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骈俪派是曾经风行于明代剧坛的一个戏曲流派,关于骈俪派的形成和主要艺术特征及其作家、作品系列等问题.本刊89年第一期和90年第五期上笔者有另文论述。本文着重探讨骈俪派创作在艺术形式上的若干问题,以及它对明清戏曲创作和戏曲理论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唱戏的有很多流派,以南国奇葩越剧为例,袁雪芬派的圆润细腻,尹桂芳派的洒脱深沉,徐玉兰派的高亢激越,范瑞娟派的醇厚朴实,傅全香派的俏丽华彩……我执教语文,也在苦苦探索一种流派,把手伸到博大精深的戏曲殿堂,带领学子探幽发微,让国之瑰宝与戏曲攀亲联姻,自以为是一绝哩!  相似文献   

3.
文章简要阐释了四股弦戏曲的起源、南府派的确立及兴衰,并侧重分析了南府派四股弦戏曲音乐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以明代邱濬《伍伦记》为创始的道学家派戏曲和以邵灿《香囊记》为肇始的骈俪派戏曲,是文学史上一个重要论域。《伍伦记》主风化的思想倾向和《香囊记》尚骈雅的艺术特点,与高明的《琵琶记》有极为密切的渊源关系。《琵琶记》内容上的道学化和艺术上的骈雅化这两个特征,分别为《伍伦记》和《香囊记》所继承,其影响的轨迹清晰可见。研究道学家派戏曲和骈俪派戏曲,不可能忽视《琵琶记》对《伍伦记》与《香囊记》的影响以及对这“三记”各特点的分析。此外,这两个戏曲流派的形成还各有其复杂的社会因素和文化背景。本文拟从上述两个方面探索这两个戏曲流派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明朝万历年间,剧坛上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和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开展了一场激烈的学术论争,几乎所有的剧作家、评论家都卷入其中或受到它的影响。王骥德和两派剧作家都有过学术上的长期切磋和往返辩难,他的本色论正是在这场学术论争中逐步形成的。 临川派和吴江派,是创作主张及艺术风格各不相同的两个戏曲流派。两派论争的焦点是戏曲创作中文辞与格律的关系问题。沈璟主张“宁协律而不工,读之不成句,而讴  相似文献   

6.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下,中国的知识分子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对中国传统戏曲持有截然相反的态度。形成了激进的戏曲革新派和传统戏曲的维护派,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论争。文章对二派戏剧观的分歧进行了综合述评。  相似文献   

7.
站在一个剧种音乐的角度,向兄弟音乐剧种借鉴,向兄弟音乐品种借鉴,向国外的音乐表现手法借鉴,或者站在本剧种内某一流派或流域的角度,向另一流派或流域借鉴,都可看作戏曲音乐的横向借鉴. 一、横向借鉴是戏曲音乐的传统手法我们把视觉的焦距推移到几十、几百年以外,看一看戏曲音乐发展过程中的横向借鉴. 京剧音乐中的西皮腔来自西秦腔,二黄  相似文献   

8.
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特有民族乐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筝在各地的民歌说唱戏曲艺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与各个地区的器乐相融合,形成了秦筝陕西派、河南筝派、山东筝派,近代以降,又产生了蒙古筝派、朝鲜伽耶琴筝派、潮州筝派、客家筝派、福建筝派、浙江筝派,最终形成中华筝乐流派纷呈、风格多样、相互争奇斗艳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人们通常称汤显祖为"文采派",认为"临川派"等于"文采派".本文拟从"文采"本义、汤显祖的戏曲主张与剧作精髓以及前人评论三方面入手指出这种认识的错误与源由,并提出"情采派"的称谓.  相似文献   

10.
王银洁 《文教资料》2014,(31):155-157
继明末清初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作家群之后,清中叶苏州地区又产生了包括沈起凤、石韫玉等在内的一批具备深厚戏曲理论素养的戏曲作家群体。二十世纪以来,对这一戏曲作家群的研究有逐渐深入之势,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然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亦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1.
叶宪祖是吴江派的重要成员之一,他在传奇创作上对吴江派的理论既有继承,又有很大的创新。他的传奇代表作为《鸾鎞记》。该剧具有深邃而广阔的思想意蕴,对认识叶宪祖的戏曲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金爱珠 《上海教育》2010,(14):64-64
中华民族独有的戏曲艺术,从进入成熟期的宋朝南戏算起,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了。经过历代戏曲艺术家的磨砺,已经发展成精彩绝伦、魅力无限的戏剧瑰宝。中国戏曲以其辉煌的艺术成就,屹立于世界戏剧文化之林,成为与体验派、表现派并驾齐驱的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中国戏曲的表演艺术与西方戏剧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在导演艺术上则逊色许多。  相似文献   

