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莱西市国家气象站及乡镇自动气象站多年降水资料、地理及社会经济资料,根据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通过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等方法确定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指标及其各因子相应的权重系数,开展了莱西市洪涝灾害综合风险区划研究。结果表明:莱西市洪涝灾害发生的高风险性区域主要分布在莱西市区,占全市总面积的2.88%;中风险性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6镇及北部的马连庄镇和东部的经济开发区,占全市总面积的54.7%;另外低风险性区和轻风险性区分别占32.57%和10.08%。区划结果与实际洪涝受灾情况较为吻合,这对当地政府开展农业生产布局、洪涝灾害防御等工作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康彦付 《科技风》2013,(14):272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生态系统出现了严重恶化的趋势,特别是城市水文系统。在我国,城市水文系统失调的主要表现是城市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繁性以及危害性。所以,为了缓解城市暴雨洪水现象,就要从城市自身发展的特点入手,不断强化和完善城市的防洪系统。因此,本文首先界定城市化的含义及其表现,然后分析城市化引发洪涝灾害的因素,并分析城市化条件下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缓解城市洪涝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试图从生态景观规划建设的角度来阐述如何解决城市洪涝灾害,其根本是将城市洪涝灾害的防治与生态景观的规划结合起来,使能达到实用和美观兼备的结果。对于我国城市目前所面对的一方面洪涝灾害严重,另一方面水资源紧缺的实际情况,提出结合生态景观建设,多目标地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措施以及巨大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4.
发生洪涝灾害时,大量畜禽因灾死亡,尸体腐烂,病原容易感染扩散,土壤中的大量病原微生物暴露,易污染水源等环境;畜禽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疫病侵袭,造成重大动物疫病以及多种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和流行。因此,在发生洪涝灾害后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对于保护灾区动物健康,防止重大动物疫病流行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2016年8月29日至9月1日,受台风"狮子山"和温带气旋的影响,图们江流域普降大暴雨,图们江干流及海兰河水位暴涨,图们江干流中上游发生了超百年一遇的大洪水,致使沿江各县(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本文在分析暴雨洪水的雨量过程、暴雨特性和降雨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洪涝灾害的特征,为今后区域性防洪减灾、防御自然灾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极端降雨所造成的洪涝灾害在我国频发。本文旨在对我国应对城市雨洪的海绵城市战略进行全面回顾。本文首先对作为海绵城市提出背景的城市洪涝灾害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其次对海绵城市的内涵、目标、技术方法进行了总结和讨论。然后分析了海绵城市在执行过程中面临的多重挑战,包括技术复杂性,缺乏协同管理能力,资金缺口,因地制宜的实施计划,经济效益评估难等。最后,本文给出了应对以上挑战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防洪工程措施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人们过分依赖防洪工程措施来防御洪涝灾害,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洪灾损失有增无减,防洪工程措施已不足以解决洪水灾害。基于此,探讨防洪工程措施,从而达到防洪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98 洪水对鄱阳湖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长江流域性洪涝灾害驱使鄱阳湖区开始实施退田还湖工程,对湖区土地利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进而影响了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本文对1998年流域性特大洪涝灾害对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此次特大洪涝灾害的驱动下,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结构产生了重大变化。其中,耕地面积减少了2.2%,为201.5km2,水域面积增加5.5%,为206.0km2。洪涝灾害发生后,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整体提升了8.5%,其中湖泊面积的增加提高了湿地的水源涵养、洪水调蓄以及提供生物栖息地功能,湖泊对整体提升贡献率为92.4%;而水田、旱地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所降低。湖区整体水源涵养、废物处理、生物多样性和娱乐文化功能分别提升了8.2%,6.6%,2.1%与6.5%,而食物生产和原材料生产功能分别降低了1.8%与0.4%。此外,对鄱阳湖洪水调蓄功能价值的计算表明,鄱阳湖区洪水调蓄功能也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9.
