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参加师生日常活动——校长有“份” 作为学校管理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校长的教育实践必须深深扎根于学校和课堂,校长的办学思想必须紧紧围绕教师和学生。全程参与师生的日常活动,全面了解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有助于校长及时了解、发现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效实施学校管理理念和管理策略。基于这种认识,我要求自己在处理好繁杂的日常事务之余,坚持“四进四同”,做到学校的每一项活动校长有“份”。  相似文献   

2.
古人曰:“吾日三省吾身”,做校长也应经常“三省”:我的职责是什么,我怎样履行我的职责,我的职责履行到位了没有。一省:我的职责是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校长的职责是贯彻教育方针,制定学校规划,领导学校教育教学、总务后勤等方面的工作,这是每个校长必须铭记的。但那些条条都是“死”的,是纲领性的、共性的。一个优秀的校长要把这些内容落实到学校的具体实际中,是有着他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的,是带有鲜明个性色彩的。有的校长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筹钱,有的校长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为师生服务,有的校长认为自己的职责是管理好教育教学和学校安全…  相似文献   

3.
作为学校管理者——校长,要想引领学校发展,打造品牌学校,就要不断发现师生工作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做个“问题”校长。  相似文献   

4.
去年,我有幸参加县里举办的第十一期“校长岗位培训班”,通过一年的学习,我明确了自己——作为一名副校长.在学校管理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奋斗目标.我感觉到自己的思想“升华”了。下面,我从系统论的角度,谈谈怎样当好副校长。  相似文献   

5.
肖吉恩 《云南教育》2008,(17):29-30
我走上校长岗位。已经8年,“校长究竟是什么?”我在担任校长之前,没有系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担任校长之后,我认为,如果校长只是对师生发号施令,那么,他不在学校时,师生可能会感到一阵轻松。谁愿意总是听别人指手划脚?谁不想活得轻松些?如果校长只是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者和监督者,那么,当他不在学校时,他总会担心别人不按规定办事,  相似文献   

6.
李先然 《师道》2003,(1):12-13
笔者从教已有十多个年头,现在正担任着一所有千余名师生学校的副校长。我一向认为对校长不能太苛求。试想,校长从本质上说就是一教师,没有三头六臂,要求他既是学术权威,又是管理大师,怎么可能?何况术业还有专攻。但校长又区别于普通教师,我认为校长必须“五官端正”。首先,身要正,身正才不怕影子斜。作为校长要有一身正气,身正则行端,行端而众服。校长是一个学校的领头雁,其所作所为必定影响一个群体。如果一个校长身不正,行不端,一心只为私欲,一切只从自己出发,则学校肯定没有凝集力,无论是校长还是学校都不会有好的“口…  相似文献   

7.
本刊记者(简称"记者"):苏霍姆林斯基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请问支撑您从事学校管理工作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陈建军: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与旗手.我觉得一个好校长,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家,对学校教育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对师生发展,有自己的认定和主张.思想,是一所学校的定海神针,好校长总能通过自己的思想观念去影响师生、改变师生,引领学校不断前进.2012年8月,我担任海盐县石泉小学的校长,开始从教导主任的业务型蜕变为校长的管理型.我觉得,一个合格校长应该通过高尚的品格、丰富的学识、教育的智慧、亲和而开放的作风去影响师生、改变师生,引领学校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8.
现任兴隆一中校长孙宝国,是我相识多年的老友。这些年,他始终以强烈的责任感,把一个个学校办得有声有色,深受广大师生拥戴。在他担任二中和一中校长期间,都将“为学生生存发展负责”以校训形式镶嵌在校园门口突出显眼位置,以提示自己和全校教职员工为学生负责的强烈责任感。他的人格魅力和管理能力,都让我深深折服。  相似文献   

9.
朱治连 《教师》2008,(8):35-36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校之魂。”后又有人极而言之:“有了好的校长,就有了好的学校”。我认为一个好校长应该是德才兼备,具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的高素质的人才。我从参加工作第一个年头当小学校长,及至现在的中心学校校长,也有一些年头了。我深切体会到,校长的思想观念、品德风貌、道德情操、知识才学和领导艺术,在学校工作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校长是学校管理的核心人物,而学校管理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作,要想把一所学校管理好主要靠校长。作为校长如何管理好学校呢?下面,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以期同行共同切磋:  相似文献   