13.
明代的戏曲分为唱南曲的传奇和唱北曲的杂剧,沈璟和梁辰鱼分别是今苏州地区的吴江派和昆山派的代表作家,他们以传奇创作为主,沈璟的戏曲有剧本《义侠记》、《红蕖记》、《坠钗记》等,梁辰鱼的作品主要是《浣纱记》。他们的作品中表现了吴地佛教文化,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宣传积德行善、远离诸恶的佛教思想;主张淡漠世俗、保持本真的人生态度;同情民众苦难、慈悲为怀的创作动机。  相似文献   

14.
孟称舜是明清之际的戏曲作家和戏曲理论家,被认为是戏曲“临川派”继汤显祖之后最重要的作家,倪元璐称他为“我朝填词第一手”。卓人月亦认为孟称舜的三部杂剧《花前一笑》《泣妇眼儿媚》及《桃源三访》足称当时“北曲之最”。孟称舜所写杂剧题材广泛,都有本事源流。本文探讨孟称舜现存的五部杂剧的题材与本事源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骈俪派进行了探讨,以期恢复它在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一、对骈俪派作家阵容和作品系列作了较详细的考证;二、论述骈俪派作家虽对形式美有共同追求,而作品的思想格调却存在很大差异的复杂原因.三、分析骈俪派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6.
站在一个剧种音乐的角度,向兄弟音乐剧种借鉴,向兄弟音乐品种借鉴,向国外的音乐表现手法借鉴,或者站在本剧种内某一流派或流域的角度,向另一流派或流域借鉴,都可看作戏曲音乐的横向借鉴。一、横向借鉴是戏曲音乐的传统手法我们把视觉的焦距推移到几十、几百年以外,看一看戏曲音乐发展过程中的横向借鉴。京剧音乐中的西皮腔来自西秦腔,二黄腔来自安徽的四平调。西秦腔流入湖广之后吸收了民间音乐和越调;四平调融入了湖北的东部民歌和昆弋腔。湖南花鼓戏的早期音乐为一旦一丑演唱的地花鼓,发展到今天这种拥有[川调]、[打  相似文献   

17.
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卒后,明神宗朱翊钧长期怠政不朝,国势渐趋衰微。但就明清宫廷戏曲的嬗变而论,这一时期却是新的变革时代。"四斋""玉熙宫"这两个专门戏曲承应机构的成立尤其引人瞩目。"四斋"是万历时期专为神宗生母慈圣皇太后李氏成立的戏曲承应机构,其存续时间当在万历二十五年(1597)至万历四十二年(1614)之间。"玉熙宫"则是专门负责为神宗演出戏曲的承应机构,成立时间当在万历十年(1582)至二十六年(1598)之间,它以既有之宫殿——玉熙宫作为固定的戏曲教习、演出场所,伶人包括宦官和女伎,演出内容有宫戏、外戏,至明末仍然存在。这两个内廷戏曲承应机构的成立,对晚明乃至明清时期宫廷戏曲的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印度逻辑史略(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章古代逻辑学派尼耶也派第一节尼耶也派公元前四世纪后,印度的各种学派陆续兴起,进入基督纪元后,均蔚为大观,其最著者是弥曼差派、数论派、瑜伽派、胜论派、正理派、吠檀多派。从逻辑史的角度来说,我们有必要提到其中的三个学派。 (一)弥曼差派(mimansa,亦译思惟派):它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前弥曼萨派。“弥曼差”有  相似文献   

19.
明初至明中叶的剧坛一直笼罩在文词骈俪派的创作风气之中,创作与演出严重脱节。沈璟对这种创作风气进行了批评,并提出了注重当行表演、注重语言通俗易晓、富有生活气息的本色理论。本文对沈璟本色理论的内蕴进行了阐释,并在此基础上,肯定了沈璟本色理论对纠正明中叶前文词骈俪派的创作风气、使明代戏曲健康发展的功绩,论述了沈球本色理论对晚明戏曲发展的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魂宝。每一种戏曲都含有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有它悠长的文化之韵。了解戏曲艺术,感受文化魅力,是本次“戏曲大舞台”(系人教社实验教材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内容)活动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