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社会是一个祟尚交流的社会,交往日益频繁,交往的空间也大大地拓展了。在交往中学会自制,学会自律,学会拒绝,是成功交往的关键。如何妥善地对朋友表达自己的感激或不满,以及如何对同伴的消极压力作出拒绝,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不敢对别人说“不”,是交往心理上的一个误区。许多小学生担心说“不”会得罪别人,所以经常委屈自己、成全别人。不善于抵制他人的压力,拒绝别人不合理的要求,是人际交往中心理脆弱的表现。盲目的服从和“善良”,使人在心理压力方面失去了抗御的能力。因此,针对小学生交往中“拒绝”话语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2.
李晓婷 《考试周刊》2011,(47):237-238
本着课题研究中培养幼儿健康品质的精神和美化健康幼儿生活的目标,我们注重幼儿交往的研究实施。在"交往"这一主题中寻找一个个实施点,借玩具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通常情况下,小班孩子由于不懂得如何与别人协商,经常出现哭、闹、抢的现象。可围绕如何向同伴借玩具的主题,引导幼儿学习与人交往的方法与策略,让孩子在拥有自身体验的时候,能学会体谅他人的心情,尊重玩具主人的感受。学会坦然面对拒绝,感受与同伴交往的乐趣。  相似文献   

3.
对幼儿开展社会领域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社会学习的主要成分。幼儿在与同伴或成年人的交往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也学会了如何看待自己。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游戏开展社会领域教学是可行的和值得提倡的。  相似文献   

4.
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  相似文献   

5.
与人交往是儿童社会性的重要内容。任何一个人要在社会中生活,就要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早期社会交往的经验将影响他后来对别人的态度和人际关系。因此不失时机地地抓住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帮助幼儿学会与人交往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学会与人交往呢?一、营造关爱氛围家庭氛围的营造不是父母施爱于孩子,它涉及到每一个家庭成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夫妻关系。不同的夫妻关系营造了不同的家庭氛围,同时也给孩子造就了不同的心理环境。充满了温暖、关爱、体贴、尊重的家庭环境不仅避免了孩子与人交往中紧张…  相似文献   

6.
交往是发展儿童社会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儿童只有在与同伴、成人的友好交往中,才能学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协调各种关系,才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形成积极的情感,为将来正常地进入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打下基础。因此,让儿童学会交往不仅仅是教育机构的任务,也是独生子女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1.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在家庭中应创造一种平等和谐的交往氛围,要让孩子敢说话、爱说话。家长不能摆出“家道尊严”的面孔训斥孩子或流露出瞧不起孩子的神情。家庭中的大事,孩子可以理解的,应该让孩子  相似文献   

7.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尺,是一个人美好心灵的展现.注重自己的仪表形象、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掌握交往礼仪、融洽人际关系,这是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人生旅途中必修的一门课程.幼儿的礼仪教育问题,其实质是在幼儿的社会化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与人交往的问题.而同伴交往又是幼儿最初学习社会交往的主要形式,能否得到同伴的肯定和集体的尊重是幼儿自我价值肯定和满足的一个关键因素.区域游戏能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幼儿的内在需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充分交往的机会,是培养和发展幼儿同伴交往礼仪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如果遇到做不到的事情,就要学会怎么拒绝。如果直截了当地对请求帮助的人说"不",会使其失望和尴尬。因此,如何寻求一个合乎对方期望的回答,即使是拒绝,也能让对方很容易地接受,这便是一种智慧了。下面,就让我来教大家几手拒绝绝招。  相似文献   

9.
拒绝是幼儿在同伴交往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行为,分析幼儿同伴交往中拒绝行为的特征及产生原因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幼儿社会生活的事实.研究者以幼儿园实地观察记录的案例为第一手资料,分析幼儿同伴交往中拒绝行为的发生、发展,探讨教师的教育契机和干预策略,为教师提供一些有启发性的教育思路,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0.
英子 《父母必读》2014,(3):108-110
拒绝别人,却不伤害对方,这是一件不容易却相当重要的事。随着宝宝与人交往的增多,他会说“不”吗?如何让宝宝学会说“不”,敢于说“不”?  相似文献   