暴雨灾害是东北地区夏季常见的一种天气灾害,本文以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为例,结合近年来由于暴雨灾害给城市发展带来的重大不良影响和人民财产损失,通过分析结合本地的气候特点,分析暴雨的成因及发生的规律,提出暴雨灾害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时有发生的城市洪涝灾害损失,对现代城市防洪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现了城市防洪的重要性。研究城市防洪工程的新思路也尤为重要。本文就城市防洪工程的景观性进行探讨分析,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日本防震抗震减灾新思路和新技术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防震抗震减灾技术发展的先行者。我国一些省区也是地震频发的地区,故日本在防震抗震减灾方面的经验对我国有一定程度的参考价值。本文对日本这方面的新进展进行了述评,并建议我国在防震抗震减灾首先要有思路上的创新,防患于未然是最为有效的防震抗震减灾途径,要在防震抗震减灾中积极使用新兴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然灾害减灾救灾标准完备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中国减灾救灾标准的现状及其完备性对健全和完善减灾救灾标准体系意义重大。基于中关两国现有的自然灾害减灾救灾相关标准,分析了两国现有减灾救灾标准数量上的差异;同时采用故障树分析方法,从综合、灾害监测预警、救灾准备、灾害应急响应、灾后恢复重建和减灾6个方面构建了自然灾害减灾救灾标准的故障树。评价了中国自然灾害减灾救灾标准的完备性。结果表明:中关两国已颁布的自然灾害减灾救灾相关标准在数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中国共有减灾救灾相关标准779条,美国共有263条;中国现有标准中国标、行标、地标和企标分别有180条、358条、233条和8条;中国现行自然灾害相关标准有664条,其中强制性标准150条、推荐性标准493条和指导性文件1条;中国自然灾害减灾救灾相关标准的完备度为77.9%;地震和生物灾害减灾救灾标准的完备度较高,分别为89.1%和88.2%,海洋灾害减灾救灾标准的完备性相对较低,完备度为51.0%。目前中国在自然灾害减灾救灾领域缺失需要完善的标准内容涉及应急预案的管理、社区综合减灾、灾情信息共享、防灾减灾能力评估、次生灾害防范和处置、生态系统恢复、灾区动物疫病监测与防治等。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城市和社区"(SDG 11)是实现所有17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核心。然而,普遍存在的数据缺失问题导致目前SDG 11指标监测与评估工作的开展仍面临巨大挑战。地球大数据作为科技创新和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能够发挥关键作用。文章重点围绕城市可持续发展的6个主题,包括城市住房、城市公共交通、城镇化、城市灾害、空气质量、开放公共空间,基于地球大数据技术,针对相应的多个具体指标,在中国尺度上开展进展监测和综合评估。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总结了SDG 11实现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构建可持续发展大数据信息平台、加强科学技术在SDG 11实现中的杠杆作用、积极开展SDG 11综合应用示范,以及加强国内外相关机构的科技合作等建议和举措。  相似文献   

14.
李强  吉莉  何遂 《现代情报》2012,32(12):14-17
气象情报与生活密切相关,对城市建设和发展、社会防灾减灾有重要的意义。气象情报传播的渠道多种多样,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但是要实现全覆盖还有一段距离。为了实现气象情报的有效传播,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需要在传播的内容、手段、渠道上下功夫,同时,要高度重视气象情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气象情报的有效传播并不只是气象部门的责任,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参与。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促进部门之间的协作,加大投入力度,形成气象情报有效传播的长效机制;而社会公众也应该主动掌握一些气象情报的基础知识和防御指南,以备不时之需。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气象情报的传播渠道发生着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公众地震认知度和防震减灾意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在破坏性地震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程度。通过对有感地震发生后的表现,对社会公众地震认知度和防震减灾意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震后社会公众普遍缺乏避震意识和行为,关注地震三要素,对居住地未来发震心存忧虑,对防震减灾知识认知错误,对地震机构及工作人员评价过低。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薄弱,相关知识匮乏,对准确预报地震期望值过高,对地震机构工作了解片面。当前社会公众地震认知度和防震减灾意识难以适应大震应急的需要,会导致震灾扩大化,需要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加强防震减灾知识科普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及其科学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玉璧  张强  李耀辉  王莺  王劲松 《资源科学》2013,35(9):1884-1897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干旱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呈增加趋势,由于干旱灾害所引发的水资源匮乏、粮食危机、生态恶化(如荒漠化)等,直接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及应急管理的技术水平亟待提高。本文介绍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研究领域的主要科技进展。在系统总结以往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了干旱灾害风险分析,阐述了对干旱风险评估的科学认识,归纳了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的脆弱性、承灾体暴露度和防灾减灾能力的主要特征及其主要评估方法。从科学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角度,思考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及未来科学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地质环境复杂,并且受到季风气候控制,极易引发多种自然灾害,危害严重,是阻碍“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绿色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多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防灾减灾能力薄弱,科技与体制机制难以满足“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和跨境综合防灾减灾需求。因此,文章通过科学评估“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自然灾害防控能力,深入分析“一带一路”灾害风险协同管理国际合作模式,提出“一带一路”防灾减灾国际科技合作建议,倡导创建新型减灾合作机制,启动“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国际科技项目,实施“一带一路”减灾国际科研能力合作。“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风险与国际科技合作作为《“一带一路”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将推动我国防灾减灾先进理念、技术与模式走出去,构建多国协调的巨灾风险防控信息共享与减灾联动机制,为重大工程建设和安全运营提供科学支撑,保障国家重大海外投资安全,培养防灾减灾高级专业人才,整体提升自然灾害应对能力,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提供科学决策支撑和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8.
An across-strait symposium on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mitigation was held on 27 and 28 June in Beijing.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000~2009年阿瓦提县出现的冰雹造成的灾害灾情进行总结分析,阿瓦提县冰雹灾害主要有:频发率高、季节性强、突发性强、大型的天气过程为主的特征。特别是2005年以后,阿瓦提县出现冰雹灾害周期比过去短,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在此还提出一些冰雹的防灾减灾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公共危机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公共危机管理领域里基于性别的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个引人关注的共识是女性需要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分析了公共危机管理中女性面临的问题与自身优势,分别在家庭、社会分工中定位了危机管理女性角色,从社会现实出发,提出改善有关政策环境、保障女性权利、加强女性防灾减灾技能的培训等建议,以使女性利用自身优势,更好地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