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歇尔计划(MarshallPlan)又称“欧洲复兴计划”,在二战后美国的外交战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美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最成功的计划”。通过接受美国的援助,西欧经济得以复兴和发展,西欧一体化的进程加速进行,冷战对峙的局面也进一步加剧。近些年来,我国学翻译出  相似文献   

2.
马歇尔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援助欧洲的复兴计划,它成功地挽救了西欧濒于崩溃的经济,是战后美国对外政策中最成功的例子之一。美国实施这一计划不仅是为了西欧的经济复兴和美国的经济利益,而且还希望借助欧洲的经济复兴来遏制苏联,确保美国的霸权地位。与一般的经济援助计划相比,马歇尔计划首次提出了"欧洲一体化"的观念,为西欧的经济复兴指明了方向。西欧各国在马歇尔计划的促进下建立了一系列经济合作机构,为此后的西欧统一进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马歇尔计划与欧洲的分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提出促进西欧联合与复兴的马歇尔计划,是把复兴欧洲和遏制苏联两者结合起来的;而利用复兴后的欧洲形成对苏联的有效遏制,是其达到称霸世界的战略目标。苏联与东欧各国均未参加马歇尔计划,却在1949年1月25日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这样,欧洲开始形成了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两个平行的相互排斥的国际市场。因此,我们说马歇尔计划是欧洲分裂为两大集团的起因。  相似文献   

4.
杜鲁门主义的续篇——简评马歇尔计划的历史背景及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歇尔计划亦称《欧洲复兴计划》。它是美国国务卿马歇尔于1947年6月5日提出,1948年4月国会批准实施的。马歇尔计划是在二战后初期的国际形势下,美国称霸世界的经济扩张计划。它的目的在于通过美国的“援助”来恢复和重建遭到战争重创的欧洲经济。但实际上,它是杜鲁门主义的续篇,是杜鲁门主义的经济表现,真正目的在于以借复兴欧洲经济为名,利用西欧的经济困难,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进而夺取西  相似文献   

5.
说起“北约”其实这是我们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一种简称,这个组织的建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冷战”局面的开始,美固为了遏制社会主义的苏联,1948年实施了“马歇尔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西欧、土耳其渡过了经济困难,巩固了资本主义在西欧、土耳其的秩序,但同时这些接受援助的国家也被纳入了美国的势力范围,  相似文献   

6.
说起“北约”其实这是我们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一种简称,这个组织的建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冷战”局面的开始,美固为了遏制社会主义的苏联,1948年实施了“马歇尔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西欧、土耳其渡过了经济困难,巩固了资本主义在西欧、土耳其的秩序,但同时这些接受援助的国家也被纳入了美国的势力范围,  相似文献   

7.
二战中,一些欧洲国家的共产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战后的选举中,他们受到普遍欢迎。在法国.共产党甚至一度成为议会的第一大党。为此.美国政府决定向西欧国家提供援助.稳定西欧的政治局势,进而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的影响和共产主义的扩张。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如果美国不援助欧洲.他们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关系方面都将有窒息之虞.……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进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为此.美国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  相似文献   

8.
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对象包括苏联和东欧国家。那么,美国是否真心要帮助苏联和东欧国家重建?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什么拒绝援助?接受有什么不好?要搞清这些问题并不困难。简单地说,马歇尔计划表面上包括苏联和东欧国家,但是美国的如意算盘是通过英法排挤苏联。至于东欧国家,则最好通过马歇尔计划从苏联的铁拳下争夺过来,使美国在欧洲与苏联的对抗中处于绝对优势,同时又有利于欧洲的统一和经济重建与复兴。否则,亦排斥东欧国家。  相似文献   

9.
论英国对西欧一体化政策的缘起(1945—195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 ,英国的欧洲政策有利用欧洲使自己成为“第三力量”之意。英国对西欧一体化政策在经济领域缘起于 1 947年 6月开始的马歇尔计划 ,在政治领域则缘起于欧洲委员会的建立。这一时期英国政府形成的关于西欧一体化的性质、方式、职能等观念和政策反映了英国对西欧一体化的立场 ,并直接影响到英国后来的欧洲一体化方针和政策。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0月16日正值美国前国务卿,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乔治·卡特里特·马歇尔逝世50周年.由马歇尔提出的"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对战后欧洲的复兴和世界和平有重大的意义.在此之际笔者对"马歇尔计划"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思考,希望大家能对"马歇尔计划"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在马歇尔计划执行前后,美国以援助为契机,利用中央情报局和各种文化载体在西欧进行了一系列公开或秘密的活动,包括文化炒作,其目的就是将援助和文化渗透结合起来,拉拢选民群,围剿西欧各国的左派,对抗西欧的共产主义、民族主义和其他反美情绪,最终实现西欧文化的美国化,在西欧建立符合美国意志的亲关政权。  相似文献   

