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论低碳经济与低碳地产、绿色建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问题目前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低碳地产是低碳经济对房地产业的具体要求,低碳地产主要体现在其提供的建筑产品上,主要表现为绿色建筑。主要分析了低碳经济与低碳地产、绿色建筑的关系,论述了低碳地产、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并且对低碳地产、绿色建筑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本文在介绍低碳经济的含义、特点及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基础上,重点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发展时期,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云南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和全局寻求新的经济发展途径,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从云南资源条件、战略定位、发展模式及方向等情况分析,发展绝色低碳经济,走云南特色的绿色经济道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新途径,也是必然选择。如何立足云南实际,通过调整定位,转变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和大力发展云南绿色低碳产业,培育绿色低碳经济市场,探索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推进云南绿色低碳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低碳"一次应运而生。用低碳经济代替高碳经济是解决当今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相似文献   

5.
在应对经济与环境的双重危机过程中,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推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共识。林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力量,发展低碳经济缺少了林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不全面的。本文从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作用,挖掘林业在低碳经济中的潜力等角度,对低碳经济下的林业发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李薇 《学会》2011,(5):57-59
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是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已成为发展方向。作为低碳经济的主要践行者,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实现低能耗、高能效发展。企业科协组织作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应将团结和动员科技人员加强研究,促进企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为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新能源和节能产业,促进传统企业低碳化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7.
建设生态云南,发展绿色经济。"绿色经济强省"、"工业经济强省"已成为云南长期发展战略目标,正在全面推进和实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发展,发展绿色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社会的关键。淘汰落后产能,培植低碳新兴产业,注重资源综合利用,强化资源管理和集约利用是发展绿色经济的基础和支撑。按照"两强一堡"战略目标,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实现绿色云南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绿色会计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军疗 《内江科技》2010,31(3):136-136,185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对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而绿色会计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绿色会计的基本特点出发,分析阐明了我国企业实行绿色会计的必要性,指出目前我国实施绿色会计还存在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秦文展 《大众科技》2012,(2):194-196
发展低碳经济既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参与世界竞争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已势在必行。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制度建设是不可或缺的保障之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制度保障体系主要包括法律法规体系、经济调控体系、行政管理和社会参与机制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巨大的改变,有些改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因此人们需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加深环保意识,建设绿色、低碳、环保的社会主义社会。建筑行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要想打造一个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空间,就需要当前的低碳经济时代探索一条新的建筑设计之道,将环保意识融入到建筑行业当中,促进建筑行业更快的发展。本文就低碳经济时代下的建筑之道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是实现资源与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选择,构建科学合理的区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体系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在探索区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函数的基础上,构建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指标体系,提出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并以辽宁省为例进行发展评价,为区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火电企业低碳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国芳 《资源科学》2012,34(12):2390-2397
结合中国火电企业发展的特点,采用理论分析、专家咨询和经验选取相结合的方法,从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社会、低碳环境和低碳资源五个方面构建了火电企业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设置了火电企业低碳经济发展的基准情景、受挫情景和低碳情景;构建了三种情景下火电企业低碳经济发展的IAHP-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以托电企业为实例,运用此评价模型对该企业三种情景下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预测评价,得出托电企业的三种情景在模拟期间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得分都是一直上升的。最后,对于各模拟期内如何实现低碳情景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很多问题,正确的战略决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走低碳经济之路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科技创新是实现低碳经济的物质基础,但科技进步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经济发展与促进实现低碳经济的同时,也有可能带来对环境与人类的负面影响,并且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时还面临着科技创新的"锁定效应"。利用科技进步,发展我国低碳经济时要注意发挥科技的作用,通过生产、生活与制度等方面的改变来建立低碳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5.
董锋  龙如银 《软科学》2012,26(11):85-89
首先利用DEA方法设计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指数对江苏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显示三大经济区域苏南低碳经济发展最好,苏中其次,苏北最低。然后基于低碳经济发展指数对江苏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相关分析,聚类结果显示低碳经济发展较好地区为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宿迁;收敛分析表明江苏各区域低碳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变大趋势;影响因素分析表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对低碳经济发展为正影响,而能源强度(单位GDP能耗)对低碳经济发展为负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梅梅  罗家琳 《现代情报》2010,30(7):107-109
目前,"低碳经济"已经在世界各地风起云涌。中国在争当"低碳经济先锋"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作为知识潮流先驱者家园的高校图书馆理应率先响应,积极推行低碳经济。本文阐述了高校图书馆推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性,并通过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的探讨来构建低碳经济下的高校图书馆。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经济的繁荣,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环境污染、资源耗竭、全球变暖、冰川融化等问题,这是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如何保证全球经济及自身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个国家应该首要解决的问题。用成本效益分析理论来分析低碳经济,既考虑国家经济发展的自身利益,又考虑必须承担的成本。研究结果认为低碳经济惠及全世界,在短期中会对新兴经济体的增长造成一定的影响,但长期中是有效率的,其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是既要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又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研究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有国际公约与协定、国内法律规范两个部分。国际公约与协定主要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国内法律规范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及其他的法规与规章。无论是国际公约与协定还是国内法律规范,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因而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19.
基于熵值-主成分分析法的天津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将主成分分析法与熵值法结合,建立低碳经济评价模型,分析天津市2000—2015年低碳经济的发展状况。实证结果表明,低碳环境水平、低碳产业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是天津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据实证分析结果,从优化低碳市场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倡导低碳生活、鼓励低碳出行四方面提出有利于天津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