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等待产生美     
去年秋听一位语文教师上公开课,讲授的内容是鲁迅的《风筝》.教师让学生分段朗读。有一名学生站起来.读得结结巴巴.极不流畅。期间有学生指指手表暗示老师:”这是公开课呀.不能花那么多时间等待了!”可是该教师依然等待.一直在专心致志地听。课后交流时这位教师道出了心声:“是的.我是有意让他多读一段,每个学生都有读的权利,越是读不好,越应该给他机会。我相信他今天读不好,将来一定会读好的。当老师的一定要学会等待。”  相似文献   

2.
看到这个题目.或许很多老师都不陌生,特别是对“老师.我不想读”这句话。对于对这句话不太清楚的人而言.我还是有必要先讲一讲它的出处。这句话出自一个有名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位老师在上一节公开课时.他请一位学生起来读一下课文.可是这位学生却以“老师,现在我不想读”拒绝了老师的要求。但是这位老师却一点儿也不生气,反而“笑容依然”地请学生坐下,让他等到想读的时候再读。  相似文献   

3.
看到这个题目,或许很多老师都不陌生,特别是对"老师,我不想读"这句话.对于对这句话不太清楚的人而言,我还是有必要先讲一讲它的出处.这句话出自一个有名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位老师在上一节公开课时,他请一位学生起来读一下课文,可是这位学生却以"老师,现在我不想读"拒绝了老师的要求.但是这位老师却一点儿也不生气,反而"笑容依然"地请学生坐下,让他等到想读的时候再读.  相似文献   

4.
<正>先附上一则学生例文:今天第二节课,是我最爱上的语文课。上课前3分钟,老师就板书了课题《蝙蝠和雷达》。我兴奋地想:昨天的语文课老师夸我表现得非常出色,这节课我肯定也能得到老师的表扬。首先老师让我们读课文,我把手高高举起,企盼老师第一个叫到我,可没想到老师却叫了王浩甜。在王浩甜读的时候,我仍自信地想:下一个肯定叫我,可结果老师接二连三都叫了别人。课文读完了,老师也没叫到我,我不禁叹了  相似文献   

5.
时风 《初中生学习》2015,(Z1):30-31
那年,我16岁,恰是叛逆的年龄。学校越是规定不让做的事,我越是觉得必须要去做;老师越是批评我,我越是不服气老师。因此,我和那些叛逆期同伴曾经不断地违反校规校纪,气过那位叫刘金铭的善良老师……气你,是我永远的心痛我父亲抽烟。其实我很小的时候,是反感抽烟的。母亲天天唠叨让父亲别抽那么多的烟,可是父亲烟瘾太大,总是不听劝。无论妈妈如何唠叨,父亲还是照抽  相似文献   

6.
在每个人的经历中都会遇到许多老师,那些好老师留在学生记忆中永远是暖暖的;相反,另一种老师留给学生的是永远的痛甚至是恨。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因为父亲也在这个学校当老师,因此我在学校就受到了一些特殊照顾,经常能够得到老师的关心,受到老师的赞扬也比其他同学多些,这让我感到特别开心。是他们让我的童年多了许多快乐,多了许多自信。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好喜欢老师这个职业,想着有一天我也要当一名老师。  相似文献   

7.
张帆 《辅导员》2009,(17):I0006-I0006
我的语文老师崔昌玉的眼睛虽然不大,但是总是充满着关爱、信任、鼓励和温暖。 记得有一次,上语文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同学们听。我看见杨紫涵同学大大方方地走到讲台上展示自己的作文,可是我却坐在位子上一动也不动,生怕老师点我的名。  相似文献   

8.
<正>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4月"讲解(教师是讲解人)引导学生机械地记忆所讲解的内容。尤为糟糕的是,讲解把学生变成了‘容器',变成了可任由教师‘灌输'的‘存储器',教师越是往容器里装得完全彻底,就越是好教师;学生越是温顺地让自己被灌输,就越是好学生。"这是一本写给被压迫者读,也是写给一切有良知的教师读的书。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不仅有被压迫的民族和人  相似文献   

9.
做了多年的教育工作,而且多半时候都带班当班主任,虽谈不上什么经验,但在管理学生方面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遇到不听话的学生我都是通过家长以及训斥让他们“服贴”。然而当我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家乡,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羊城,踏进了一所陌生的学校面对一群陌生的学生时,我那老一套的方法却完全失灵了,我对学生越是严厉,学生就越是不听我的话,更有甚者出现了逆反的行为,我顿时傻眼了,觉得自己不会当老师了。那天周末在收拾行囊时,翻开了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这本书是张万祥老师主编的,书中收录了一大批优秀班主任的工…  相似文献   

10.
最近读肖家芸老师《语文教学的质量意识和效率自律》一文,颇有感触.“没了琅琅书声,没了唰唰书写,没了孜孜思索,没了细细咀嚼,没了欣欣顿悟,总之,没了语文课的况味,何谈语文实效?”肖老师的叩问恰与我听课后的一些思考不谋而合. 先谈谈语文课堂上的“琅琅书声”. 听了两节《将进酒》,评课时围绕诵读有两位教师谈了这样的观点: 一位老师说:“这节课的诵读是不够的,我教学生学习《将进酒》的时候,就是让学生读,反反复复地读,一遍一遍地读……”  相似文献   