12.
马歇尔计划的主管机构经济合作署是在美国政府指导下,广泛吸纳利益团体代表并有较大自主权的机构.经济合作署的成立过程、组织结构以及成员构成都体现了其建立在合作主义的基础上.经济合作署的成立,促进了美国政府和利益团体在马歇尔计划实施中的合作,开创了由专家进行管理和协调欧洲复兴的模式,是合作主义在美国外交决策过程中的一次成功体现.  相似文献   

13.
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西欧各国进行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以协助西欧重建的计划。它在4年之内向西欧提供援款130亿美元(90%系赠款)。怪不得,丘吉尔将它誉为“人类史上最慷慨的举动。”这幅漫画是供职于《纽约时报》的漫画家埃德温·马库斯(EdwinMarcus)于1947年创作的,漫画...  相似文献   

14.
世界银行     
世界银行世界银行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通称。最初目的是为欧洲国家从战时经济转变为和平经济提供资金,但1940年“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出台后,为欧洲提供资金的任务由“马歇尔计划”完成,世界银行随即转变为主要向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提供开发资金的...  相似文献   

15.
李华 《中学文科》2007,(4):48-4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西欧与日本经济恢复与发展和史实,以及西欧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欧共体的建立及原因。日本经济发展后政治上的新动向。通过分析评价西欧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培养学生用经济常识观察和认识经济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舒曼计划》、欧洲煤钢条约组织与早期西欧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时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为应变提出了著名的《舒曼计划》,并随后建立了欧洲煤钢条约组织,以此为契机,法国和德国以经济领域中的基础工业为突破口,走上了政治和解、经济一体化之路。《舒曼计划》、欧洲煤钢条约组织是西欧一体化进程的发掘,从这个计划与组织的发展、演变中,我们可看出早期西欧一体化进程的主要特点:1.早期西欧的一体化是西西关系与东西关系发展、演变的产物,它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2.法、德和解、合作是早期西欧一体化进程的基石;3.基础工业的一体化是早期西欧一体化进程的突破口,然后逐步纵深发展,滚动式前进。  相似文献   

17.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对战后欧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使二战中遭受重创的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在不到十年的短时期内得以恢复并发展,渡过了经济和政治危机,削弱了各国共产党的影响,巩固了资产阶段的统治,美国通过对欧洲提供援助,从而确立了其对欧洲的领导地位,把欧洲纳入了其全球战略的轨道;其次;促进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合作,为欧共体的建立和欧洲最终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再次,也迫使苏联为了自身的安全性和利益。加强了对东欧各国的控制,从而使东、西欧分裂成为事实,加速和强化了战后世界“冷战”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二战结束后,欧洲对农产品的需求激增。同是出口农产品并处于边缘地位的加拿大和阿根廷在世界贸易中获得了短暂的优势。由于两国具有不同的政治经济发展背景,执行马歇尔计划的美国经济合作署对两国的不同政策就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两国的经济与政治,这分别成为加拿大经济起飞的助燃剂和阿根廷工业化发展的抑制剂。  相似文献   

19.
在封建制形成过程中中国与西欧经济各有其鲜明的特色。在中国西周,既存在大规模的集体耕作方式,也一直存在着政府对经济各方面的统一管理以及对商业与交通业的重视,这一切为中国历史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打下了基础。而在西欧,则是各地经济参差不齐,差异极大,而且缺乏政府的规范与统一管理,在封建庄园的生产方式下各地经济处于分散、零乱状态、这样的经济基础只可能使西欧在政治中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一九四一年底,美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国之后,英美围绕欧洲战场的战略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一九四二年六月下旬,英国首相丘吉尔率领三军参谋长,第二次赴华盛顿举行会谈。六月二十日,邱吉尔交给美国总统罗斯福一份备忘录,反对英美一九四二年横渡英吉利海峡到西欧作战,主张再研究“体育家”计划,在北非登陆作战。总统倾向于首相的意见,并且在六月二十一日晚上的讨论中,提议由美军接管英军在中东的战斗。但是,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认为,英美的主要战场在西欧。因此,积极主张一九四二年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西北部开辟“第二战场”,在西欧同德军作战。如果把大量军队和物质投入北非和中东,则会分散用于西欧作战的力量。六月二十三日,马歇尔向总统递交了两份备忘录,一份是回答邱吉尔的问题,另一份陈述他反对美国派遣大量军队到中东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