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我国现阶段综合交通运输布局弊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列举我国目前运输布局,分析当前的运输体系建设的局限性,通过与系统目标的对比,提出了当前运输布局的主要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并简要分析了产生目前弊端的原因和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2011年11月,在拉萨举行的中共西藏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将加快公路、铁路和航空的建设,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文章主要通过论述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在西藏的发展措施,提出西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论文系统分析了黑龙江省综合运输体系的现状,结合OD调查数据预测未来黑龙江省客货运量,分析了黑龙江省物流业特点及存在问题,对黑龙江省未来综合运输体系做了较为系统的规划,提出了公路网布局规划的思路,并结合黑龙江实际提出了建立"2763"骨架公路网和"261"高速公路网的综合运输体系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小汽车浪潮背后的隐忧中国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历史阶段。与此同时,中国也迎来了机动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在一些经济发达的特大城市,由于城市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在越来越长的通勤线上开着私家车出行。香港知名作家、  相似文献   

6.
用数据包络分析法适于对投入产出系统进行评价的特点,充分利用其相对有效性思想及相关系统协调发展理论,建立了两系统间、三系统间及多系统间互为输入输出时的协调发展效度评价模型。这种评价模型可以对改变一个系统的投入而给其它系统的产出带来变化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就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在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进而为有效促进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协调发展提出政策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也为探讨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协调发展问题提出新的研究方法和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10年以来,交通运输成就不小。但是,与需求相比,仍严重滞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受制于交通和能源,而能源的发展又受制于交通(所有煤炭基地几乎都是以运定产)。交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除农业以外最薄弱的环节。未来10年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特别重视交通运输的发展。一、对未来运输形势的分析和2000年客货运输需求量的预测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我国经济经过治理整顿,将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设施的交通运输业,将继续承担着日益繁重的任务。其主要特点是:  相似文献   

8.
中国交通运输碳减排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预测中国交通运输需求量的基础上,量化设置运输结构优化和交通技术进步影响参数,设计基准情景、结构优化情景、技术进步情景和低碳情景,测算中国交通运输的碳减排潜力.研究显示:中国交通运输的碳排放,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明显回落;到2030年,在技术进步、结构优化、低碳发展3种情景下的碳减排潜力分别为8.20%、7.08%...  相似文献   

9.
10.
建立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是应对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以及交通运输压力不断加大的一个重要手段,其也是缓和解决我国目前交通领域所面临的那种尴尬现状的根本路径。鉴于目前相关交通单位对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知识认识的还不够全面,本文将紧紧围绕着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这一中心主题,从目前我国交通运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对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内涵、原理进行介绍,以其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上面提到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陈尚云  杜文  张殿业 《软科学》2003,17(5):16-1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交通机动化程度的提高,城市交通特别是大城市交通成为制约城市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因素。城市交通的智能化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最好的思想方法,并已成为国际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本文在全面分析智能交通系统(ITS)特性的基础上,对构建我国城市智能交通的结构体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管理信息系统综合评价的协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佩军  陶跃  张彩虹 《情报科学》2001,19(11):1199-1201
本文利用协调分析方法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的一种综合评价模型与方法,并给出了实例。评价结果表明,利用协调分析方法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评价与多目标决策,不仅简单易行,而且评价结果比较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绿色增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中国经济增长绿色化程度的综合评价问题,精选国内外27套环境经济相关指标体系合成评价指标库,通过5轮筛选确定39个末级指标构成中国绿色增长评价指标库;结合初级指标筛选结果、OECD最新的绿色增长概念框架关键因子、中国经济资源环境问题和绿色增长转型要求,从自然资产基础、绿色经济投入水平、污染物排放强度、资源能源效率、资源环境质量5个维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提出综合评价模型,并对2004-2018年中国31个省份绿色增长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显示:研究期间中国31个省份绿色增长呈现由稳定增长期、调整增长期到快速增长期的逐渐增强趋势,国家宏观层面调整能源产业结构、开发新能源以及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政策对缓解经济资源环境问题、提高绿色增长程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结合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活动的早期过程,把握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过程]本文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等资源对我国2008-2017年关于智慧图书馆的研究论文进行检索,对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我国目前针对智慧图书馆研究和建设虽然发展迅速,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仍处于探索及初步发展阶段,理论体系尚不成熟,研究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宽。  相似文献   

