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玉慧 《科幻画报》2022,(5):177-178
初中阶段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初中学生属于青少年,处于青春叛逆期,学生生理发育迅速,但心理发展还并不成熟,很容易做出过激或一些极端的行为,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在该阶段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塑造健全的人格。隐性德育是一种潜在的教育方式,在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对隐性德育在中学德育教育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论科学价值观教育在当代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工作产生于实践活动 ,依赖于正确地把握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客观要求 ,它的功能之一是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关于价值尺度的正确认识。价值意识是实践的主体尺度在人们认识中的反映 ,而科学价值观是价值意识中居于核心和统摄地位的部分。当代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世界观教育、科学价值观(包括人生观)教育和人格教育。科学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理想、人生观、科学观、道德观、审美观等。  相似文献   

3.
蒋永平 《教育探索》2001,(10):87-88
本从全面性、创新性、整合性三个方面论述了素质教育是体现教育本的教育,接着从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出发,阐释了素质教育的基础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最后强调指出,素质教育必须以德育为首,对德育在新世纪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比较性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高校德育课程是由显性德育课程与隐性德育课程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教师人格魅力作为隐性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显性德育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道德理论、政治理论与哲学理论的传授;隐性德育课程则主要是将这些理论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道德观念或政治观念,达到知行统一的效果。然而近年来,高校德育工作的失效性日益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在对显性德育课程考察的同时,隐性德育课程也进入人们的视野。隐性德育课程的构成要素,大致可分为显性德育课程中包含的隐性德育课程、物质形态的隐性德育课程、制度形态的隐性德育课程与精神形态的隐性德育课程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5.
隐性德育课程的观念近年来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有关这一课程的具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作为一种过去不为人所知,具有潜隐性影响的特殊课程类型,它的发展完善必然经历一个对相关德育资源的发掘吸收和改造整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深化对隐性德育课程的理性认识,探讨这一课程的具体运作模式,是保障这种课程形式健康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今天,德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往往容易被人忽视,尤其是在初中思想品德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初步形成时期,德育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德育为先的思想,应扎根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心中,并且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德育理论研究的深入,隐性德育问题被提了出来。本文在对隐性德育的内涵、特点及其组成部分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隐性德育的主要功能,进而对隐性德育课程建设提出了若干设想,旨在引起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对此问题的重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隐性课程区别于传统的道德教育,是真正的隐性德育课程,对学生的道德成长发挥着重要的德育功效,在知、情、意、行四个层面上对受教育者施加积极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的影响,提高其思想政治觉悟、铸造其高尚的道德品质、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9.
论隐性课程的德育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性课程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价值性影响,与道德教育有着天然性的联系,各种隐性课程因素以间接和内隐的形式,曲折地反映着社会和学校德育的内容和要求,潜移默化地对受教育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因此,重视并充分运用隐性课程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当前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当前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指出隐性德育对于构建和谐高校乃至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并提出,相对于直白、灌输的显性教育方法,隐性德育有四大特征:以小见大、去伪存真,潜移默化、贵在实践,并阐述了开展隐性教育的途径:教学内容与形式相结合;校园文化软件与硬件相结合;教师的身教与言教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11.
隐性课程区别于传统的道德教育,是真正的隐性德育课程,对学生的道德成长发挥着重要的德育功效,在知、情、意、行四个层面上对受教育者施加积极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的影响,提高其思想政治觉悟、铸造其高尚的道德品质、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2.
显性德育课程在我国高校德育课程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但要真正实现德育的战略目标,还必须以隐性德育课程为补充,使显性德育课程与隐性德育课程有机地相结合,加强隐性德育课程在高校德育课程建设中的互补作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隐性课程在中职德育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隐性课程的内涵、基本特征.谈了隐性课程在中职德育中的价值:对道德认识的导向价值;对道德情感的陶冶价值;对道德意志的激励和磨炼价值;对行为的约束规范价值.以及对人心理品质的完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隐性课程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价值性影响,与道德教育有着天然性的联系,各种隐性课程因素以间接和内隐的形式,曲折地反映着社会和学校德育的内容和要求,潜移默化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因此,重视并充分运用隐性课程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当前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国外高校主要的德育途径的研究,揭示了显著课程与隐性课程在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了显著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具体表现,提出了在大力加强素质教育的条件下,如何提高我国高校德育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高校德育隐性课程开发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隐性课程是独立存在的一种课程形式,它对人的影响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影响,其德育影响是最大的,居于核心的地位。站在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从课程理论的角度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不和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低效现象的根本原因。对高校德育中的隐性课程进行有目标、有计划的设计与优化,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实现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和谐,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7.
德育显示课程和隐性课程是当今高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两种最基本形式。二者各有优势,需要把二者结合起来,尤其要促进德育隐性课程显性化。艺术院校大学生有其自身特点,其德育隐性课程显性化也要通过不同的途径得以强化。  相似文献   

18.
德育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四有”并不是几个抽象的字眼,它是有丰富的内涵,有具体的表现形式,包括反映客观属性——“四有”程度的评判标准。因此,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就是要在提高“四有”程度上下功夫,而这“功夫”又体现在德育工作过程中,如何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以及教师掌握主导性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9.
高校德育环境的日趋复杂使优化高校隐性德育作用机制日显重要。本文首先对隐性德育及其作用机制作出界定,然后就如何构建高效、优良的高校隐性德育作用机制提出了观点和设想。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大学生实习教学的实践经验,研究了隐性德育课程在实践教学中的必要性、作用机制和功能,为高校实践教育中构建隐性德育课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