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大学文化却失去了其独立自主的精神,失去了开拓创新的精神,失去了一种安静、缜密思索的读书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2.
马丽娜 《亚太教育》2019,(12):47-47
大学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身处大学之中的每一个人时时刻刻都会被它浸染。同时,大学精神往往也是一所学校的形象所在。本文主要阐述了大学精神的内涵以及大学精神缺失的具体表现,并尝试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哲学思想中,人可以进行实践活动,在现实生活中,人是一切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人类争取自由和自身解放目的都是为了能够走向最终的幸福,这同时也称作为是人类为了实现自我理性的一种必经实践。马克思的哲学研究都是以人的社会实践为起点的,这也是马克思有关人类的社会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考察。马克思哲学思想精神为了达成帮助人们重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目标,一直坚持以实践活动的革命性与政治理论的批判性互相统一、协调的基本原则作为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经过历史的演变,就形成了当下社会,我们通常所倡导和宣扬的坚持社会主义思想,具体细化为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创新以及社会实践创新等。  相似文献   

4.
《大学》《中庸》是中国古代传统学术的代表作,其内容涉及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领域,对教育的目标、作用及过程等问题形成了理论性认识,构成了中国古代教育哲学的一般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中庸”的教育价值观,由“诚”至“道”的教育目的论,礼乐相成的教育途径说和知行合一的教学认识论。《大学》《中庸》所阐明的教育思想,不仅规定了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和理论的走向,而且确定了封建时代教育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决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5.
大学的企业家精神与大学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的企业家精神”和“大学精神”在高等教育领域正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两者之间既有着内在的联系性、又有着内在的冲突性。如何实现大学精神与大学的企业家精神的统协整合是21世纪大学的理性选择,这就是人文精神加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6.
大学之“大”,在于精神。而大学精神一方面有其自身的(即内核的)一致性和传承性,同时大学精神也在与时俱进,闪烁着时代的光芒。所以,两方面结晶升华出来的大学之“大”,大在“大道”(宗旨)、大在“大众”(主体)、大在“大师”(实体)、大在“大容”(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刘守勇 《天中学刊》2009,24(4):128-13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发展,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功利主义的影响,我国当代大学精神出现了明显缺失.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事业单位行政化,大学追求功利化,学术研究世俗化,人文精神日趋淡化,道德精神明显滑坡.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政府对大学管理过多过死,市场经济对大学精神的培育具有很大冲击,高等教育资源明显不足,大学对自身办学理念认识不清或坚守不牢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精神支柱,是推动大学生精神成长的重要动力。大学精神的凝聚功能、文化引领和传承功能、净化功能、激励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在大学的决策文化、制度文化、专业文化和观念文化中充分体现出来,深刻影响着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科学价值观体系的构建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大学教育应在各领域和全过程大力弘扬大学精神,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并具有办学特色的创新型可持续发展人才提供坚实保证。  相似文献   

9.
文章探讨了培育大学精神的意义与原则,并就“宁大精神”形成的现实可能性、紧迫性及10条塑建途径作了阐述,最后简述了宁大精神内涵的塑造方向。  相似文献   

10.
方钫妍 《黑河教育》2011,(12):41-42
面对来自外界的种种诱惑和压力,加上自身固有的矛盾,中国现代大学精神渐趋失落。大学精神失落的实质是大学固有矛盾即大学理想与社会现实、大学自主性与依附性、大学传统与时代变迁等矛盾在新时代背景下失衡的体现。重建大学精神需要构建外部和内部制度,培育大学成长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大多学生是留守儿童,特别是此类的后进生,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生活习惯较差,往往迷恋电脑游戏、看电子书、甚至逃课等等,长此以往,他对学习也就失去了足够的信心,自然出现反应偏慢这种状态。反过来,学习上的不如意又加剧了其自卑感,并使其不断恶化。最终让他变成了这种不健康的行为状态。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了解学生真实情况,联系家长,用博大的爱心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后进生真正能够"后进"。  相似文献   

12.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质”、“联系与发展”等观点理论,对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提出了要增强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命名感与责任感,要进行大后勤改革,给后勤实体定性;正确引导实体健康发展,正确处理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扶持与改革、甲方与乙方等关系的观念。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伟大目标时,使建立健全我国的文化安全机制的紧迫性进一步凸显。国家文化安全机制的建设已经成为未来一段时期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应从"强化内功"、"未雨绸缪"、"随机应变"、"法不容情"、"人才方阵"为切入点,建立健全创新、预警、决策、法制、人才五大文化安全机制。  相似文献   

14.
"亚权力"的本质仍是公权力的异化。宗法族制是基于家庭的细胞形式,依靠血缘亲情网络联结而形成的组织形式。它是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之一,其基本原则是互助和亲亲,它在当代社会的余墨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亚权力"腐败的文化根源就在于此。在高校预防"亚权力"腐败,要充分发挥职能机关的作用,以权力制约权力 要畅通渠道发挥广大师生的作用,以权利制约权力 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以道德制约权力。  相似文献   

15.
在炫目而神奇的藏族文化中,精美生动的唐卡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它是藏族一种独特的绘画艺术,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常见的唐卡《六道轮回图》,在咫尺卷轴中,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利用三层同心圆轮图示了藏传佛教基本教义中的因缘、轮回理论,其完美的艺术性与深刻的教义融合为一体,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高等学校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针对目前高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千校一面的趋同化现象,本文从哲学的角度解析了中国的“和”文化以及“和而不同”的儒家思想,同时把传统文化的精髓运用到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战略中,深入地分析了“和而不同”哲学思想对高校办学特色建设的启示,为我国高校的特色化办学道路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孙明霞 《太原大学学报》2012,13(2):50-52,65
《长生殿》“李杨情缘”之变,与其说是王朝变乱,反射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和民族矛盾,不如说是作者用情感的直觉,打开了人生意识之门,在人生时空中积极探索人生的意蕴,使作品对人生况味、人生哲学有着跨时代的共鸣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对比,分析现象世界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文化的时代性、民族性与阶级性决定了不同区域哲学体系的不同,哲学作为时代文化的核心,所塑造的民族与所在区域人们的思维方式就存在着不同之处。习近平总书记"四个自信"的提出,更是强调文化自信是最为根本的,如何运用东方哲学与传统文化建立国际思维与全球视野,已成为时代的必然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和前提;先进化是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可持续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实践“三个代表”,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钱钟书“化境说”的创新意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强调译者对原作的“忠实”,忽视译者的创新。钱钟书的“化境说”则强调译者的创新意识。在钱钟书先生看来 ,译笔无妨出原著头地。“化境说”的创新意识首先表现在它对翻译的性质与任务的严格限定 ;其次是肯定译者的创造性 ,以“笔补造化”、“得意忘言”来揭示文学翻译的艺术规律。根据钱钟书先生的美学原则 ,造艺中人的能动作用直接影响译作的质量。译者忠实于原作并不是依样画葫芦 ,而是根据他个人的审美原则 ,对原作的内容与形式作出艺术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