15.
中国陆地水系统数值模拟与综合集成研究平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国家水资源综合研究的需求,本文提出了建设中国水系统数值模拟和综合集成研究平台的方案,包括水资源科学数据库、水系统数值模拟平台、水资源数据和产品的真实性检验系统、基于网络的水系统协同应用环境、水资源综合决策支持系统和水资源数据、产品服务与发布系统六大部分。中国水系统数值模拟和综合集成研究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即是通过对水资源数据、模型、知识的综合集成,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的先进技术,引入水系统协同研究的新理念,搭建起可以满足不同部门和人员需要的开放式的水资源研究和应用平台,服务于不同部门和机构,不同层次科研人员、管理人员乃至社会公众研判、决策的水资源科学数据和产品,从而推动水资源科学综合研究和应用的全面发展,起到为国家重大水问题、水工程研究和决策,为国家水资源安全和发展战略制定提供基础科技支撑和科技保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金朔  曹雪  金晓斌  周寅康 《资源科学》2014,36(11):2345-2352
从粮食生产、粮食供需和粮食运输变化等角度,采用对比分析、交互引证等方法,分析1644-1949年(清朝和民国时期)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和粮食运输格局的变迁过程,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清代,粮食富余区主要是湘、鄂、赣、皖,粮食不足区主要是闽及粤琼地区。清中后期,川渝和东北地区由粮食自足区变成粮食富余区,同时,苏、浙、京津冀、豫、鲁等成为粮食不足区;民国时期,粮食不足区进一步扩大,而皖、赣、湘、桂和东北地区是主要的粮食富余区;2清代粮食运销以水运为主,陆运为辅,粮食流通主要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民国时期,川渝不再作为粮食输出省份,皖及东北地区成为主要供应地,鄂成为重要的粮食中转省份。同时粮食运销方式发生显著变化,北方粮食运输形成了铁路和海运相结合的运输网络;南方依然以水运为主,但受到铁路运输和进口粮食的冲击;3经济科技发展、人口增长和变迁、漕运衰落是促使粮食运输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4铁路和轮船等新式交通运输工具极大地便利了粮食运输,促进了粮食的商品化,与此同时,新的粮食运输网络带动了沿线城镇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困境及对策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苏晓艳  范兆斌 《软科学》2005,19(2):51-53,59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下是我国三农问题领域的一个长期症结,既体现了公共产品供给的一般问题,也反映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特殊矛盾。从供给制度的角度剖析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困境,并初步探讨了相应的配套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的指导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总结了近30年我国高校体育理念的转变与发展。指出高校体育教育应本着以健康教育为基础,创新精神培养为关键因素,健康、创新和能力培养三者有机结合为根本出路,才能适应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形式,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越来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低碳旅游战略逐步成为各国发展旅游的现实选择,碳足迹的概念也应运而生。本文以南岳衡山旅游风景区为例,运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构建了南岳风景区旅游交通系统碳足迹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从总量来看,不同类型交通方式的碳足迹情况相差甚远。公路旅游交通对旅游景区的环境威胁最大,碳足迹总量是索道旅游交通的2.6倍,是人行道旅游交通的46.1倍;从影响因素来看,能源结构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是南岳旅游景区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分别累计产生了45.5%和145.8%的碳增量.而能源强度效应和经济规模效应则是抑制碳排放的有效因子,分别累计实现了73.8%和17.6%的碳减排。因此,应重视旅游景区交通工具的低碳宣传和合理选择,建立完善的交通运营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