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论矛盾构成的“中间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矛盾体中间环节的依据矛盾法则是事物的普遍法则,这是没有什么争议的。但是,对于矛盾构成的认识,即对矛盾的诸方面构成矛盾体后的整体结构的认识,则是存有很大争议的问题。笔者认为,现实的矛盾体必须引入一个“亦此亦彼”的“中间环节”,这就是“一分为三”的矛盾体。其理由是: 1、概念图作为矛盾体,自然应包含对立的两个方面,包含质的分析有别的两个方面。但我们并不能简单地认定任一有别的两个方面都会是一个矛盾体。为了理解矛盾体的构成,我们将对立面的外延图展示如下:  相似文献   

2.
从辩证法的矛盾规律看,矛盾两极之间有个中间环节。对于这一问题我们的哲学工作者研究的还不多,而有的同志却把这一问题当作新的“发现”作出了不符合矛盾规律的理解;因之探索一下这一问题既有理论上的意义,也有实践上的意义,很有必要。现将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认识陈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论“矛盾”的属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矛盾的属性 ,过去的说法是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对抗性与非对抗性。这种划分 ,运用的是“二分法” ,不过前两种划分用的是“不当二分法” ,后一种划分用的是“正当二分法”。运用“三分法”对矛盾属性进行划分 ,则 :矛盾具有普遍性、特殊性、个别性 ,矛盾在构成时具有同一性、差异性、对立性 ,在演变时具有斗争性、渗透性、合作性 ,在结局时具有克服性、转化性、中和性  相似文献   

4.
读完本期的稿件,我不禁想到了恩格斯所说的一句话:“一切差异都在中间阶段融合,一切对立都经过中间环节而互相过渡。”在日常生活中,这种中间环节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从此岸到达彼岸,少不了桥和船这样的中间环节;从矿石变为钢铁,需经过冶炼这一中间环节;一颗果核长成一株大树,其间更须经过松土、施肥、修枝、除虫等许许多多中同环节。事物发展的辩证联系,是无物不有、无处不在的。我们的有些同志却往往违反了事物发展的规  相似文献   

5.
“语文素养”构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教学目的的新理念。对“语文素养”概念的理解和解释, 已成为语文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教育是一种行动,只有当行动是为了实现理想的目的的时候,教育才有可能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成为大家愿意  相似文献   

6.
关于矛盾解决方式的研究,自从打破了那种认为矛盾的解决只能有一种方式的片面观点之后,近些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人们通过多方面的探索,已经概括出了多种解决矛盾的方式。那么,这些概括准确与否,除此之外还有没有新的矛盾解决方式?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必然为哲学工作者所注目。在这方面,作者有一些粗浅的想法,不妨提出来求教于学界同仁。截止目前,对于矛盾的解决方式,共归纳出了四种类型:矛盾一方克服一方;矛盾双方同归于尽;矛盾双方互相融合;矛盾双方同时并存。这其中的前三种类型,含义清楚,概括准确,无可非议。然而第…  相似文献   

7.
从“归来”诗歌所体现的悲剧意识。忧患使命意识与人道意识三个方面剖析其化意蕴,并把这些意识结构放在中国传统化与学的座标轴上予以考察,从而进一步探讨其对中国传统化理念的认同与超越。  相似文献   

8.
创作意识是促使创作能力转化为创作行为的意识。在文学创作活动中 ,没有创作意识 ,创作主体不可能运用创作能力 ,展开具体创作活动 ,文学作品也就不可能产生。作家的创作意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它至少包括三个基本方面 ,即创作动机、创作预期和创作潜反射心态。在每一种因素中又充满着十分丰富的生活、审美以及创作观念等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从“归来”诗歌所体现的悲剧意识。忧患使命意识与人道意识三个方面剖析其文化意蕴,并把这些意识结构放在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的座标轴上予以考察,从而进一步探讨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认同与超越。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成功地解决了只有通过感性认识才能完成从实践向理性认识飞跃的这一重大理论问题.那末,从理性认识向实践活动的飞跃又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呢?这是毛泽东给我们留下的一项空白.笔者运用马克思主义中介理论,在理性认识和实践活动之间的结合部上,终于找到了第二次飞跃所必经的中间联系、过渡环节--自由认识.自由认识是理性认识和实践活动相互作用、相互渗透而融合成的一个崭新的、相对独立的认识论范畴.  相似文献   

