和建议.一是主动跟紧党委政府信息化发展步伐.档案信息化是"互联网+档案"的奠基石.要想不落伍,就必须牢牢盯紧党委政府信息化工作的发展步子,主动融入政府信息化发展整体规划,使档案信息化工作成为政府信息化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工作的信息化相辅相成、牵手发展,只有乘上政府信息化的大船,"互联网+档案"才能"借船出海",有所作为.二是深入推进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如果没有海量的档案信息,怎么能让网民搜索浏览呢?所以,要想实现"互联网+档案"的目标,必须有丰富的档案资源,做到"源头"有"活水".  相似文献   

18.
档案馆业务外包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longzhengyi:随着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的档案馆将一些业务,如档案整理、档案归档、档案数字化,甚至上架都委托给档案中介机构来做,即我们常说的档案外包。那么,档案馆不做或者很少做业务上的事情了,还做些什么呢?是否有必要将所有业务都外包?我认为档案馆将业务外包是大势所趋,一方面,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人力,单凭  相似文献   

19.
<正>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为标志,我国档案工作进入到了一种新常态。新常态下档案信息化工作应如何适应新常态的需求?如何以档案信息化带动档案工作跨上新台阶?是目前档案工作者急需思考的问题。一、"档案数字资源库"建设是新常态下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前提基础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公众保存和提供有效的档案信息服务,如何为社会公众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档案信  相似文献   

20.
今年夏天,有个晚上,我依约去看部队的一位老友。他正皱着眉头抱着本书在看。看什么呢,这么入神?我问他。他抬起头来,没回答我的问题,反而长叹一声,唉——老迈啊老迈! 老迈是谁?还记得金敬迈吗?《欧阳海之歌》?记得记得,金敬迈,他还活着吗?活着,活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