11.
语文世界: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哪些书曾经使你受益良多、给过你启发和帮助,能跟读者们谈谈吗?齐文昱:感谢父母从小激发了我对文字的兴趣。小时候我应该被认作是那种很乖的孩子,英语、阅读和书法占去了大部分的课余时光。上小学的时候,父母买了很多读物给我,让我最为喜欢的是一套讲中国古代史的《上下五千年》和一本厚厚的《成语故事300篇》,这些读物培养了我最初对文学,特别是古典文学的偏爱。在南开中学读初中的时候,有幸遇到一位博通古今而且极具人格魅力的语文老师,让我景仰至今的梁中秋先生。梁老师所有的鼓励和肯定成了我阅读的动力,于是…  相似文献   

12.
《陶罐和铁罐》是一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 ,也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 ,以对话为主要叙述形式 ,人物形象鲜明 ,很能吸引学生朗读和表演。因此 ,教学本课时 ,我一改传统的串问串答的教学 ,而确定把时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 ,充分地自读自悟。为此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读一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一 )自读我首先放手让学生主动自读课文 ,自己朗读 ,给足时间 ,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1 因文激趣 ,让学生喜欢读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开课我便导入 :同学们 ,你们喜欢寓言吗 …  相似文献   

13.
读中学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叫钱道君的老师。在此以前,我的语文成绩一直都不是出众的,原来的老师也没有一个人表扬过我的语文。这个时候,钱老师开始教我们语文,他上的第一堂课就是让我们写一篇春天的  相似文献   

14.
<正>教过我的老师很多,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我读幼儿园时的一位年轻女老师。我5岁的时候,在蓝天幼儿园读书。我还清楚地记得,爸爸每天早晨都要带我从芦林到  相似文献   

15.
吴峰 《教师》2011,(31):32-32
很多教师为了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常在课堂开辟出约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选读优秀的作品,然后稍加点评。这种方法确实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记得在听一位年轻的教师上公开课时,也让学生品读自选的优秀的作品。学生读的时候很认真、很有感情,得到了高度的肯定。课间没有做过多的思考,课后交流的时候,这位老师告诉我:这篇课文已经在课堂上读了三遍了,每位学生读得都很投人,  相似文献   

16.
教师节的时候。一所知名的重点中学搞了一个活动。从本校德高望重的梁老师所教的学生当中。挑选出50位目前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弟子来。要他们每人写一封电子邮件给学校。回忆中学生活中发生在梁老师身上最难忘记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7.
无需伟大     
刘霞 《生活教育》2015,(1):124-126
应邀在安徽某高中给老师们做培训,结束后一位五十来岁的吴姓女老师来到我身边说想和我聊聊。吴老师的女儿已经上大学,家里还有个男孩吴勇是这所学校的一名高二学生。吴勇并非吴老师亲生,而是她妹妹的儿子。在吴勇四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与母亲离婚,之后便失去联系,生活里再没出现过此人。吴勇妈妈非常艰辛地独自抚养儿子十几年。前年初,吴勇妈查出患了肝癌晚期。半年后,吴勇妈妈将正在读初三的儿子托付给了姐姐和姐夫,撒手人寰。让吴老师夫  相似文献   

18.
1.适时调侃一次语文公开课课前,我为了训练学生读书要有自己的感觉,让学生读一首诗。学生可能是由于看到有许多老师听课而紧张的缘故,并没有放松地找到自己的感觉读起来。我适时调侃道:“大家注意,读诗或文章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方式去读,可以坐着读,可以站着读,还可以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加点‘小动作’读,就是不准躺着读或趴着读。”学生听后不禁笑起来,紧张情绪也缓和下来。许多学生都摇头晃脑,津津有味地读起来。2.顺水推舟一次我讲《太阳》一课,导入新课前我首先让学生在本子上画一画“太阳公公”,许多学生画后抱怨自己画不圆,我…  相似文献   

19.
<正>13岁那年,我还在上初中,那时候语文老师总会在每节作文课上念同学们写的优秀作文,每次朗读的时候读的总是那一位女生的作文,我也想老师读自己的作文,就私底下拼命地练习,但这种方式并没有让自己的作文得到多大的提升。我记得当时的自己非常爱看杂志,杂志上的文章大多短小精悍,于是我就把它们用到作文里模仿着写,但没想到这一次语文老师就真的读了我的作文。或许就是因为来源于老师的鼓励变成了我的动力,我开始这样训练自己,后来作文几乎每次都是班里的最高分。但我并不满足于这个,记得学校当时统一征订一  相似文献   

20.
小学的时候,老师认为我就只能考个中专;中学的时候,英语老师说我考个专科都成问题;高考的时候,老师认为我过了重点线已经是出人意料;大学的时候,老师说跨文理跨专业考研,只能拣最次的学校报,还要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结果,我读了本科,研究生跨专业考上了北大。我并非绝顶聪明的学生,之所以能一次又一次实现人生的跨越,只因为有几句话一直激励着我,影响着我。“没有人该为你做些什么,你得为自己负责。”记得当初是在《青年文摘》上读到这句话的,之后每当有什么事情不尽如人意时,我就在心里反复地默念。我读的初中是三年制。初三第一学期,我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