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蔡静波的散文集《雨中漫步》出版后,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不少读者主动撰文评论。经过详细分析解读,根据其各篇的主要特点或题材、体裁,《雨中漫步》可分成情谊篇、文苑篇、思故篇、杂感篇、随笔篇、山水篇、通讯篇七部分。《雨中漫步》作者善长记事和议论,这部散文集的写作特色,多体现在这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它最长,却又最短,它最快,却又最慢,你知道它是什么吗?你们也许可以猜到,大概只有时间这个精灵才会有这种魔力。是的,时间的流逝就像一条无波的小河,虽然无声无息,但涓涓细流却能在你身上刻下深深浅浅岁月的痕迹。《流年》这首诗,就给我们这么一种人生感悟。“流水冲刷着河床,时间冲刷着人群/带着流速的事物  相似文献   

3.
苏青散文当年一纸风行,而今重新进入广大读者视野,主要在于她直言谈相的世俗书写迎合了当时上海市民社会的趣味,契合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热的潮流。苏青的创作动机、文学趣味、文学观念、个人经验,决定了她关注“饮食男女”,并以世俗化、平民化的审美眼光观照庸常琐碎的市民生活,以平凡实在的审美趣味,表现市民阶层独特的文化心理,以泼辣大胆放言无忌的行文,洗去了“饮食男女”的浪漫与理想,这正是苏青散文的独特之处和魅力所在。当然,过于强调生理本能和实利考量也表现出苏青的褊狭和缺失;过于关注日常生活表象以及一些过于直露甚至粗俗的表达,也在某种程序上使其散文不够含蓄,缺少韵味,从而影响了其散文的品位。  相似文献   

4.
尤锡奔 《新读写》2008,(9):26-26
有些时候,我们会突然陶醉在某一种氛围里难以自拔,就像现在的我。一本《林清玄散文》已成了我爱不释手的宝贝。  相似文献   

5.
芸芸众生存活于世,各具情态:有人活得像诗。他们忘却世俗的喧嚣,简化理性的纷繁,固守小资的执拗,满心都是阳春白雪,满耳都是高山流水,满眼都是海市蜃楼,但桃源望断,往往物奴满眼,却找不到灵魂休憩的诗意处所,只得裹挟在亦步亦趋的洪流中,惆怅迷茫,失意哀叹。  相似文献   

6.
论文从张爱玲的开篇之作《天才梦》入手,分析其"张看"与"私语"两类散文的内在特质:以悲剧意识为背景,对世俗人生的珍惜与热爱。无论对往事的回述还是对心灵的审视,都以坦诚的态度书写。是"私语"却超越了自我立场,是"世俗"却又有悲剧的意味。她的都市立场提供了典范的城市文学审美经验,她为长篇幅的文艺大散文的文体创新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有些时候,我们会突然陶醉在某一种氛围里难以自拔,就像现在的我。一本《林清玄散文》已成了我不肯释手的宝贝。林清玄是不是很有名气,我不知道。但是他文章里的那种清新和烂漫及其独有的感伤却是真切的。初识林清玄,是读他的《佛鼓》,清澈而空灵的文风奠定了他的文章在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的散文令人耳目一新。在动荡不安的年代,张爱玲抓住了在无尽的痛苦磨难中享受短暂世俗快乐的机会。她的散文透露着对日常琐碎生活的喜爱,对都市世俗享受的追捧,这的确是与“五四”时期所倡导的精神背道而驰。但是张爱玲散文又并非只限于世俗表面,其中又包含着作家对人生、社会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9.
1别人说孤单也是一种美。我没怎么弄明白孤单是什么。只是有些模模糊糊的记忆。不是我没有孤单过。曾经也有过朋友,他叫浪,也叫渡,还有思。但是有一天醒来他们就突  相似文献   

10.
邱瑞洁 《文教资料》2008,(15):14-16
张爱玲散文虽以世俗生活为描绘对象,却往往能穿透事物的表面,表达出不同凡俗的理解和认识.这与张爱玲对世界和人生的悲剧性理解和感受不无关系,后者给张爱玲散文带来的是利与弊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1.
姚振函是当代诗坛一位有影响力的诗人,同时,他的散文创作也独具特色,自成一格,体现出一种平静、和谐的美。其艺术特色体现在:从容淡定的文风、朴素真实的描写和纯净自由的语言3方面。  相似文献   

12.
从语言本体论的视角去考察三毛散文的语言特点,我们可以在话语空间、节奏音调、文体风格等方面发现三毛散文语言的自然、清新、朴素,具有天然去雕饰之美。三毛散文的这种生动、富有个性的语言,不仅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通融,而且融合了现代精神。  相似文献   

13.
中国1990年代散文创作呈现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共生共有的局面。循此线索观察,此期出现了“散文热”等现象,散文创作的基本特征比较明显,出现了诗人散文、小说家散文、学者散文或文化散文、女性散文等,杂文创作也有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14.
15.
在新时期散文创作领域,汪曾祺和贾平凹的散文呈现出相近的皈依传统的古典倾向,恢复了散文表现个人趣味的关学品格。在对趣味的讲求中,除尚雅倾向外,两人的散文还难能可贵地表现出一种"还俗"的姿态,在对民间"俗趣"的摹写中,实现了平民与文人之间的角色转换。这种转换是明清小品及"五四"散文的影响、雅化的社会生活与文学传统的"断裂"、新的世俗化要求的出现等原因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论余秋雨散文的双重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余秋雨主要散文作品的解读可发现其独特的双重对话特征  相似文献   

17.
福建北苑茶园是我国北宋时期生产"贡茶"的重要产地,蔡襄时任福建路转运使,同时他也是鉴茶专家,在其任职期间对推动我省茶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分析和阐述了北苑茶园的发展及其对蔡襄《茶录》问世的所产生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8.
哲学与诗性的交融构成王兆胜散文书写的关学特性,细腻独特的美感体验和宽厚慈爱的道德感悟,闪烁着对天道人心的沉思与追问的亮色。散文以敬畏自然和仁爱众生的美学情怀显现自我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历史散文创作中,文化被认为是历史前行的动力,这对于以往的文学创作无疑是一大进步,将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文化人格及行为方式推到了历史的前沿。而若将文化作为唯一维度,忽略政治经济等其他力量的参与,并将现在的一切都推诿给古老历史文化,就有了推卸责任的嫌疑,这是历史散文中需要注意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生态美学的核心观是人与生态环境达到动态平衡的统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仫佬族作家潘琦的散文就致力于体现这种生态思想观。仫佬族人民居住的青山绿水是他创作的源泉,他聚焦充满着祥和、温馨、美丽的仫佬山村,从描绘大自然的天然美出发,展示出一个个生机勃勃的生态环境,呈现了多民族和谐生存的理想画面,流露出浓郁的绿色人文关怀之情,寄托着作者渴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