10.
做校长已有三年的时间,感受最深的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那句名言:“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三年的管理工作,使我对“管门房、管课堂、管心房”的工作方式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我用自己的行动和思想引领着教师队伍走向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对管理工作有了新的感悟——管理更多的就是引领。一、引领教师学习。就我个人而言,从一名中学教师逐渐成长为一名教研员、区教科研中心的副主任,然后在偶然的机遇里,上级领导派我到实验小学担任了校长。由于对小学的陌生和知之甚少,迫使我不得不向书本求教,向前辈请教,向网络学习,于是从来到学校的第一天起,我就给老师们留下了好学的印象。三年来,学习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平时讲得最多的也是学习,和老师们交谈,往往也是问他们现在在读什么书。不管开什么会,我总要强调学习。领导班子会议,我要求领导班子成员要做学习的带头人;教师工作会议,我强调的是自我学习和终身教育。我用自己的行动发出号召,今天的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学习意识。为能引领教师学习,我们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的活动,订购了近百种报刊杂志,向师生推荐专家建议的必读书目,建起了教师专业素养书架,营造了浓厚的读书学习氛围,开展了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1.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由此看来,办好学校的关键是校长,那么怎样办好一所学校,当好一名校长,尤其是薄弱学校的校长,早日掉“薄弱”帽子,进入“一流”或示范类学校行列?回顾自己教育管理和学校管理工作的实践,我深深感到:一个称职的校长,必须具有科学的办学思想和一定的管理才干,充分发挥和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掌握新的教育信息,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管理艺术。  相似文献   

12.
王文君  晏玉平 《教育家》2004,(10):62-63
从告别任了4年的华容二中主管教学副校长的工作岗位,担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以来,在县教育局的具体领导下,任校委会及全体教师的配合支持下,我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管理学校,与广大师生及家长保持有效沟通,用真心、诚心积聚人心,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各位领导的一致肯定和普遍赞誉。  相似文献   

13.
案例中满耳的抱怨,我感受到的是学校管理者的无奈。校领导管理理念和方式的落后,使管理丧失了人心,从而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也有人说过:“管门房,管课堂,管心房——校长的管理境界是不同的。校长的管理重心要上移,管好了心房,就用不着担心门房。”因此,对校长而言,“管心房”永远比“管门房”重要。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科学》2008,(1):F0002-F0002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校长李建民简介 李建民,男,现年41岁,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毕业,中学高级教师。1986年西北师大地理系毕业分配到武威六中工作至今,1993年7月至1994年6月担任武威六中教导主任;1994年7月至2003年6月担任武威六中副校长(期间2001年3月——2003年6月主持学校工作);2003年7月至2007年7月担任武威六中校长,2007年4月至今担任武威六中校长兼武威凉州区教育局副局长。荣获“全国学校管理创新典范校长”、甘肃省“先进工作者”(省劳动模范)、“甘肃省优秀德育工作者”、“武威市市级学科带头人”、“武威市十大优秀青年知识分子”、“武威市十佳公仆”、“磙州区十佳校长”等多项荣誉称号。近年来,潜心学校管理实践与研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相似文献   

15.
陈钊 《贵州教育》2009,(19):12-13
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做校长的经历,使我对学校的管理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有了新的感悟——管理更多的是思想引导和专业引领。  相似文献   

16.
“校长合作领导”是西方中小学中一种独具特色的地方性教育实践模式.“校长合作领导”强调校长领导角色不再由一位领导者担任,而是由两位领导者共同或轮流担任;它是分布式领导理论关照下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必然产物.在实践过程中,“校长合作领导”主要衍生出职责分工型、支持互助型、交替分工型与共同管理型四种模式.这些模式的有效实施依赖于分享学校领导者领导职能、开展学校领导者战略合作、创新学校组织結构和管理方式以及提升学校领导者领导能力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赵锋 《上海教育》2013,(36):18-21
在中国教育界,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如他的名字一般因富有传奇色彩而显得“稀贵”。他从一名语文教师起步。成为校长、局长、教育部官员,随后又辞去官员职务回到了学校当校长。通过6年多来“最为彻底的”学校变革,李希贵让十一学校成为“生长师生想法”的地方,师生们亲切地称他为“贵爷”,而他“希望给中国教育带来改变”。  相似文献   

18.
《教师》2019,(4):F0002-F0002
一、学校管理:使弱校变强,让强校更优付跃宏有过多年从事薄弱学校管理工作的经历,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他担任过城区多所薄弱学校的校长,都做出了不错的成绩。2001年7月,从教仅仅5年,他就担任了郴州市苏园中学的校长,通过强化内部师生管理、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等措施,苏园中学的教学质量逐年提高。2010年7月,他又调任城区薄弱学校一郴州市第八中学。通过重树办学理念、构建“善”文化教育教学体系、改善学校管理等措施,八中发生了显著变化,学校管理环境不断优化,成为学生读书的好地方,在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中占有—席之地,学校的声誉和影响力也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9.
周丹 《江苏教育》2008,(3):13-15
无锡市蠡园中学邱华国校长对学校管理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管理,就是让别人做自己想做的事,管理者所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是——让被管理者将所做的一切视为自己的事。对此,邱校长不懈尝试这样一种超越传统的管理方式: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用学习管理学校,从而倾力打造“建设积极情态,追求高效学习”的蠡中教育品牌。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诉校长们:“如果你们担任了校长职务,便认为凭着某种特殊的行政领导才能就可取得成功,那你还是打消当一名好校长的念头吧!”现代学校领导工作的复杂性、多变性以及对学校管理科学性、民主性的要求,使校长在带领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