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中实施多课程知识融合非常必要,文章举例分析了《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程序设计》、《汇编语言》、《操作系统》等课程进行知识融合的方法,旨在通过教学改革,增进各课程间知识的联系,巩固、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2.
舒尔曼提出的“学科教学知识”推动了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向前发展。高校《通信原理》课程学科教学的知识结构与内容框架主要包括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模式等七个方面,对《通信原理》课程教学策略的知识应用进行论述,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信原理》是通信、电子、信息领域中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基本原理及有关的通信技术。针对该课程概念多、原理抽象、理论性强、不易理解的特点,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系统阐述了《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高等院校工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通信原理》作为通信等信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必须作出相应改革。论文结合《通信原理》课程特点,根据湖南科技学院学生实际情况,对《通信原理》理论教学进行"全方位"教学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CDIO教育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一种有效模式,《现代通信原理》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必须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工程教育课程,其教学过程重在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运用CDIO教育模式研究《现代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种有效方法。本文探讨了CDIO教育模式的基本内涵,指出了传统《通信原理》课教学过程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现代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三大实践构想。  相似文献   

6.
本科生的专业教学强调的是掌握本课程科学思想和关键技术的脉络。本文在《数字电视原理》课程教学中注重本课程与前导基础课之间的联系、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及课程各个层次之间的联系,力求授人以渔,激发学生对于专业的兴趣,引导他们在已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自我探索。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应结合通信行业的发展与《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现状,从分析教学改革依据入手,基于职业素质需求,在教学目标、实践教学体系及教学模式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多元化的教学体系,使学生真正了解课程学习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工程数学》是《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数学基础,联系紧密,但实际教学中,这两门课往往不能很好地衔接,给《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讲授造成了不小的困难,影响了教学效果。为此,可以在学习《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知识开始之前,就拉氏变换与傅立叶变换的知识作一个有针对性的复习,使两门课程知识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9.
对传统高职《通信原理》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指出将SystemView仿真系统应用到《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结合本科生《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将仿真技术引入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介绍了这种教学方法实施的意义,分析了该仿真教学体系特点和功能,给出了具体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1.
高职"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开发基本理论包括现代职业教育学习理论、行动导向教学范式理论、职业教育传播理论、高职教材评价理论;基本原则有:能力本位原则、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职业成长规律原则、行动导向原则、职业教育课程论与专业教学论原则、教育传播原则;开发模式有:通用模式和"4912"实用模式。  相似文献   

12.
The links between curriculum design a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re, in principle, strong but are, in practice, becoming increasingly tenuous particularly with the apparent preference of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 for a curriculum based upon certain ‘core’ subjects. A framework for a curriculum based upon the five communication skills of literacy, oracy, numeracy, graphicacy and physiognomacy is proposed. These are ‘basics’ yet represent the essentials of aesthetic education; their use ‘across the curriculum’ could lea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whole school’ curriculum policies. Some consideration is made of the relationship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of Gardner's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o the five forms of communication,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graphicacy (spatial ability) and on physiognomacy (physical ability) which are skills commonly neglected in curriculum planning.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通信原理课程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通信原理课程的地位及作用,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阐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意义,分析了教学内容与授课时数、经典理论与最新发展、现代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常规实验与虚拟实验、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电气自动化专业中高职培养目标层次不清、课程体系不合理、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重复、技能训练倒挂等主要问题,秉承终身教育思想,遵循“阶梯递进、层次沟通”的原则,以“能力递进”为主线,构建层次化模块化电气自动化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切实解决中高职培养目标和课程的衔接问题,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连续性。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教师树立课程传播意识。课程传播意识是课程意识的重要组成,其核心是课程的传播本质观。教师的课程传播意识内在地包含主体意识、内容意识、过程意识、媒介意识及效果意识等。教师课程传播意识的培养与生成要求教师秉持宽泛的课程意识,树立课程的传播本质观,提高自身的传播素养与技能以及养成反思性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更能关照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从深层促进各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儿童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培养学前儿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据泰勒原理与校本课程开发理论,在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双重性和多元文化教育的场域中,我国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开发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目标。  相似文献   

17.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通信原理课程特点,对课程建设进行了研究,从教材选择到课堂教学以及实践教学分别进行了分析。提出结合仿真实验将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融合的教学思路。整个教学体系综合运用多媒体手段,使用基于Matlab,System View等平台的仿真实验手段,结合EDA技术的硬件实验平台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深度。  相似文献   

18.
针对《通信原理》课程涵盖内容多、理论性强、抽象难懂、学生不易掌握的特点,介绍了一种系统教学法.通过系统选择教学内容,加强课程之间、章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渗透,巧妙运用不同教学手段构建一完整的系统教学法.教学实践证明,这一方法能切实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学习领域课程要"遵循行动导向原则实施教学",对高职院校教学保障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高职院校必须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做好学习领域课程教学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建立事前预防性教学保障体系;深化校企合作,搭建沟通顺畅、运转有效的校企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20.
课程文化是在不断运动、发展和进化的过程中获得其持续生命力的,是在教育进步、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推动下形成其基本价值取向的。根据约瑟夫的课程文化理论,社会本位课程文化可以视为一种内容最为丰富和发展最为成熟的课程文化,强调课程应以社会需求或改革为核心,采取的是一种批判主义取向的课程价值立场,体现了显著的实用主义与民主主义倾向。实用主义课程文化秉持一种关注理论与实践之间联系的哲学传统,强调教学目标应以课程本身能够应用于真实世界作为原则,致力于通过完整的目的性活动,培养出擅长于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的人才,从而将学校与职场联接起来。民主主义课程文化倡导学生和教师的民主化生存与共处,致力于通过强调平等的权利、开放的心态、自由的知识传播环境以及多元化的沟通交流,在个体与群体之间建立起一种平衡。当前,社会本位课程文化作为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时代潮流,已经成为大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