11.
三论矛盾“一分为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笔者发表《“一分为三”新议》①和《再论矛盾“一分为三”》②之后,学术界展开了争论,现在还有不少同志仍然持怀疑态度。本文拟就学术界有关对矛盾“一分为三”论题的责难和疑问进行回答,题为《三论矛盾“一分为三”》。何谓矛盾?“矛盾”一词来自楚人卖矛又卖盾的典故。矛,说的是一种进攻武器,盾,说的是一种防御武器。在两千多年前作为武器来说,两者是非此即彼的。但是,自1915年坦  相似文献   

12.
论德育中的“知行不一”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德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然而,在目前的德育中存在着“知行不一”的突出矛盾,究其原因既有受教育者主观内因的问题,也有教育自身以及社会环境影响着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德育中的“知行不一”矛盾,必须更新观念,加强德育的针对性,提高德育师资队伍素质,改进德育教学方法,形成社会德育合力。  相似文献   

13.
《矛盾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著作,也是我党思想理论建设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毛泽东同志在这篇唯物辩证法的代表作中,阐述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其中最突出的贡献,是在全面论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基础上,把两者相互联结的辩证法原理系统化、理论化,并升华到“矛盾的问题的精髓”高度加以阐发,强调“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矛盾论》,以下引文不再注明)认真学习“矛盾精髓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特别是有助于当前我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改革总目标的哲学理论基础理解的深化。  相似文献   

14.
丹尼尔“文化矛盾”论从属于其文化观念逻辑,又与“图式无效论”互为表里,其技术决定论视域规划了其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判断,由批判马克思主义“文化矛盾”而求助宗教精神实则开错了药方,对“文化矛盾”论的再审视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文化领导权思想廓清思想前提.  相似文献   

15.
在《论“客观真理说”的内在矛盾》(以下简称《矛盾》)①一文中,我就国内哲学界流行的“客观真理说”的基本论据提出否定性讨论,初步揭示了“客观真理说”存在的内在矛盾和主要问题。又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辩论,觉得“客观真理说”存在的问题远不止《矛盾》指出的那些,还有许多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究、明辨。一、“客观真理说”在方法论上的矛盾从论证方法上看,“客观真理说”用认识论问题证明真理论问题,存在以大代小、用普遍和一般代替特殊和个别的毛病。我们从下面的一些典型论述中可以清楚地体会到这一点。(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相似文献   

16.
刘勰吸收先秦道家美学"道"论所提出的"道"为原初构成域的思想,指出,"文"是与与天地同构并生的.换句话说,"文"是构成的,其发生构成是自然而然的,基于"天道"自然之道".这类自然而然、发生构成的"文",即他所谓的"天文"地文"人文"万物之文",也即"道之文",作为"道"之构成的"文",是变化无穷的,此即所谓"时运交移,质文代变".  相似文献   

17.
"轮奸情节"构成的前提要件是行为人必须构成共同犯罪,不存在"片面轮奸",非亲手犯的帮助犯不得按"轮奸情节"适用刑罚;而"轮奸情节"构成的必备要件是至少有两个行为人在间隔较短的时间内实施强奸犯罪均达到既遂状态,不存在轮奸预备、未遂、中止和既遂等形态;应从严把握"轮奸情节"构成条件的认定,科学地进行处罚,以贯彻刑法谦抑性原则。  相似文献   

18.
德国理论家威克纳格《诗学·修辞学·风格》认为,风格是由两种因素决定的,一是主观因素,即指作家个人的才气、性格、生活经历对作家风格所起的作用;一是客观因素,指被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和意图所决定的。英国理论家兰恩·库珀补充威克纳格的意见说:“个人风格在客观上随着作者意图创作的不同文学种类或样式的作品而转移”。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家对此早有论述,曹丕《典论·论文》说:“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铼尚实,诗  相似文献   

19.
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不是认识或理论直接作用于实践,而是通过一个中间环节——实践理念实现的。所谓实践理念是主体在观念中建立起来的关于实践的观念模型。实践理念仍属于认识的阶段,但与单纯反映客观对象本质和规律的理论理念(理性认识)不同,它的形成是客观规律与主体需要相结合,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相结合的过程;实践理念是主体在观念中对客体的一种特殊创造,它一经确立,就具有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不是认识或理论直接作用于实践,而是通过一个中间环节——实践理念实现的。所谓实践理念是主体在观念中建立起来的关于实践的观念模型。实践理念仍属于认识的阶段,但与单纯反映客观对象本质和规律的理论理念(理性认识)不同,它的形成是客体规律与主体需要相结合,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相结合的过程:实践理念是主体在观念中对客体的一种特殊创造,它一经确立,就具有了可行性。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以及为此而制定的一整套路线、方针、政策就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践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