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侯方域诗论的流变观 侯方域的商丘雪苑社友贾开宗在其《四忆堂诗集序》中认为;“《尚书》以乐合诗,以教胃子,以和神人;孔氏断自商、周,定《三百篇》,疏宕者《风》、庄严者《雅》、奥质者《颂》,尽辞之变矣;非是则无辞也。……孔氏亡而诗亡。汉、魏、六朝,作者间出,然求其旨归于‘四诗’者,鲜矣!千馀载而唐始有杜甫;杜甫者,非唐三百年一人也,孔氏删诗后一人也。……杜甫亡而诗又亡。其后七百年,明有李梦阳、何景明登其堂,正始在焉。”  相似文献   

2.
饮食与气节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日:“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礼记·檀弓下》)  相似文献   

3.
一、谁“谢”人教社三年制初中《语文》第二册(1993年版)在吴晗《谈骨气》后,附了一则短文《不食嗟来食》:“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履,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 ‘嗟!来食!’扬其眉而视之曰: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课本对“谢”作注: “[谢]推辞,谢绝。”谁推辞、谁谢绝?当然是饿者啊。  相似文献   

4.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完成1-5题。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①。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②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唯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  相似文献   

5.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相关训练。万章问曰“:敢问友。”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献子,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乐正裘、牧仲,其三人,则予忘之矣。献子之与此五人者友也,无献子之家者也。此五人者,亦有献子之家,则不与之友矣。非惟百乘之家为然也,虽小国之君亦有之。费惠公曰‘:吾于子思,则师之矣;吾于颜般,则友之矣;王顺、长息则事我者也。’非惟小国之君为然也,虽大国之君亦有之。晋平公之于亥唐也,入云则入,坐云则坐,食云则食。虽疏食菜羹,未尝不饱,盖不敢不饱也。然终于此而已矣,弗与共天位…  相似文献   

6.
粤人食芝     
粤人有采山而得菌,其大盈箱其叶九成,其色如金,其光四照。以归,谓其妻子日:“此所谓神芝者也,食之者仙。吾闻仙必有分,天不妄与也。人求弗能得而吾得之,吾其仙矣!”乃沐浴,齐三日而烹食之,入咽而死。其子视之,日:“吾闻得仙者必蜕其骸,人为骸所累,故不得仙。今吾父蜕其骸矣,非死也。”乃食其余,又死。于是同室之人皆食之而死。  相似文献   

7.
为大府者,见黄金则喜,为县令者,严刑非法以搜刮邑之钱米,易金贿大府,以博一喜。至于大饥人几相食之后,犹借口征粮,借名采买,驱迫妇女逃窜山谷,数日夜不敢归里门。胥差又至矣,门丁又至矣,必罄尽其家产而后已。 引自高中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一章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一节 鸦片战争 这段引文的大意是:作总督、巡抚一类的地方高官,见了黄金就眉开眼笑,作县令的,则用严酷的刑法从地方上搜刮老百姓的钱粮,再换成黄金贿赂这些高官,以博取他们的  相似文献   

8.
陆精康 《语文学习》2010,(7):117-119
这是韩愈《张中丞传后叙》无意间透露的一桩令课堂哗然的史实: 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许)远之不畏死亦明矣。  相似文献   

9.
一、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 (新编高一册《苦斋记》) 其中“疏粝”,课本注释为:“粗劣的饭食。疏,粗。”此注欠妥。 其实,“粝”是“粗米”,“疏”则指“菜蔬”。从上下文的句式来分析,“醉醇饫肥之肠”与“籍柔覆温之躯”、“实疏粝”与“御蓬藋”构成对偶,“疏粝”与”蓬藋”相对,既然“蓬藿”指蓬草、藋草二物,那么与“蓬翟”相对的“疏粝”亦应是两样东西,即“疏”和“粝”,而不宜看成同义连文。古文中“疏”与“蔬”通,《淮南子·  相似文献   

10.
以吾观之,朝晖之书,已初具规模矣。其天真率然之态,脱俗绝尘之趣,平和冲淡之气,溢目盈心,冷冷扑面。其楷如少年负纤,气力虽柔,已见雄强之质矣;其草如红颜驯骥,驰骤腾挪,已见豪爽之概矣;其隶则如稚子学步,蹒跚倚侧,憨态可掬也;其行则如白髯临风,举措安闲,而意绪苍凉者,风度可观也。夫古人论书,崇尚自然平淡之品。《书谱》所谓“同自然之妙有”桐江所谓“自然者清新”者是也。朝晖之书,大略属于新潮,然其恬淡之趣,兼蓄追慕古人之旨,甚可喜也。古代书家,亦标举法度。梦溪所谓“尽得师法,律度备全”,“学书须自法度人”者是也。故历代法贴,皆法度森然。余以为成法不可尽弃,亦不可尽守,大要不以法式为法,而又不离法式之规者为上。朝晖之  相似文献   

