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 ,但在其一生的创作实践中 ,尤其是后期 ,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杂文。究其原因 ,杂文自身的特点为其创作的繁荣赢得了机遇 ;鲁迅作为伟大的民族作家 ,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拯救国家的民族意识。鲁迅杂文对 2 0世纪中国革命以及中国杂感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2.
本从当代杂作家的嬗变中,重新审视杂“现实主义”和“韧”的战斗精神这两个特点,号召当代杂作家从人格的嬗变中挣脱出来,重读鲁迅。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的杂,以强大的逻辑力量.铸成了对敌斗争的“投枪”、“匕首”和“钢刀”、“利刃”,击败了国民党反动派一次次围攻,鼓舞着中国人民为革命事业而奋斗。  相似文献   

4.
探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尽管人们的观点和立场可能不同,但鲁迅这个名字可以说是人们无法抹杀的巨大存在。鲁迅生前以其闪电惊雷般的呐喊震动了中国文坛,身后也以其伟岸高蹈的精神人格撼动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灵魂。鲁迅作为杰出的文学家,其文艺作品所承载的深邃厚重的文化内涵和恒久的阐释生命是历经时代长河而不朽的,其中尤以杂文更为突出。鲁迅杂文里的情感世界十分丰厚,值得我们认真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5.
鲁迅杂文使用了大量的幽默笔法,人们通常认为鲁迅的幽默是当时险恶环境下的一种“曲笔”,是避开国民党新闻检查的一种手段,本文通过对幽默的美学机制和作者的创作心理的分析,认为幽默不是鲁迅创作杂文的被动手段,而是一种主动选择,是鲁迅的一种积极的审美表现。  相似文献   

6.
7.
鲁迅的杂文语言是具有独特艺术审美性和思想深刻性的话语方式.他在语言的创造主要体现为,利用“陌生化”策略激发语言的活力,创造出形象、新颖的语言形式,同时利用语言的隐喻性特征,挖掘篇章的深层内涵;用“反理论化”的表现方式将作家的思想和情感艺术地体现出来.通过这种创造,鲁迅杂文表现出了独特的思想和情感魅力.  相似文献   

8.
试论鲁迅杂文的讽刺技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鲁迅杂文讽刺技法的成因 ,对鲁迅杂文中使用的各种讽刺技法进行了分析归类。  相似文献   

9.
鲁迅杂文代表着现代杂文的最高成就。本文就中国古代“杂文”传统,五四时代的文本选择和杂文作家的文体改革,从纵、横及创作主体三个方面探讨了鲁迅杂文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鲁迅是中国现代最杰出的作家,他的杂文风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杂文中深邃思想的体现;(二)杂文形象化的方法和特点;(三)杂文中讽刺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鲁迅杂文的艺术境界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杂文是哲理与诗结合的硕果,是现代中国现实主义散文与浪漫主义散文的集大成者。她既具有史诗的品格,也具有人学的规范,她同时也是古今中外艺术智慧的结晶。鲁迅杂文的思想与艺术成就,在很大的程度上代表了现代中国散文已经达到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报刊活动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以1927到1936年最为活跃。杂文是鲁迅新闻思想的主要反映。他认为报纸是人民的喉舌,新闻报道要杜绝失实,舆论监督要“保护原种”等。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杂文的“理趣”是他的杂文创作的主要特征。他杂文的“理趣”主要表现在对批判对象的独特开掘和概括,在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地方揭示出的发人深省的人生哲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创作风格,超常逆反的创造性的诗性思维和通过寓言式、漫画式、象征式的形象体现为一种意象的创造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文章试图从鲁迅的生活经历、心理状态和作品中流露出的感情阐释他的寂寞。生活经历的切肤之痛,对鲁迅的影响不可小视;在心理上,孤独已成为鲁迅生命意识的一部分,对鲁迅来说,寂寞不仅是一种心理感受,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一个先觉者对黑暗现实的忧心仲仲。鲁迅是孤独的巨人,巨人是他的本质,孤独是他的气质。  相似文献   

15.
翻译不仅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涉及到两种文化之系统之间的冲撞与磨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翻译研究领域出现了文化转向,译者翻译时所处的文化背景受到更多关注。从译者选材到译作的出版的各个阶段都受到当时的社会、文化,甚至经济环境的影响。中国近现代史是一段特殊的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的历史,身处这一时期的鲁迅翻译在选材不断变化,体现着主体文化的要求,具有密切服务于现实实践的品格。  相似文献   

16.
鲁迅作为一个神话已经成为经典。学术界对鲁迅的评价却始终游离于鲁迅作品之外。从20世纪20年代重在文学话语,鲁迅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的批评,到30年代重在政治话语的批评以及新时期重在生命哲学的批评,都不同程度地偏执地将鲁迅误读。本文试图站在西方人文主义的立场,对几十年来的误读鲁迅进行历史反恩。颠覆鲁迅神话,回归鲁迅本身,还原一个坚守儒家思想的现代演绎而非西方人文精神的真正的鲁迅。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鲁迅的早期文言论文以及“五四”前后创作的杂文、小说的研究,揭示出鲁迅思想的复杂性和特异性:他对传统文化进行激烈的批判,又对启蒙运动的现实作用和意义表示质疑,对启蒙群体表现出一定的疏离。鲁迅的思想之所以呈现出这样一种复杂性和矛盾性,主要原因是:他在加入新文化群体之前,就开始了对西方思想文化的反思;对封建的道德礼教和社会结构的顽固性以及中国人的国民性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对启蒙运动的乌托邦色彩和启蒙群体的分化充满忧虑。  相似文献   

18.
鲁迅散文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散文可分为《朝花夕拾》、《野草》、杂文中的散文和演讲辞四类。《朝花夕拾》是“任心闲谈”,《野草》是拷问自我,杂文中的散文是观察社会作清醒的批判,演讲辞是袒露自己的思考与困惑,与听众一道探索。  相似文献   

19.
鲁迅在儿童学理论批语以及翻译介绍外国儿童学作品等方面呕心沥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仅就其“以孩子为本位”的儿童学观予以观照,探讨这一理论观念的深刻性和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儒、墨、道、佛、耶等方面比较了鲁迅与无名氏的文化反思的异同,指出在不同文化境遇下的两个不同文化人之间在文化追求与探索上的相通及相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