11.
合作学习是从学习的组织形式的角度对学习的分类,它是一种学习的组织形式,它是相于对个体学习而言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任务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拓展和完善自我认识,而且还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  相似文献   

12.
倾听的艺术     
学会倾听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是与人交往的有效手段.倾听也是近几年的一个热门话题,许多省市还把倾听作为教师远程研修的一个专题作业.本文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探讨如何进行倾听.  相似文献   

13.
张华 《教育探索》2007,(3):93-94
中学生"谈恋爱"问题早已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的关注.为了避免中学生过早地陷入恋情的漩涡,应引导中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心理特点,培养中学生正确的兴趣爱好,学会如何与异性交往,健康、快乐地渡过青春期.  相似文献   

14.
张志贤 《班主任》2009,(2):44-46
【班会目的】 1.帮助学生认识早恋的危害,学会理智地对待感情问题,把拒绝早恋作为一种自觉意识,形成健康的异性交往观念。  相似文献   

15.
杜老师:您好!儿童社会化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学会与他人交往,而一个人社会技能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社会交往的效果。幼儿在---EN岁时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即要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关系,在这一时期,他们对同伴的兴趣增加了。对4岁的子舆来说,他正处于建立童年友谊的需求时期,有同伴交往的需要,但是由于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即使在您的引导下向睿博求助,可是当睿博给予他帮助的时候,他以“你的橡皮泥太硬了”为由拒绝了睿博的帮助,进而导致了同伴对他的“拒绝”。  相似文献   

16.
<正>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个体具有交往意愿、积极主动参与交往,并且表现出有效且适宜的交往行为,从而使自身与他人关系处于和谐状态的能力。以往研究发现,人际交往能力对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等方面有重要影响。真诚与理解是人际交往中的关键能力和优秀心理品质。真诚且有效地倾听与表达,理解自己和对方的需求,不仅能够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还能够促进双方关系的发展。笔者以“拒绝”为切入点,开展“学会拒绝”的主题心理课,培养中学生人际交往中的真诚与理解。  相似文献   

17.
学会交往是幼儿学会生存的关键内容之一。然而,在观察中我们却发现,正处于交往敏感期的幼儿,他们渴望朋友,但对如何与人交往却很迷惘。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自然资源,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家庭、社会、学校、教师合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和机会,积极培养幼儿人际交往意识,从而提高幼儿学习和交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尺,是一个人美好心灵的展现。注重自己的仪表形象、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掌握交往礼仪、融洽人际关系,这是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人生旅途中必修的一门课程。幼儿的礼仪教育问题,其实质是在幼儿的社会化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与人交往的问题。而同伴交往又是幼儿最初学习社会交往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9.
交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一种实际操作能力。幼儿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认识自己并认识他人,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学会表现自己,理解他人,相互沟通,建立友谊。并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掌握规则、学会合作、学会解决矛盾和解决冲突,逐渐成为社会人的一员。一个人的交往能力往往会决定他的才能是否被社会认可,现在的独生子女由于处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他们往往缺乏与同龄人交往的技能,缺少正确的交往经验。幼儿同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培养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那么,如何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呢?笔者在实践活动中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20.
《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突出强调了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方案》提出的培养目标中核心的一句话就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如何提高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语言是人类交际所借助的工具,是一定信息意义的载体.学会运用语言工具与人交往,这对智障儿童适应社会尤为重要.儿童语言发展是通过自身与外界积极的语言交往而获得,创设一个促进语言发展的活动环境对智障儿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光靠语文课的集体教学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笔者在班级设置了语言活动区角,在这个环境中投放多层次、多种类的活动材料,让学生充分而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活动,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自我操作、发现和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