11.
《回延安》作为中学教材里不常见的陕北民歌,自有其经典价值。赏析《回延安》,重在品味三大艺术特色,即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场景等描写而进行的间接抒情,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艺术特色,及修辞手法与地方特色的巧妙结合。这三大艺术特色,是《回延安》的教学重点,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2.
读者中来     
一于在春同志所写《认真辅导好文言文的“改写”作业》一文,用普通话就《陈涉起义》当中一段作了“改写”。现就其中某些问题,提出一点不成熟的见解,向作者请教。作者译“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为“现在开小差也是死路,起义也是死路,……”就原文与译文互相对应来看,似乎恰到好处,难以损益;但推测陈涉、吴广密谋时的思想活动和心理状态,决非预备一死了  相似文献   

13.
三十一 夏孩 临猗县方言称小儿为“夏孩”,读xǐahéi。但“孩”读héi如“开”读kēi音,系ai韵音变所致,毋庸赘释。“夏”之训小,则须略作解释。按“夏”之本义训大,如“夏屋”即“大屋”。《诗经·秦风·权舆》:“于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余。”毛《传》曰:“夏,大也。”孔颖达《疏》引王肃曰:“屋则立之于先君,食则受之于今君,故居大屋而食无余。”《楚辞·大招》:“夏屋广大”。夏屋亦即大屋。又如  相似文献   

14.
宋诗话(下)     
南宋初年诗人,当以陈与义为第一。自宋胡樨、刘克庄以下,皆谓其诗学杜。《后村诗话》云:“元祐后诗人迭起,一种则波澜富而律句疏,一种则锻炼精而性情远,要之不出苏黄二体而已。及简斋出,始以老杜为师。……建炎以后,避地湖嶠,行万里路,诗益奇壮。……造次不忘忧爱,以简洁扫繁缛,以雄浑代尖巧。第其品格,故当在诸家之上。”《瀛奎律髓》云:“黄(庭坚)陈(师道)学老杜者也,嗣黄陈而恢张悲壮者,陈简斋也。”“简斋诗气  相似文献   

15.
汉语有一种特殊结构方式,即意象相同或相似者,其音必相同或相似。——扎自昭通姜先生《新经疏》手稿 [时] 尝读《荀子·天论》至“养善而动~,则天不能病”之“动~”经文时,总感王守海集传释“动时,谓劝人尽力,不失时”有点不大顺畅。《荀子简注》亦曰“动~,勤劳而且适时。”于是又找几本比较著名或最近新出的《古代汉语》注文来看,又大都持类似的说法。经反覆推敲发现其错在于不明“~”有“繁多”之古义。(~,历来还没有释作繁多之义的。近见徐仁甫《广释词》卷九曰:“时,犹常。时间副词。”与形容词“时”之繁多义略近)现据《荀子简注》本扎录原文如下: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  相似文献   

16.
苏教版九上、人教版九上选《史记·陈涉世家》其文中: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死国”课本、教参均释“为国而死”或“为国事而死”。郭锡良、唐作藩等主编《古代汉语》所选《陈涉起义》中“死国”也注释成“为国而死”。为哪一国而死,注释不明确。此“国”当指楚国。“死国”指为楚国而死。首先,下文有据为证:⑴“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⑵“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⑶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  相似文献   

17.
余少好读《易》,老而未倦。尝见历代《易》家多诡奇好怪,意颇不谓然。盖《易》之为书,世俗恒不免以神秘视之,益以《易》家好怪,则不独其书神秘,将学《易》之人亦若带有神秘性者,此大为《易》学之障碍者也。如《三国志·虞翻传》,注引《翻别传》口:“翻初立《易注》,奏上曰:‘又臣郡吏陈桃,梦臣与道士相遇,放发被鹿裘,布《易》六爻,挑其三以饮臣,臣乞尽吞之,道士言《易》道在天,三爻足矣,岂臣受命,应当知经,  相似文献   

18.
苏辙原文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祜中,戍秦州, 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唯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十日十病十愈,吐、  相似文献   

19.
《陈涉起义》是我区新编中学语文课本第六册的课文。它节选自西汉杰出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题目是节选者所加。 陈涉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农民革命斗争。它在打击地主阶级统治的同时,横扫了奴隶主复辟势力,以自己可歌可泣的英雄行动,有力地推动中国历史向前发展。毛主席对农民起义高度评价说:“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相似文献   

20.
周易对立、变化、创新思想中的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传·系辞上传》指出:“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这纵然含有该传作者的推扬褒美之意,但不失为先秦时代学者对《周易》哲学包涵的丰富、广博内容的较可取的理解。《周易》哲学的象征理趣,颇可触类旁通:就美学的角度探寻,我们即不难发现,此书蕴蓄着不少值得认真挖掘的美学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